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業的果報

  諸業的果報

  人的一生是功過相雜的,各人的悲歡苦樂都是自己所造諸業的果報,並非只一種因緣,而是種種業緣的集聚。


  一時,佛在舍衛城。時舍衛城由勝光國王掌管,鹿野苑由梵施國王執政。兩國因一些矛盾交兵作戰,雙方傷亡甚為慘重。兩國關系日趨惡化。

  一次,梵施國王統領車、馬、象、步四大軍隊往舍衛城進兵,在康丹河邊安營紮寨。勝光國王聞訊,馬上率領精兵前往迎敵(康丹河是恆河的一個支流,亦屬恆河流域)。雙方勢力相當,難分勝負,一直僵持不下。與此同時,梵施國王王妃生下了一個非常端莊的女孩王宮上下鼓樂齊鳴慶賀王女的降生。勝光國王得知此事,暗想:與梵施國王交戰這么久,前景不甚樂觀,敵我雙方皆進退兩難,倒不如借與此女和親來緩解兩國關系。如是決定後,他就派特使到梵施國王前去求婚,祈求梵施國王將剛生下的王女許配給勝光國王王妃。梵施國王知道了勝光國王心意後也非常高興。心想:兩國一直作戰至今,敵我皆損失慘重,今聯婚不戰而和,正合我意。便告訴來使,願與勝光國王和親。從此兩國化干戈為玉帛,成為友好聯邦。梵施國王為王女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名時,因她的降生平息了戰爭,舉國始得安寧,故取名為『安寧母』,以牛奶、酸奶、油餅等喂養長大。因梵施國王欲壑難填,不久王妃又生下一男孩,他的相貌也非常莊嚴,他們就為他取名為『安寧』,也用牛奶、酸奶、油餅等喂養他,他如海中蓮花一般很快長大了。長大後,姐弟倆親密無間,好象一剎那不願離開。

  因安寧母已經長大,勝光國王准備將她迎娶回國。就專門派人請求梵施國王。梵施國王說:「既然勝光國王已有此心意那就選吉日舉辦婚禮吧。」(師言:藏地婚嫁多選六月四日,大家認為佛轉法輪日子是最吉祥日子。)按照選定好的日子,勝光國王親去鹿野苑迎接安寧母。回到舍衛城後,依本國的習俗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安寧弟弟因為找不到姐姐,就問父母:「姐姐哪兒去了?」梵施國王說:「她去勝光國王那裡了。」安寧就鬧著要跟姐姐去。父母告訴他:「你姐姐已經成家了你去幹什麼?你是我的王子,以後要繼承王位料理國政,你是不能去的。」雖再三勸阻,但他仍天天吵鬧非要姐姐去。後來勝光國王告訴梵施國王:讓安寧來吧,我可以同等對待他姐弟倆的。梵施國王無奈,只好將他送到舍衛城與姐姐團聚。

  勝光國王教他一些騎馬射箭等世間的五明,他全部精通無礙。可後來,安寧變壞了。他作了去妓院等一百多個不如法的行為。安寧母和勝光國王再三勸導他不要這么作,但起不到任何作用。萬般無奈,他們只好派人告訴梵施國王安寧的種種行為。梵施國王也三番五次地叫他回宮,告訴他:「你不要如此肆意放縱,你身為王子,以後要繼王位料理國政的。」但安寧既不願回宮,也不聽從父王的教誨,仍舊一意孤行。後來,梵施國王只好宣布與其脫離父子關系。而勝光國王因他行為極不如法,也把他趕出王宮身無依處,他就在市井混生活

