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修學大乘法只要修到心地清凈,迴向求生凈土,一樣成就

  這一段就很了不起了。見到這個法門,這個經典實在是廣大無際。我們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了這一部經就涵蓋了一切經,這一法門也包括了無量無邊的法門有什麼證據?這一經文就是證據。佛在這一段經文裡面告訴我們,不是專修凈土,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無論讀誦哪一部經典,只要他念到清凈,臨命終時把他功德迴向發願求生凈土,是統統得生,這個了不起。由此可見,凈宗的確沒有門戶之見,所以對於任何宗派、任何法門,我們統統要贊嘆。請看經文

  【若有眾生大乘者。】

  這個大乘法太多太多了。凡是修學一切大乘法的,此地沒有說小乘,為什麼?小乘不相信有第二尊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之外,還有第二尊佛,小乘人不承認,也不承認有他方諸佛國土,他只認定釋迦牟尼佛這個娑婆世界的三千大千世界,他的心量局限在此地,這是他為什麼不能生的原因。...

  下面這就是往生條件

  【以清凈心。向無量壽。乃至十念。願生其國。聞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獲得一念凈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定生彼國。】

  這個語氣非常肯定,他也是決定得生。這一段裡面所說的,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很多,像馬鳴菩薩、龍樹菩薩都不是專修凈土的。在中國,像永明延壽大師他是學禪,由禪轉過來的。智者大師天台宗的創始人,他所修的是三止三觀;智者大師臨終念佛求生凈土,行。他有清凈心,他對這個法門、對西方世界嚮往,希望能夠追求阿彌陀佛。

  在民國初年,我們看到這個例子就更多了。諸位拿到江味農居士的《講義》,這就是一個很好榜樣。江居士一生專門研究《金剛經》,他在金剛經》上用了四十年的功夫,寫成了這一部《金剛經講義》。這個《講義》在現代來講,確實是《金剛經註解的權威;研究《金剛經》,讀他的《講義》就夠了,古今註解可以說統統都融會包括在其中。但是他是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這個近代往生上有他。

  還有一個作《心經詮注》的周止庵居士了不起他在心經》上跟江居士一樣,也用了四十年,寫成一部《心經詮注》,這個人也是念佛求生凈土的。法師當中,民國初年的應慈法師,一生弘揚《華嚴》,最後求生凈土

  這就說明了無論你在乘法門裡面,喜歡哪一部經、哪一部論,都一樣的,成就必然是一門深入,這樣才會成就一門深入才能夠達到清凈心。這個清凈心是功夫清凈心是真心真心顯露,然後以這個心求生凈土哪有不生道理!他一生都念佛,或者念佛很少,他在臨終一念十念也能往生;而且品位高下是由清凈心的純度,他的心力,他的願力,決定他往生的品位,所以有些品位非常高。

  經上說他往生的時候,『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他不是在夢中,「如在夢中」,這個「如」字是一個關鍵的字眼,跟下輩往生是夢見阿彌陀佛,那真正是在夢中。這個如在夢中,或是在定中,或是在往生那一剎那的時候見到佛,彷佛像夢中一樣,他不夢中,這個完全看他功夫淺深。上品生的,也是見到千佛來迎接;中品生的時候,決定是見到無量的菩薩同佛來接引。這是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只要你能夠專,只要修到心地清凈迴向求生凈土,一樣成就

  我們明白這個事實有些人一生念觀音菩薩、念《普門品》的,我們見到,歡喜贊嘆,勸他一心一意迴向求生西方就好,不必要改變。有人一生念《金剛經》的,念《地藏經》的,統統都能成就,不要改。他已經念熟了,念了那麼多年,何必要去改他?用不著。只有在還沒有選擇經典還沒有選擇法門,我們可以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已經在那裡學了,不要更改,讓他功夫繼續不斷的去增進,這樣就好。我們對他歡喜贊嘆,加強他的信念這對他是有真正的幫助。

  而不可以說《無量壽經》,對他講,《無量壽經》是經中第一經。不錯,是第一經;實在講這個「一」的時候,我過去也曾經說過,這個「一」是任何一部經都是第一經,只要你專精就是第一經,不是專精,那就不能稱第一了。一心修學那就是第一經,每一部經都是第一經,這個才是真正幫助一切眾生成就。但是最要緊的,就是一定要勸他迴向發願求生凈土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才符合阿彌陀佛的本願。它這個一段經文就是接引所有一切修學大乘任何一個法門宗派的人,統統接引。

  無量壽經  (第三十七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3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