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信法師:關於大力推進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翻譯的建議

關於大力推進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翻譯的建議

釋永信

  中國傳統文化世代所繼承發展,具有鮮明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其內涵博大精深。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它包含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及其他文化形態等等。

  儒家文化作為華夏固有的價值體系,對中國以及東方文明發生過重大影響,儒家思想是東亞地區的基本文化信仰中華經典地位之尊崇,影響之深廣,是其他任何典籍所無法比擬的。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而且對民眾思想的規范、倫理道德的確立、民風民俗的導向,多依從儒家經典儒家經典施於社會的影響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道家主張「惟道是從道法自然,無為自化,道生法」,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同樣深遠。其代表經典道德經》,更是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嚴謹的邏輯,精美的文字玄妙思想,傾倒了一批又一批學者,吸引他們不懈研究,窮神探賾。先秦諸子百家文化典籍極其豐富。在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相輝映,更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閃耀的群星。

  佛教起源於印度,發展於中國。早在公元十二世紀,佛教印度本土就基本消亡了,留下的梵文經典也是少之又少。然而在中國,早在佛教傳入之初,就開始有人從事佛經的翻譯工作。此後漫長的歷史長河,佛經的翻譯工作從未停止,法顯、玄奘等人更是遠赴印度,求取佛經。大量的佛教經典梵文波斯文、西域文等文字翻譯為漢字,為佛教中國的傳播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千百年來,在此基礎上不斷的註疏闡釋,形成了今日中國佛教豐富的典籍。同時,佛教文化中國本土文化結合產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禪宗佛教文化也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代,佛教也漸漸被歐美等西方國家所接受,西方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等人就受過佛教思想的影響,美國「垮掉的一派」的作家也對禪宗文化充滿敬意。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翻譯佛教經典,普及佛教文化對傳播中國文化、維護世界和平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到來,一體化不僅體現在經濟層面,更體現在社會生活層面。許多國家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注重文化實力的增強。長時間以來,真正的中國文化精髓沒有暢通的輸出渠道,一些細枝末節的文化枝椏反而被廣泛認知。比如,伴隨著海外華人數量的急劇增長,養生、菜譜等種類書籍因與生活密切相關而廣泛傳播。這就導致了一些外國人對中國印象片面化、表面化。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硬實力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可與之相對應的文化實力的發展卻相對薄弱。然而,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文化實力在國際競爭力中的作用和地位變得日趨重要,在社會的全面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佔有優勢,就必須在大力發展政治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的同時,大力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弘揚中華優良傳統,促進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以提高我國的文化魅力和威信力,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如今,西方越來越多的人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智慧,西方各大知名高校及學術研究機構幾乎都開設了中國文化研究課程,並分門別類的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但如果想讓中國傳統文化世界上被普遍接受,就必須把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翻譯為外國語言文字讓更多人所了解,正如佛教傳入中國、影響中國一樣。

  所以,要讓世界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大力推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首先要從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翻譯工作做起。

   

  一、由國務院出台「中華傳統經典翻譯工程計劃」,構建經典翻譯工作的框架,推動傳統經典翻譯工作中華傳統典籍卷帙浩繁,翻譯是一個大工程。翻譯典籍不可草率行事,只有集全國之力,才能保證翻譯的質量。且中國傳統文化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傳統典籍的翻譯關乎到國家、民族的文化建設和習俗導向,因此必須由國家來主導。

  二、由文化部、教育部、中央編譯局等相關部門牽頭,成立專門的中華傳統典籍翻譯機構,統一規劃管理翻譯事業。由國家撥專項資金,調動海內外語言學、翻譯學和中華傳統典籍方面的權威人士組成翻譯局。制定既符合古制又有時代特色的譯經方案,為全面開展譯經事業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逐步將中國傳統經典翻譯成各國文字。

  三、積極調動民間力量,從政策、人力、物力及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特別是佛道教文化傳統典籍,充分發揮僧人道士作用組織傳統佛道經典的翻譯。

  中國具備豐富的文化資源,要將這種資源轉化為提升軟實力的不竭動力,在強調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同時,通過傳統經典的翻譯和傳播,既可以宣傳中國的巨大發展成就,又能夠有力地提升國家實力;將中華傳統經典翻譯成各國文字,在世界加強推廣交流,打破西方文化世界主流文化的壟斷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