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隨喜的善根,無法稱量

  隨喜他人,獲同等功德

  有一次,勝光王迎請佛陀弟子到皇室,供齋四個月,並供養一切受用。在應供期間,有個行乞的老婦人心想:「國王實在很有福報今生才能轉生為財富豐饒的君王。而且,連偉大殊勝佛陀僧眾,都可以供養那麼久,可見他過去和今生功德之大,未來功德更是無法想像,實在非常稀有。」她充滿了清凈心,發自內心深深隨喜,以此得到無量福德

  佛陀是遍知一切者,當然知道她隨喜國王。傍晚要迴向時,佛陀故意問國王:「你今天所累積的善根福德,要迴向給你這個大國王,還是迴向給比你更有福德的人呢?」

  國王傲慢心很重,自認為是大功德主,沒人能像他這樣長時間供養。他心想,所有供養都是他做的,功德一定最大,不可能有其他人,就回答:「誰的善根大,就迴向給誰吧。」

  於是,佛陀念了貧女的名字迴向,連續三天都是如此。

  國王不高興了,不明白為什麼是他供養,卻用貧女的名義作迴向?而且,身為一國之君,卻被貧女出盡風頭,實在沒面子,於是對大臣說:「你們有沒有辦法佛陀用我的名義作迴向呢?」他們就想出了一個對策。

  隔天供午齋時,大臣讓行堂的人食物一部分倒進缽里,一部分溢到器具外面。

  乞丐拿著碗,想去撿拾掉出來的食物。這時,行堂的人就一一阻攔,甚至毆打他們。

  那個貧女說:「國王財富這麼多,飲食也不缺,但你們寧願讓粥浪費掉,也不讓我們這樣的窮苦人撿來吃,真是荒謬!」

  但她還是遭到阻攔和毆打,讓她非常生氣

  她一生起了嗔恨心,原本清凈隨喜善根,就被摧毀了。

  於是,那天佛陀就以國王的名義作迴向

  從這個故事可以知道,貧女沒有錢作功德,但隨喜國王善行,所以得到同等廣大的福報,可是生起嗔恨心,善根就被燒光了。

  可見功德的大小,不在身體語言的行為,而在意念上,關鍵是起心動念是否清凈。凡是見到他人行持善法,任何微小的功德,若能放下不善的嫉妒心,用虔誠心清凈隨喜,一定會勝過用競爭心、嫉妒心傲慢所做福德

  在五濁惡世中,很多人追求名聞利養,夾雜世間八法做善事這是沒什麼意義的。有時候,我們能供養很有限,但可以誠心隨喜別人行善,就能得到同等福德。嘎瑪強美仁波切在《往生凈土祈禱文》說:「聽到他人行善時,若舍不善嫉妒心並以歡喜隨喜佛說獲得同等福。」佛陀在《總集經》也說:「三千大千世界尚可稱量,可是隨喜善根,無法稱量。」隨喜功德非常殊勝,而且是事半功倍、累積資糧的妙法,所以我們應當時時修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