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content/2022/june/6f7e5fde008517763b0781e3b92ca7a8.jpg" width="22" height="10"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uploads/content/2022/june/6b1acd77980183de1b5366c278c63b42.jpg" />
有人問:言語、動作是當下外表的行為,禍福是未來的果報,怎麼從外相能推測未來的禍福呢?下面就講原因: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
吉是樂果,凶是苦報。吉凶的前相大都在心中萌發,而表現在身體和語言上。
其過於厚者常獲福,過於薄者常近禍。
人的存心有厚有薄,存心寬厚,就是事事能多為別人著想,以別人為重,存心刻薄,就是只為自己著想,自私自利,從這裡能分出善根的厚薄。
表現在語言和行為上,語言寬厚,能體貼人、關心人,行為上能付出,好的給別人,壞的留給自己,這是寬厚之相。比如為人辦事,忠厚的人提前先到,不問別人如何對待自己,自己總要盡心儘力。
刻薄的人,有損於自己的利益決不做,對待他人,卻一毛不撥。人心的厚薄和未來的禍福有著直接的關係,存心寬厚,凡事為別人著想,這是大福德的前相;為了自己不顧別人,甚至把痛苦給別人,將來必定有大災禍。
俗眼多翳,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
俗人有業果愚,不能認定業和果的關係,他們說:行善不一定得福,善人也一樣遭禍;造惡不一定受報,惡人一樣享福。
安樂決定由善業產生,下至地獄一絲涼風的樂受,都來自善心;痛苦決定由惡業產生,下至阿羅漢所感受的身苦,都是惡業之報;造什麼樣的善惡業,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苦樂果報,一一對應,絲毫不爽。
uploads/content/2022/june/42ad4e7e56dd30d07cfb2796a2584d1d.jpg" />
道理就是兩條:
二、善惡在心,語言、行為是心的表現。因此,從外在的語言行為可以推測內心的善惡,從心地的善惡可以推測未來的吉凶。
所以,人生只有行善是安樂之路,行善之外,再沒有別的成辦安樂的途徑。
宗喀巴大師說:「心善地道亦賢善,心惡地道亦惡劣。」
至誠合天,「至誠」,就是心不二。攀緣五欲六塵,心就不定,不可能有誠心。
因為它是觀待境界的,悅意境來了生貪追逐,不悅意境來生嗔排斥,這樣心猿意馬,怎麼能誠敬呢?
「合天」,天是真如本性,以至誠心離開妄念,來契合本性,是合天。
uploads/content/2022/june/35db3af3c3caea37e8ff92bda5f91823.jpg" />
善惡在心
人在福報快要來時,觀察他的舉動,決定能事先知道。以這一條觀察自己未來的前途好不好,如果煩惱漸漸減少,利他心越來越強,可以預見自己是在上升;如果煩惱增盛,惡念增長,則是墮惡趣的前兆,後世會很不好。
看別人也是如此,一個人變得謙虛、恭敬、善良,就會有前途;刻薄、傲慢、愛佔便宜,將來必定有災禍。
uploads/content/2022/june/03e5b6606bc496baa522a7ab68fc062e.jpg" />
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禍和福是果,想求善果,因一定要正,積聚了正因,果不求而自得。
我們想要趨吉避凶,只有在心上改過行善。
行善和改過的次第如何呢?行善之前,首先要改過。相續里有很多罪過,如果不事先懺除,就會障礙地道功德的產生。
一般人修行多年不見效果,原因多半是沒有真心改過。想想看,只做一種表面的學習,心上有過失從來不改,這樣會有進步嗎?
比如學習了十年,過失和十年前一模一樣,甚至還更嚴重,知識增加了不少,心態卻比過去傲慢,這樣必定不能產生功德,就像田地里有雜草,不去清除,再怎麼也長不出好莊稼。
所以行善之前,首先需要改過。
原來造殺生等惡業,現在觀察惡業的過患,發起遠離欲,發誓今後永遠不造殺生等,這叫改過。
改了過失,才能做得到圓滿的善法。不然,殺生沒斷,能做好放生嗎?妄語沒斷,能說誠實語嗎?當然不可能。
比如,妄語的習氣強,會壓抑誠實,沒戒掉妄語,始終會障礙誠實語;
所以,首先改過,然後積德。
uploads/content/2022/june/96b416a25838e9bc4184e9a8669575e8.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