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所有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

  六 勸注重因果•甲 明因果之理

  因果者,聖人天下,佛度眾生之大權也。約佛法論,從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約世法論,何獨不然。故孔子之贊周易也,最初即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夫積善、積不善,因也。余慶、餘殃,則果矣。又既有餘慶餘殃,豈無本慶本殃。本慶本殃,乃積善積不善之人來生後世所得之果,當大於余慶餘殃之得諸子孫者,百千萬倍。凡夫不得而見,何可認之為無乎。

  經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洪範[1]乃大禹所著,箕子以陳於武王者,末後五福[2]六極[3]之說,發明[4]三世因果之義,極其確切。

  宋儒謂: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乃為騙愚夫愚婦奉彼教之據,實無其事。斷以人死之後,形既朽滅,神亦飄散。縱有剉斫[5]舂磨[6],將何所施。神已散矣,令誰受生。在彼斷其必無因果,而春秋傳、史漢中,每有冤殺者作祟,蒙恩者報德,種種事實,悉是前賢為佛教預為騙人之據乎。既無因果,無有後世。則堯[7]桀[8]同歸於盡,誰肯孜孜修持,以求身後之虛名乎。以實我已無,虛名何用。由茲善無以勸,惡無以懲。[(續)標本同治錄序](《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線裝書局,2014年版)

  註:[1]洪範:《尚書》篇名。舊傳為箕子向周武王陳述的「天地大法」。[2]五福:五種幸福。《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3]六極:謂六種極凶惡之事。《書·洪範》:「六極: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4]發明:說明,證明,表明;闡述,闡發。[5]剉斫(cuò zhuó):「剉」,古同「銼」,折損;「斫」,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6]舂(chōng)磨:「舂」,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里搗掉皮殼或搗碎;「磨」,粉碎糧食的工具。[7]堯:傳說中上古帝王名。「堯」和「舜」,均為傳說中上古的賢明君主。後泛指聖人。[8]桀:夏桀,夏朝末位君主,荒淫無度,暴虐無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