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禪師:不要讓自己迷失於未來珍惜現在把握當下

  有時,因為現在是如此地艱難,所以我們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未來。希望未來的處境會有所改善。通過想像未來會比現在更好,我們就能夠比較好地接受現在的痛苦和艱辛。但是,在另外一些時候,思考未來會引起我們的許多恐懼憂慮,而我們卻又做不到不去想它。繼續思考未來原因(有時盡管我們不想這樣),在於習氣的存在。盡管未來尚未到來,但是它已經產生了種種幻像干擾我們。事實上這些幻像是由過去和未來產生的。它是由我們的意識創造的。過去和未來都是我們意識的產物。

  驅使我們思考未來力量自我們的希望、幻想憂慮。我們的希望可能是我們的痛苦和失敗所產生的結果。因為現在沒有給我們帶來幸福,所以我們就讓自己的心靈漫遊於未來。我們希望未來的處境會變得明亮一些。當有人思考,未來他的色如何,受如何,想如何,行如何,識如何,當他這樣想的時候,會增強他接受現實之失敗和痛苦的勇氣。詩人楚夫(truvu)說過,未來是現在的維他命。希望給我們來了我們已經喪失的部分快樂

  我們都知道,生活中必須有希望。但是從佛教的角度來看,希望可能會變成障礙假如我們把精力都投放在未來,那我們將沒有精力來面對和改變現在。當然我們有權力未來作出籌劃,但是為未來作出籌劃並不意味著沉溺於白日夢之類的幻想之中。當我們未來作出籌劃的時候,我們的雙腳是牢牢地紮根於現在的。我們只能從現在的既有條件下創造未來

  佛教的基本教義是,為了全身心地回歸當下,放棄所有對未來妄想開悟的意思是達到真實的深刻圓滿覺悟。這種真實存在於當下。為了回歸當下,面對正在發生事情,我們必須深入地觀察事物的本質並體驗它的真實存在。當我們這樣做了,我們就體驗到了甚深智慧,它把我們從痛苦無明中解救出來。

  根據佛教地獄天堂輪迴(samsara)和涅槃都存在於當下,回歸當下就是發現生命覺悟真理。所以過去佛都覺悟於當下,所有現在佛、未來佛也同樣是覺悟於當下。只有當下是真實的:「過去事已滅,未來複未至。」假如我們不能堅實地紮根於當下,當我們展望未來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沒有根蒂,我們會認為將來我們會很孤獨,沒有依怙,沒有人會幫助我們。若有人如是思維未來色如何,未來受如何,未來行如何,未來識如何,類似這樣對未來的關心會帶來不安、焦慮恐懼,無助於我們全身心照顧好當下。它們只會使我們應付現前的行為變得脆弱和混亂。孔夫子一句話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他的意思是提醒我們關心未來,但不是為未來焦慮恐懼。籌劃未來的最好方法照顧好當下,因為我們知道既然現在是由過去構成的,那麼未來必定是由現在構成的,我們需要為之責任的,就是當下。當下是我們唯一可把握的。關心當下就是關心未來

  本文摘自一行禪師著《與生命相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