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人涅槃之後的境界是怎麼樣?06

  星雲大師 : 人涅槃之後的境界是怎麼樣?06

  涅槃雖然是遠離世俗而安住虛空之中,可是這個澄明空境卻並非脫離現實生活證得,那麼這個離俗而又住世的涅槃生活又是什麼樣的內容呢?下面我就和各位談談涅槃之後的實際生活面貌。

  住世的涅槃生活,至少要能隨遇而安、隨緣而住、隨心自在、隨機應化:

  1、隨遇而安的生活

  像六祖慧能大師悟真法之後,為了避開四處爭奪衣缽的人,在獵人隊中藏身了十五年之久。每天雖然也隨著獵人們到深山打獵,可是只要一看到有什麼動物誤入陷阱總會設法開網放生,又常常在休息的時候對獵人們宣說佛法慈悲大意。逢到獵人們把打來的野獸升火煮食的時候,慧能大師就到荒山野谷找些可以吃的樹葉、野菜回來,寄在鍋里煮;人家笑他有肉不吃,他就說:「我只吃肉邊菜!」這樣刻苦艱難的群居生活慧能過了十五年不以為苦,因為他早已體證涅槃常樂的妙諦,所以能隨所遇而逍遙自在,安住於不說法而隨時說法,不持戒而處處持戒境界

  2、隨緣而住的生活

  涅槃之後的生活是一種隨緣而住的生活。像釋迦牟尼佛,他雖然證得了有餘依涅槃,可是依照金剛經的記載,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他隨緣而住的六度生活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這一段穿衣、托缽、乞食、用飯、洗腳、打坐生活表面上看起來是最庸俗平常生活,可是在佛法上,佛陀卻完整的顯現了涅槃境界隨緣生活:著衣,是身上放光;托缽,是手中放光;入舍衛城依次行乞,是足底放光;吃飯,是口中放光;敷座而坐,是通身皆放般若智慧光。像佛陀這樣證悟涅槃的人,也一樣要吃飯、睡覺,一樣有行住坐卧,並不排斥世間生活,可是一粥一飯之中,早已泯除世間的貪愛痴迷,涵蘊著隨緣而化的般若光芒,心月孤明,光吞萬象,是與平常人的吃飯睡覺不一樣的。

  3、隨心自在生活

  證得涅槃的人,既然已經住於畢竟空境,對於眼前身旁的煩惱障礙,能夠觀照它的無常性空,自然不執取一法而生起愛憎心;心平行直,無處不自在,就是火宅慾海也變成了清涼安樂國土。像《維摩經》里的維摩詰居士:「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過的便是這種住於紅塵而不染一塵、自在灑脫生活。焦芽敗種的小乘行者,不能了知諸法空性,怕是奼紫嫣紅,唯有大乘根基的大菩薩,才能「百花叢里過,片葉不沾身」!

  4、隨機應化的生活

  真正的涅槃生活不是只求自己完成,能夠隨遇而安、隨緣而住、隨心自在,對境不起迷惑而已,還要積極的投入世間,以無上的智慧方便隨機度化眾生成就有情。我們看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手持楊枝遍灑清涼,以甘露法水止熄眾生熱惱渴愛的火宅,這就是隨機應化的涅槃生活

  社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以為我信仰佛教應該離群索居、遺世獨立眾生也不管,社會也不管,國家也不管,每日茹素持齋、斂眉靜坐就是佛教了,這種想法佛陀隨機應化的精神大相違背。佛陀證悟之後,並沒有耽住於涅槃快樂境界之中,五十年間風塵僕僕地往來恆河兩岸,踏著滾滾黃沙,走進眾生家中,把佛法的甘霖也帶入眾生乾涸的心田。今日我們佛教徒要秉持佛陀度眾的大悲願,走出山林投入社會,隨機應化,回饋眾生使我們的社會更祥和利樂,充滿幸福

  涅槃之後的應化生活,可以說是儒家「任重道遠,死而後已」的精神,也是地藏王菩藏「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悲心;隨機而應化的普濟眾生、紹隆佛法,這才是涅槃的真正生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