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卷下》:95、二鴿喻

  《百喻經卷下》:95、二鴿喻

  【譯文】

  從前,有雌雄兩隻鴿子,同住在一個巢里。當秋天果實成熟時,采滿了一巢的果實。過了一段時間,果實風乾了,只成半巢。雄鴿就責怪雌鴿說:「為了採集這些果實,我們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辛苦,你怎麼獨吃,現在只剩下一半了呢?」雌鴿說:「我沒有偷吃,果實是自己變少了的。」雄鴿不相信憤怒地說:「你沒有偷吃,它怎麼會自己變少?」於是一氣之下,便把雌鴿啄死了。沒過幾天,下了一場大雨,巢里的果子被濕潤之後,又恢復了當初滿滿的一巢。雄鴿看了才感到後悔,明白雌鴿確實沒有偷聽,是自己冤枉殺了雌鴿。於是悲哀地叫喚雌鴿:「你到哪裡去了?」

  世上的俗子凡夫亦有如此之事,常常錯誤地顛倒事實不分是非,還把後果隨心所欲強加於人,不知道世事處於不斷變化之中,不理解自己所見的並不一定是事實。造成嚴重後果這才悔恨,可又如何能換回呢?如那笨雄鴿一樣,可悲可嘆!

  《百喻經》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寫在前面:

  《百喻經》佛教文學經典,以譬喻宣揚佛法義理。全書從《經藏》12部經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頌,概稱「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詼諧機智,生動巧妙,文淺理深。

  百喻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訶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甚善。

  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雲何言無。如今無者雲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穀從何而生答曰。五穀從四大火而生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雲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雲何名苦。答曰我見眾生死時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原典:

  95、二鴿喻

  昔有雄雌二鴿,共同一巢。秋果熟時,取果滿巢。於其後時,果乾減少,唯半巢在。雄瞋雌言:「取果勤苦,汝獨食之,唯有半在。」雌鴿答言:「我不獨食,果自減少。」雄鴿不信,瞋恚而言:「非汝獨食,何由減少?」即便以喙啄雌鴿殺①。

  未經幾日,天降大雨,果得濕潤,還復如故。雄鴿見已,方生悔恨:「彼實不食,我妄殺他。」即悲鳴命喚雌鴿:「汝何處去!」

  凡夫之人,亦復如是。顛倒在懷,妄取欲樂,不觀無常,犯於重禁,悔之於後,竟何所及②。後唯悲嘆③,如彼愚鴿。

  注釋

  ①啄:鳥以嘴取食。

  ②竟:他本作「將」。

  ③唯:他本作「雖」。

  來源

  1、《百喻經注釋與辨析》荊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經注釋》弘學注釋

  3、網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