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老是以「我」為中心和主導,福報就被自私都漏掉了

  學佛,要從約束自己開始,這體現在佛法中的「律」,然後靠自己的定力不斷深入了解佛的偉大、佛陀思想境界的偉大等等,這就要靠「經」。光是佛陀佛法偉大也沒有用,我們要把自己也變成佛陀,這個方法就叫「論」。

  經律論三藏,其實就是一種圓滿智慧佛陀告訴我們,這種智慧是從無我」中而來

  「無我」,並不是沒有我,而是說有一個永恆的我。我們要學會承認:如果老是以「我」為中心和主導,什麼都是「我」,人就會越來越自私、越來越迷茫,越固守著「我」,反而會越來越找不到自我

  當你學會為眾生著想,逐漸放棄對自我執著,承認所有一切諸行都是無常的,萬事萬物都是不斷變化的,沒有一個是永恆存在的,沒有所謂的實體永存,這就是諸行無我

  只要我們活在這世界上,就還在輪迴中漂泊,我們所做的一切,吃的、喝的、用的等等帶來的一切所謂快樂都是有漏的福報什麼叫有漏的福報,就是帶毒的擁有,這份擁有不足以讓你不再受苦,這個毒就是一切不善的業力

  很多人說到修行,首先想到的是:為了我的身體健康我的心情愉悅,我的事業興旺,我的家庭幸福……不管嘴上多麼不自私,實際上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那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騙不了上師、佛菩薩,騙不了自己的自私

  在這樣的發心狀態下,所做的一切所謂的功德都是有漏的,因為總是會想到自己,所以就會漏掉。

  自私就會漏掉,就像一張漏網到處都是洞一樣,留不住福報

  當你想要累積無漏的福報,讓福報不要漏掉,就要把網洞補好。怎麼補呢?這張無邊無際的漏網,憑藉個人的力量是補不了的,只能找無量無邊的眾生來幫忙修補。

  想要靠自己的能量來改變自己都很難,更不要說改變世界了,一定要有一位強有力的領袖來教導我們,這就佛陀

  我們皈依佛陀,學習他走過的路,學著他解開自己的疑惑,學會他打破自私方式方法,跟著佛陀學習妙法,所以我們又皈依佛法

  當佛陀宣講了佛法菩薩們、羅漢們會傳播這些殊勝妙法,他們成為除了佛陀以外的攝政王,「攝政」在這里就是傳播佛法教授佛法,他們是老師,傳播教授四眾弟子,也因此產生一代代清凈的僧寶,傳承傳播著佛法,所以,我們要皈依僧。

  你決定登記進入佛教這所大學必須要找一個科系、找一位班主任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師一法一本尊」的概念大學很多,你不能一會兒去這所大學學習,一會兒去那所大學學習。

  一所大學的學科很多,你不可能什麼科系都學,因為你不出來。

  就算最後是殊途同歸,你可能畢業以後方方面面都能講得通,但是在學的過程當中,你只能一門深入,一個科系走下去,不可能今天學理工,明天學文科,後天又學藝術類。

  這樣白白浪費了暇滿人身的珍貴時間同學可能都畢業了,而你卻啥都沒學會。

  學佛要靠一門深入,當你最終證悟的時候,一通百通,學會一法能學會千百萬法,但是現在呢?你學千百萬法卻難學成一法。

  偉大的釋迦牟尼涅槃之前,有人曾做夢,夢見一個人拿著一塊方布,突然出現了十八個人去搶他手上的布,最後那塊布被撕成十八塊,每個人都拿走了一塊,而這十八個人手上竟然都有一塊完整的方布,竟都是未曾殘損的。做夢之人百思不得其解,就去請問佛陀,「為什麼被撕成十八塊的方布,在這十八個人手都是完整的呢?」

  佛陀笑著開示道:「對的,因為我擁有的是完整的佛法,當我涅槃以後,我的弟子們會把它分成18個派別,但是不用擔心,他們人人手上拿到的都是完整的佛法而不是殘缺的佛法。」

  因為眾生各自不同的業力佛教最初分成了十八個派別,就像一所大學裡會有很多系別一樣,因為每個人想學的東西不一樣,每個人因緣不一樣,條條大道通羅馬,到達的方式方法卻不盡相同。

  後來內地有包括禪宗密宗在內的八大宗,藏傳佛教也有目前的五大派別,而這其中,與我們最有緣的就是寧瑪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