星雲大師:02

  星雲大師講《心經

  第12課丨如何超越身心的限制?02

  二、真如佛性

  為什麼我的真如佛性死不了?因為人佛性不死的,是永遠的。「但離妄緣,即如如佛」,只要你離開虛妄的妄緣,真如佛性就會顯現出來。等於一面鏡子,之所以照不出人的面貌,是因為鏡子上的灰塵太多了,如果你把灰塵去除了,鏡子的光就顯現出來了。不過,雖然灰塵把鏡子弄模糊了,照不出人的面目,但鏡子的光還是存在。

  我們用水和波來理解煩惱菩提。水的性本來是靜的,等同真如,風吹起,產生波浪,就是煩惱煩惱虛妄的,當煩惱停下來的時候,就如同水性,是平靜的,真如也就顯現出來了。所以這一首偈子也可比喻:水的性本來是不動的,是寂靜的,只因無明的風妄動了,才生起波浪;當風一停下來,寂靜的水性也就來了。我們也不一定要等到風平浪靜,才看到本性寂靜;運用般若,觀照在生死苦海裡面流轉的人生,也會道人本性寂靜的,法身不動

  諸法的本來面貌是什麼?人的本來面貌是什麼?宇宙人生的本來面貌是什麼樣子的呢?《般若心經》以「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六個「不」來形容。所謂「不生不滅是說明一切事物的個體存在不存在。生就是存在,滅就是不存在,那麼我們要問:「這個人生世界、一切諸法,究竟是存不存在呢?」當然,《般若心經》里已經回答我們「不生不滅」——沒有生也沒有死。

  一切諸法的性質,是善是惡?是清凈還是垢穢呢?從性質方面來說,它不垢不凈。所以,不可用「凈穢」來形容諸法,法的空相是沒有生滅,沒有垢凈,在數量上也是沒有增減的。

  說到我們的空相,我們的本來面貌「不生不滅」。例如,小孩子出生了,「恭喜恭喜,你生養了個兒子!」有人死了,「哎喲!死了真可惜!」像這樣生了歡喜死了就悲傷,就是人的執著愚痴。為什麼會死?因為生,生了會死。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等到人死了之後才悲傷呢?生的時候不就說明他一定會死嗎?生死等於唇齒相依,相連在一起。

  其實,生未嘗生,死也未嘗死。看到東方的太陽升起,過了會兒它又在西山落下了,可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但是我們以為太陽落下去就沒有了?明天早上它又再升起了!所謂升起、落下,就等於人的生死生了死,死了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沒有停息。生也不足喜,死也不可悲,在這個空相裡面,沒有生死,沒有生滅在這世間虛妄假相才有生死真實般若智性沒有生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