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是全知麥彭仁波切著,索達吉堪布譯。凝集全知麥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結晶,是整個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圓滿齊備宣說釋迦牟尼佛生平事跡之巨著。全知麥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與由衷的敬仰,為後世留下一部記載佛祖行持的光輝論典。以下簡述佛祖釋迦牟尼傳記。
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一種姓高貴、具財、具智、如大臣寶一樣承侍國王之商主。一日,商主前往王宮,而商主岳母恰巧也來看望女兒。到達商主家時,女兒瑪哈多出來迎接母親。母親便問女兒:「瑪哈多女兒,你丈夫對你恩愛嗎?你對他如此有情有意,他知不知回報?你與他共同生活有無不愉快之事發生?」
女兒不好意思回答母親詢問,便小聲說:「像他這般守持清凈戒律、只做功德善事之人,出家人中也難尋覓。」母親因年老耳背,加之女兒聲音又很細小,故而未聽清女兒所說,只隱約聽到「出家」二字。母親心中頓時聯想到:想不到女婿已將我女兒拋棄,只顧自己出家求道去了。越思慮越是替女兒未來前途擔憂,於是便放聲大哭起來,且邊哭邊說:「連我如此賢慧之女兒都已舍棄,又怎可能出家去守持清凈戒律、做那些功德善事?事情為何會至如此地步?他又年輕,又是國王心腹之人,平日對我女兒就乏少悲心,又無病痛折磨,也從無結怨之仇敵,就這麼突然拋下財產親人,自己獨自前往寂靜之地到底為何?」她邊說邊哭,一直滔滔不絕大聲數落。
女人心性本身就不穩固,極易輕信別人所言。一聽母親如此絮叨,女兒不覺浮想聯翩:我丈夫想必已出家無疑,因母親如此難過。於是她也心生不悅,加之又不了解情況,便自以為是地想當然認為丈夫已然出家,母親正為看望自己才前來此處。想到這裡,女兒不覺昏厥過去。
家人聞聽此事後均開始嚎啕大哭,鄰居、親戚、婆羅門、施主以及居住在宮殿附近之朋友,大多都與商主關係友善,他們也聞風而動,紛紛聚集在商主家中,並且全都因感傷不已而痛哭不止。
恰在此時,商主已從王宮折返回家,他在臨近家門之時忽然聽到一片哭聲,且看到家中已聚攏起大批人眾,他於是心中納悶:到底發生何事?於是商主便派一僕人先行回家打探一番,僕人回來後就將前後原委原原本本告之商主。商主本來就心地清凈,得知眾人議論他已出家之語後更是心有所動。此時他已感覺若再回家中實乃慚愧至極,因眾人盡皆以為他已出家修行。他心中想到:奇哉!奇哉!這些人對我如此希望真乃善妙!他們既已這樣贊嘆並宣講我出家之功德,我若還要堅持返家則太不應理。如我舍棄功德一心喜歡過失;或舍棄善法只知行持惡法,如此生存又有多大意義?不如按眾人所願前往寂靜地出家苦行。
商主想到這便又返回王宮。國王見到他後詫異詢問道:「你為何又返回王宮?」商主答言:「我欲出家,請大國王開許。」國王聽罷就以慈悲語氣對他說道:「像我這樣的國王及你眾多親友均健在時,你為何要舍離大家前往寂靜地?如是因財產困窘請向我索取錢財;如有人慾傷害你,我定會幫助。不知你為甚卻如此辜負我與眾親友心願?」商主說道:「我依大國王怎會遭遇危害?亦根本無有任何錢財短缺障礙,我並非因這些原因才前往寂靜地。只是我聞聽眾人都在議論說我已出家,還因此而哭泣,正因他們對我評價如此之高,我想我還是出家為好。」
國王反駁說:「難道眾人說你出家你就非前往寂靜地不成?像你這樣具一定功德之人,若僅僅知道遵奉別人言辭實不應該。你不出家又有何等不合理之處?世間愚笨之人素喜胡說八道,無智之人胡言亂語有何真實意義?將這些謠言牢記心間定會遭到世人譏諷,更何況依之行事?」
商主又繼續申辯說:「祈請國王勿如此囑咐於我,人們所講有道理之善言善語,我們最好儘力遵行。人天均稱你為名符其實之國王、法王,若你制止善法實屬非法,你理應幫助行善之人,勿辜負別人能促成我廣積功德之希望與評價。若國王能夠開許我出家請求,則你自己名聲也會因之流布四方。否則,你所擁有之名譽又能有多大實在意義?就如乾涸之水一樣,你之名聲斷不可能增上。人之聲名若遭到毀壞,要想恢復實在難上加難。正如毒蛇窩一樣的家,只能引起爭論,實在應該舍棄。因此請大國王勿再阻撓我出家意願。你本來對民眾就具有慈悲情懷,此次一定要開許我,我是誠心誠意想遠離散亂之地、前往寂靜林中出家苦行。」
國王最終開許商主出家請求,他終於得以如願前往林中苦行。正準備動身之時,親友、眷屬全來到面前苦苦挽留,他們邊哭邊拉住他雙腳,又用粗暴、溫和等種種語言勸阻他。有人言:「如你出家,那麼多未辦妥之事留給誰來處理?」也有人說:「你難道對親友就無一點慈悲?」眾人以種種方式試圖令商主不要出家。
而商主則堅定說道:「諸位朋友,如我以放逸之心行非法之事,你們理應以種種方式勸阻我;而我是到清凈森林中苦行修善,你們為何要橫加干涉?若你們真不願離開我,就乾脆與我同去森林,這一點你們能否做到?你們不讓我出家,為何卻又同意我與怨敵戰斗或加入作戰大軍中?對此等事情為何偏偏就要答應?如你們只看見在家功德和所謂去森林中苦行之過失,此乃說明你們已被邪知邪見誤導。我只希求功德善法,你們本該隨我一道出家。世間情感有甚穩固之處?就似舞者跳出千姿百態舞蹈一般,易變不定。若你們與我感情深厚、不願離開我,就應隨我一同前往森林中苦行,實不應該再這樣制止我。」商主以溫和語氣如是說道。
隨後,商主便自己前往森林中苦行,以不放逸之精進態度努力行持善法、守護清凈戒律、修行禪定。
具智之人僅僅聽聞別人宣說有功德之話語都不會放棄,更何況獲得功德後再將之失毀更是不可能發生。因此,若別人說出自己是比丘、居士或修行人、證悟者等此類具功德之言辭,以此稱呼自己,自己應審慎觀察自相續,同時心中如是思維:別人對我這般評價,我實不應辜負他們,一定要成為具有此種功德之人。不具備之前,自己理應心生慚愧。此種方式才為大乘菩薩所應秉持之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