  一天,他回到王宮要進宮看姐姐,但無論怎樣,衛士就是不讓他進宮。他生了大嗔恨心,一言不語地向宮內看。看見姐姐正和勝光國王在涼台上彈奏琵琶。這時,安寧頓起殺心,拿起弓箭,張弓向勝光國王射了一箭,但只是射斷了琴弦,琵琶落在地上,國王驚慌失措轉身逃跑了。勝光國王憤怒已極,心想:這個安寧居然要殺我,真該馬上把他殺了,但他畢竟是梵施國王王子,殺掉他恐梵施國王不悅,應該在法庭上判案定罪,給他處以死刑。勝光國有個規定:小辯論吹兩個海螺集眾,大辯論不但吹海螺,還要擊大鼓。當時,國王就命令手下人吹海螺大鼓,集中舍衛城的大臣和所有官員,再把安寧帶來與國王辯論。當然,安寧輸了,因他犯了一百多條法律。按本國的規矩給他的頸上帶上嘎ra布ra德花環(表示已判極刑),再交給兇手們,讓兇手帶著去遊街。這時,安寧才覺得自己的行為不如法生起了極大的後悔心。他獨自哀嚎:「這個世界上有誰能來救救我呀!」

  我等大師釋迦如來具足無量功德大悲心,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眾生苦樂因緣,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的。世尊觀知調化安寧的機緣已經成熟。便著衣持缽去城中化緣。正在遊街的安寧很遠見了世尊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立即上前恭敬頂禮,祈求世尊:「慈悲佛陀,能否再給我一生命?請您救我吧!」世尊遂對兇手們說:「你們不要殺他,放了他吧。」兇手們為難地對世尊說:「請佛陀您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兩個頭,如果有兩個頭,我們可以放他,現在是不能放他的。」世尊就告訴兇手們:「我去見國王,再我未見到國王前,請你們不要殺他。」兇手們答應了。世尊找到勝光國王說:「大國王,放了那個罪犯,不要殺他吧。」具信心的勝光國王說:「世尊,他犯了很多罪,理應處死,但如果您能攝受他,他也願意出家就可以放了他。」世尊答應可以攝受他。

  之後,世尊將他帶回經堂給他剃度,並授戒傳法,他自己精進修持,很快滅盡了三界輪回的煩惱證得羅漢果位。時諸比丘請問:「世尊,安寧太子作了種種不如法的行為,臨刑時是世尊救了他,度他出家使他獲證羅漢果,請為吾等宣說前後因緣。」世尊告諸比丘:「不但是今生我救護了他,度他出家獲證羅漢果位,而且前生我也曾救過他,使他得到了四禪五通。

  在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倉祈國王,在他的國中有個惡人,作了很多不如法的行為。後來,准備把他處以死刑兇手正准備殺他時,他心生恐懼,祈求呼喊救命。當時,鹿野苑附近有一大仙人,具足五種神通(pancabhinna),見到他非常可憐,很想救他。惡人見到大仙人就恭敬頂禮祈求救命。仙人兇手把他放了別殺他,兇手說:『我們又沒有兩個頭,現在不殺他我們辦不到。』仙人去找國王商量,就叮囑兇手:『在我未找到倉祈國王前,你們不要殺他。』兇手們答應了。仙人找到國王求情,國王說:『如果不殺他,您必須帶他出家。』仙人答應了。就把惡人帶到森林中,對他傳授教言,他依教修行,得了四禪五通。(譯者:前世神通今世不一定也有,以胎障所蔽故。象安寧前世雖已得四禪五通,但今生綁起來遊街時,他還是顯不出神通。)世尊告諸比丘:當時的仙人就是現證菩提的我,惡人即今安寧太子,倉祈國王即今勝光國王。以前,是在他臨刑時,我救了他,使他修得四禪五通,現在也是在他臨刑時,我救了他,使他證得了究竟涅槃羅漢果位。」

  複次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安寧今轉生於富貴王家,身相莊嚴,佛令得度,出家獲證羅漢果位?願為演說前後因緣。」世尊復告曰:「此乃前世的願力。在賢劫人壽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有一僧眾的執事員,一生為僧眾事辛勤勞作。臨終發願我一出家,為僧眾作事,雖然沒得到什麼功德境界,願以此善根將來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的果位。這位執事員比丘即現在的安寧王子,因其發願成熟故,今生在我教法下令我歡喜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