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低配慾望,高配善心,時刻感受暖暖的幸福

  摘自《了煩脫俗》

  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美好快樂幸福,重點還是要感恩。若是學會感恩世俗方面的嫉妒、煩惱、嗔恨都會消失。

  其實,佛教是非生活化的。對西藏佛教徒而言,生活就是宗教,每天的所作所為都跟虔誠信仰有關,包括每天的三餐,把一切都感恩菩薩加持;而每天的所作所為,都盡量以佛陀所教導的去行事。處於現代社會的人很難做到這樣,但可以學習隨時隨刻感恩。要感恩周邊的人:沒有員工老闆不可能成功;沒有父母,不可能擁有一人身……

  有宗教信仰的存在,當社會動亂時會安撫人們的心,當社會安定時會引領大家用自己的財富幫助別人,這樣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否則,就像現在很多的暴發戶,不明白自己的錢從何而來,以為自己很有能力,就輕視貧窮的人;而有些人也不知道別人的財富是經歷如何的艱苦得來,有了仇富心態;這樣一來,所有的人都變得不甘願,一方面不知道財富來源哪裡,另一方面不懂得把財富回饋給社會,中間形成了很大的隔閡。如果自身有信仰就會明白,播下的種子肯定會從田地長出來,田地就是大眾,當財富集中在他身上他就知道要回饋給員工社會,建立起良性互動。在西方,慈善事業就是用回饋方式發展,公司會有慈善基金來補充政府不周全的地方

  眾生平等當我們講到愛和慈悲親情和友情等這些情感每個人喜歡,不只我們喜歡,連那些在監獄裡快要被執行死刑的人,也希望在死之前還有人關心愛護他。這是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的東西這就平等的那一面;並不代表周圍的環境平等,但內心平等的。

  (如果想要得到自在快樂幸福要學會低配自己的慾望,高配自己的善心當我們勇於付出時,收獲的會是真正的喜悅和滿足。那種陽光燦爛般的心情真的不是拿物質的收益能媲美的。如果每天在感受生活的時候都心懷感恩,我們的內心就不會有太多的失衡和不滿,當下的知恩念恩感恩心中暖暖的幸福就似一片凈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