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學來問我,念佛往生的人為什麼會那麼少?這是一個事實。我們看《凈土聖賢錄》、看《往生傳》,這裡面所記載當然不是完全,真正念佛往生的人,只有被編書的人知道,他才把你寫進去。還有許許多多念佛往生的,編書的人他不知道,他沒有聽說,所以要曉得遺漏的就太多太多了。但是從年代、人數來做一個比較,往生的人實實在在就太少了。像台灣這個地區算是相當不錯,有兩千萬人口在這五十年當中,真正念佛往生,我們有一個最保守的估計,應該有五百人。這可以說是史無前例,這么小的一個地方,兩千萬人在五十年當中有五百人往生。可是比例起來還是太少,台灣念佛的人至少也有三百萬,也是最保守的估計;最少也有三百萬人念佛,三百萬人念佛才五百人往生,而且在五十年當中,你才曉得這個事情不容易。真正念佛往生其中百分之九十是老太婆,老太婆、老阿公,他們占的人數比例大。
這些人都是很老實的,確確實實沒有往生之前在社會上他是好人,心地坦誠,對人慈悲,能夠捨己為人,熱心關懷別人、愛護別人,他真正做到。你要問他,跟他講什麼叫菩提心,他不懂,他也不要聽,他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心地清凈無染。他曉得念佛的好處,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真有,相信真正有阿彌陀佛,念佛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這就夠了。細細觀察他一生的行誼,確確實實符合《無量壽經》上所講的標准,這樣的人才能往生。凡是念佛而不能往生的人,說老實話就是自以為聰明,這個念頭壞了。自以為聰明這就不老實,菩提心沒有了。
我們看看自古至今真正修行人,無論是世間、還是出世間,沒有一個不是自己謙虛而尊重別人的。中國古時候教學,人從小開始上學的時候,古時候是七歲上學,七歲上學老師教他什麼?教他禮,學禮。禮就是做人的方法,禮的精神就是自卑而尊人,要學著自己知道謙虛,要學著知道尊重別人,這是禮的基本精神。佛家不說禮,說戒,佛家的戒跟儒家的禮完全相同,名稱不一樣。儒家講禮律,佛法講戒律;所以儒家的學生,如果要不守禮,儒就沒有了;佛門弟子要不持戒,佛就沒有了。戒是佛的形象,禮是儒的形象,形象都沒有那還談什麼?所以如果能夠明了儒家的禮,再學戒律的確是容易多了。如果沒有學儒家的禮,真正好好學戒律,自自然然就能夠通達儒家的禮,沒有學過他做到了。像這些念佛的老太婆,她們沒學過,禮也沒有學過,戒也沒有學過,但是她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她自自然然與禮、與戒相應。你要問她為什麼相應?總不外一個真誠,誠敬。只要真正有敬意,自然就合規矩,哪裡要人教?哪裡要人提醒?由此可知,真正關鍵之所在,還是在誠敬,至誠恭敬,自然就相應。
念佛的人很多,為什麼不能往生?不可以說他念佛不勤,信得不深,他也真的是深信切願,他也是很認真的念佛,可是處人接物他用的心就不一樣。念念還是為自利,所謂自私自利,這樣的人念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為什麼?不符合《無量壽經》所講的條件,經上講得很明白,無論是上輩、中輩、下輩,乃至於末後一切讀大乘者,這是慈舟法師判作一心三輩,都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所以做到一向專念的人很多,太多太多了,他把「發菩提心」忘掉了。菩提心在儒家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就這四條。在佛法裡面,佛給我們講,這是《觀經》上說,「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真正發菩提心,當然發心的標准,不能用經論的標准來衡量,要用經論標准來衡量太難了。你這個心真正發了,就是相似的菩提心,不是真的;我們可以做到觀行,可以做到相似。如果在觀行位裡面就能往生,觀行位是什麼?真做了;雖然做得不圓滿,做得有缺陷,真做了。
真做也有一個樣子,最低水平的樣子,就是真正做到不自欺、不欺人,這是最低的一個水平。真正做到不自欺、不欺人,念佛就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由此可知,這個問題都在乎自己,你肯不肯做?人生在世間非常短暫,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你做得再輝煌、再燦爛,都是曇花一現。古人所講的石火電光,《金剛經》上講的「如露亦如電」,應當知道萬法無常,萬法皆空,我們連這個身體都保不住,還有什麼?有一天的命光,就應當老老實實積一天的功德,何必去造一天的罪業?修積功德最殊勝無過於念佛求生凈土。當我們念佛還沒往生的時候,身體還在世間,還有一天,我們要用這一天的命光禮贊阿彌陀佛,禮贊凈宗法門。為什麼要這樣作法?我們得到這個殊勝的利益,希望世間人人都能得到,所以禮贊是幫助佛接引,是助佛弘化。
禮就是真做,依照經典的教訓去做,這叫禮佛。贊是稱揚,禮是表演,我們做出來給大家看。佛在經上教給我們哪些應當做的,我們樣樣都做到;佛說哪些不能做的,我們決定不做。完全依教奉行,這樣我們自己才真正有把握,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如果只是口念,身心不相應,這不行!口念佛,心裡頭要真有佛,身體一切造作也都像佛,佛的身、語、意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是我們學習的典範,一定要這樣學才決定得生。如果念佛不能符合這個標准,只是跟西方極樂世界結一個善緣。像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夠遇到這個法門,能夠聽到這個大經,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我們也是生生世世曾經多次遇到這個法門,也是多次一生都在那裡念佛;念到沒往生,念到還搞六道輪迴,就跟現在許許多多念佛人不能往生一樣,犯了同樣的毛病。
我們的心跟口不相應,我們的行跟願不相應,所以在六道裡面流轉輪迴,不曉得經歷多少次。可是阿賴耶裡面佛的種子,金剛種子永遠不會壞,遇到緣它就又起作用,我們這一生就遇到緣。緣,就是現在人所講的機會,我們這一生又遇到這個機會。遇到機會,這一生能不能成就,就看你能不能掌握這個機會?你能夠把它抓住,你不把它放過,你在這裡面起信,然後要深解,你要了解;了解之後,要依教奉行,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那我們這一生當中,就決定不再空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