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多瞋作慈悲觀。凡遇不如意事,欲起瞋怒之念,而對於親怨,尤難平等待遇,須以生緣慈悲應付之,則隨在歡喜,瞋心自息矣。」這個是講脾氣比較大的,瞋恚心比較偏重的,常常一點不如意的事情就很容易發脾氣、很容易動怒,對於親跟怨就很難平等待遇,恩怨分得很清楚,如果我們這方面的煩惱比較重,要用慈悲觀來觀想。「須以生緣慈悲」,生緣就是對眾生一個愛心、憐憫心來應付、來對治,對治也是相當之不容易的,對治就要常常為對方想。一般講生緣慈這個境界還是相當高的,如果講愛緣慈這個一般人都會有,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種憐憫心、惻隱之心人都有。所以,一般可以把別人當作自己的子女一樣。有時候做父母的人,自己的子女再壞,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總是覺得再不好還是自己的子女,總會原諒他的。如果可以從這個地方去作觀,把這個觀念調整一下,把所有的人都當作自己的子女,慢慢就能夠調整過來了。修慈悲觀,理論方法還是必須深入,才能起作用,總是常常為別人想,常常去體諒別人,這樣瞋恚心慢慢就能夠淡化掉,「則隨在歡喜」,瞋恚心自然會息滅。這是講出用慈悲觀這種方法,這是方法的一種,當然其他還有很多種方法。只要這個方法對治我們瞋恚心有效果的,那都可以,就不一定用一個方法,其他方法有效也都可以用。
選自 五戒相經箋要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九集) 2010/3/10 中國山東省海島金山寺 檔名:wd11-003-0049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