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卷下》:76、田夫思王女喻

  譯文:

  曾有一農夫,至京城遊玩,見國王女兒顏貌端正,世所稀有,便晝夜想念,情不能已。渴望與她接近,又沒有路徑可以達到,便思念得面色瘀黃,遂即成了重病。親友鄰里便問他為什麼會這樣,他答道:「我往日見及國王女兒,顏貌端正,渴想著與她接近,不能辦到的緣故這就病了。我若是得不到,必死無疑。」親友說道:「我們會替你想辦法的,讓你得到她,先不要愁呵!」大家日後見了他,對他說:「我們為你想辦法以為是可以得到的,只是公主不肯。」田夫聽了,欣然而笑,高呼著必可得到的,必可得到的。

  世上的愚人也是這樣,不分別春夏秋冬的時節,便在冬天將種子擲撒土中,祈望得到果實,卻是白白浪費功夫,一無所獲,芽莖枝葉之類都不會有世間愚人修習了一點點福業,便以為圓滿具足了,菩提道果已可證得就像那位渴望得到公主的田夫一樣。

  《百喻經》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寫在前面:

  《百喻經》佛教文學經典,以譬喻宣揚佛法義理。全書從《經藏》12部經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頌,概稱「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詼諧機智,生動巧妙,文淺理深。

  百喻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訶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甚善。

  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雲何言無。如今無者雲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穀從何而生答曰。五穀從四大火而生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雲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雲何名苦。答曰我見生死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原典:

  76、田夫思王女喻①

  昔有田夫,遊行城邑,見國王女顏貌端正,世所希有晝夜想念,情不能已②。思與交通③,無由可遂④。顏色瘀黃⑤,即成重病。諸所親見,便問其人:「何故如是?」答親里言:「我昨見王女,顏貌端正,思與交通⑥,不能得故,是以病耳。我若不得,必死無疑。」諸親語言:「我當為汝作好方便⑦,使汝得之,勿得愁也。」後日見之,便語之言:「我等為汝,便為是得。唯王女不欲。」田夫聞之,欣然而笑,謂呼必得。

  世間愚人,亦復如是。不別時節,春、秋、冬、夏,便於冬時擲種土中⑧,望得果實,徒喪其功,空無所獲,芽、莖、枝、葉一切都失。世間愚人,修習少福,謂為具足,便謂菩提已可證得⑨。如彼田夫希望王女。

  注釋

  ①田夫思王女喻:明本作「田夫思願王女喻。」

  ②已:停止。

  ③交通:交接;往還。

  ④無由可遂:遂順利到達。無由可遂,即沒有辦法可以達到(願望)。

  ⑤瘀黃:瘀,各血。瘀黃,即血脈凝滯,面色枯萎,面色枯黃。乃郁憂結成疾之面顏。

  ⑥通:他本作「游」。

  ⑦方便:指巧妙地接近、設施、安排等。

  ⑧擲種:播種。

  ⑨菩提:元、明本用「善根」。

  來源:1、《百喻經注釋與辨析》荊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經注釋》弘學注釋

  3、網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