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八大人覺經》十講第九講01

  星雲大師《八大人覺經》十講

  第九講 大乘心為普濟的根本01

  第八:覺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本經所講的菩薩覺悟的八事,第一覺說的是佛教世間觀;從第二覺至第七覺說的是佛教人生觀;最後的第八覺是本經的宗要,說明大乘心為普濟的根本。

  我們閱讀本經,從開始到結束,都講此世間是『苦空、無常無我不凈』,以及五欲不好,多求也不好生死要了脫,三界要離開,好像本經是小乘出世的思想,但本經的宗要是要學者有大乘普濟的悲心,在世間願代眾生擔當苦難,這完全又是大乘入世的思想

  修學小乘,光求自己的解脫對於如何救濟世間,一點熱情也沒有,那種獨善其身生活,充滿了個人主義的色彩。但到了大乘行者,自己不但要求解脫,而且要更進一步地實踐救人救世的悲願,向社會展開普濟的活動,這才是本經的主旨和心要。

  佛陀說法大多以比丘為物件,但這部《八大人覺經》確是著重在家佛子經典,說明在家學佛居士如何改善生活,如何認識世間,以及如何普渡眾生

  本經的經文雖簡,但確實能代表小乘佛教思想,從本經的思想體系來看,是要修學菩薩道的行者先從小乘入門,對世間虛幻不實的名聞利養能夠放下,給身心一種徹底的磨鍊,等到不會再世間染污的時候,再活活潑潑的應現世間,做解救世間工作,這才名為真正的菩薩!

  無論是小乘行者要脫離世間也好,大乘行者要救濟世間也好,大小乘行者世間的『生死熾然,苦惱無量』,是有著共同的看法

  眾生生死輪迴之間營營擾擾,身犯殺盜淫,心患貪嗔痴,造作的無量無邊罪業,像無常的劫火,熾烈的燃燒著這個世界,燃燒著我們的身心,使遭遇無量無邊的身苦與心惱。

  說起無量的苦惱,在經里不時提到二苦、三苦、八苦等等,總之,娑婆世界是一個苦的世界,我們在前文也說過身體有老病死的苦,心裡有貪嗔痴的苦,家庭恩愛別離、眷屬不和的苦,社會有求不得、怨憎聚會的苦,國家刀兵盜賊的苦,自然界有水災、震災、風災的苦。苦,緊緊的控制著世間,逼迫著眾生,我們學佛目的是為了脫苦。

  人生是苦,但我們要問:苦是從哪裡來?苦是從多欲來的。多欲是從哪裡來?多欲是從我執來的。我執為何會聚苦?因為我和法執的關係不協調。有的苦是從我與物而有的,因為所希求的物質不能滿足所引起的;有的苦是我與他而有的,因為我人來發生磨擦的關係而引起的;有的苦是我與身心而有的,因為老病煩惱是與生俱來就有的;有的苦是我與欲所產生的,因為內心世間錯誤的認識才有的。我人既為苦惱所包圍,無論是什麼人,要求脫苦,都是共同的願望。所以菩薩責任,就是要能發大乘心,度一切苦厄。

  講到普濟一切眾生苦難,度脫一切眾生的苦厄,就有兩種不同的做法。一種是先救度自己,然後再救度他人;一種是先救度他人,自己尚未得度不要緊。

  發心先救度自己然後救度他人,這是說己未得度,焉能度人?像苦海中,沉溺的苦惱眾生,自己不識水性,不會游泳,如何度法?所以要想普濟一切眾生,必先自己了脫生死,沒有憂悲苦才行。另一種先度人,己未得度,先來度人,這才是菩薩發心。學菩薩是在眾生身上學,菩薩離開眾生也不名為菩薩了。救度眾生工作完成的時候,也就自己的菩薩道完成的時候。

  不管怎麼說,既發大乘學道,普濟一切眾生是首要的急務,『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這就是大乘菩薩的人態度

  『發大乘心』,什麼才是大乘心呢?

  佛教,分有大乘小乘大乘是指菩薩小乘是指聲聞與緣覺,在《法華經》中有個比喻,說有羊車、鹿車、大白牛車聲聞只能自度不能度人,好比羊車不能載物;緣覺自度兼度親屬,好比鹿車能載少物;菩薩自度復能普渡眾生,好比大白牛車,能載種種貨物,此處所講的發大乘心,也就是發菩薩普渡眾生之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