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信法師:重現昔日皇家寺院建築氣勢

重現昔日皇家寺院建築氣勢

◎釋永信

  1928年,軍閥混戰時期,馮玉祥部下的石友三率眾一把火,把少林寺這座千年古剎給燒了,很多建築、文物、典籍都毀於一旦。一晃50多年,1982年,電影少林寺》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來到這裡,沒想到現實中的少林寺竟然是如此破落。少林寺建築早沒了佛教聖地禪宗祖庭的那種氣勢

  我堅信,少林寺是燒不毀的,少林寺法難過後一定還會再興。石友三燒毀的是少林寺的建築、少林寺的文物,但少林寺精神少林寺文化是燒不毀的;少林僧人的禪武精神佛教信仰,是燒不毀的。少林寺的建築、文物當然有價值,但信仰價值更高。

  師父行正方丈西去後,我作少林寺住持,當以恢復少林、振興祖庭為己任。師父在彌留之際,希望能多建點房子,能多住些出家人能把少林寺這個千年的基業傳承下去。叮囑我的話看似簡單,但真正要落實每一句話,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在政府的支持下,我抓住機會開始了法堂、鍾樓、鼓樓、白衣殿等寺內建築的重建修復工作

  當時我們和文物部門在修復少林寺上的意見不一致,分歧就是關於少林寺修復的定位問題:如何恢復,怎樣恢復,該建哪些,該拆哪些,不該拆哪些,看法不太一致。

  少林寺得以恢復重建,是我們遇到了一個太平盛世、政通人和的好時期。如果在恢復修建的過程中,忽略了少林寺精神信仰,不能讓更多少林寺僧人在這修行,即使有了一座寺廟,也是空的。寺廟沒有了僧人,就沒有了信仰,就沒有了靈魂,所剩的只是一個文物,一座建築。沒有僧人寺廟是死的寺廟,有僧人寺廟才是活的寺廟。所以,我當時就說,寺廟的修復,是要活的還是要死的?是要有精神信仰的,還是只要一個外殼,一個軀體?

  當然,我也看重少林寺外在的建築,不過更看重的是怎樣做,更有利於法脈的傳承,有利於禪宗祖庭的中興。法脈的傳承比它的建築還重要,光有建築沒有法脈的傳承,這個地方也沒價值

  與各地的寺廟比,少林寺的佔地面積不大,建築體系也不大,為啥少林寺能有今天的知名度呢?就是因為它的宗教地位和文化傳承在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不是一個看上去富麗堂皇,裡面卻空空的寺廟建築。

  少林寺畢竟已被石友三燒毀了那麼多年,原貌如何,魂在哪裡,恢復修建的初期,誰也不清楚

  我想起1991年的元旦,在訪問日本京都達摩寺時的故事

  我們訪問團到達日本四天,正值元旦,相當我們國內過春節,非常熱鬧,除夕前要大掃除,門前擺吉祥物,要吃糯米糕、守歲。元旦這天,人們還要爭相朝拜神社,家家戶戶請達摩。我們訪問團是元旦這天如約訪問京都達摩寺的。上午10時左右,我們一行6人到達摩寺,達摩住持廣瀨正史等人已經在門口迎候。幾年前,廣瀨正史住持曾率達摩僧眾訪問過少林寺,由我師父行正長老接待的,當時我也在場協助師父招待客人,所以,廣瀨正史住持很快就認出了我。他們很熱情地把我們請進了達摩殿,用日本傳統茶道招待我們。廣瀨正史住持興致勃勃地向我們回顧了上次參拜少林寺祖庭的情景,我也向廣瀨正史住持介紹了少林寺最近幾年來的變化。這時,廣瀨正史住持抱來幾大本影集讓我翻閱,他告訴我,近百年來達摩寺數代僧人常到中國拍攝寺院建築和佛教文物,用來充實和推進日本佛教。在一本老影集里,我忽然看見了一組少林寺早年景象的照片,細看下面說明文字,這組照片竟是拍攝於日本大正九年,即石友三火燒少林寺前8年的1920年!

  這組照片太珍貴了,我當即向主人提出複製一套的請求,主人慨然同意並複製了全套48張照片。這套照片基本反映了幾十年前少林寺的全貌以及初祖庵、法王寺、嵩陽寺等多處景觀。

  我們當時正在重修少林寺,在原址上陸續重建了天王殿、大雄寶殿、緊那羅殿、六祖堂,因為沒有了原始圖紙,只能根據一些老和尚的回憶,而這些回憶又互有出入,很難恢復舊貌。

  我拿著日本達摩寺得到的這套照片回到少林寺,正趕上開始籌建藏經閣。照片提供了可靠的設計依據,現在大家看到的藏經閣就再現了原來的風貌。鼓樓、鍾樓也都是依據老照片設計重建的,體現了原有的氣勢和風格。這套照片在我少林寺重建過程中,太重要了,真是功德無量啊。這套照片,也正是少林寺達摩寺,中日兩國人民友好往來、深情厚誼的最好的歷史見證。

  少林寺的建築布局,建築風格,有著歷史的延續性,我找到這組照片,不僅僅是找到當年少林寺建築的外形,更是發現了通過少林寺建築所傳遞出的精神信仰。這不是哪一個僧人所能完成的設計,而是歷經多年所形成的文化傳承,這就是它的價值所在。

  南方寺廟的建築很有特點,北方的寺廟則官寺建築比較多。少林寺的建築,整體上來看,也屬於官寺建築,有中軸線,中軸線兩邊相對對稱。中國傳統建築,講對稱。一個人一分為二,兩隻胳膊,兩隻眼睛,兩條腿分別在兩邊,佛教中道儒家中庸道家陰陽平衡,這就是中國人的理念

  少林寺的建築整體來說是北方的官寺建築,但它的一些細部處理,卻不失自己的民間特色。

  在寺廟的恢復過程中,我跟專家爭論過很多次。專家認為,少林寺既然是皇家寺廟,就應該按照營造法式,按照官寺的做法去恢復。我呢,則主張少林寺細部處理上,得用民間的做法去恢復,要是完全按照北方官寺的做法,就沒有自己的特色了。

  少林寺山門比起南方的寺廟要小得多,但很別致,它那個牆,是斜八字牆,看著有點斜,窗戶有點圓,是明朝時的建築風格。

  你看我們少林寺所用的很多梁,是無骨梁,彎彎曲曲,這就是因當時材料有限造成的。它不是很粗的,因為少林寺財力有限,當地的條件有限,梁就採用的這樣彎彎曲曲的了。要是照官寺的做法,絕對不可能是歪梁。從這些樑上也可以看出我們是就地取材,直接採用了民間的做法

  再一個,少林寺很多大殿外面的斗栱,飛椽比較大。按官寺建築,皇宮有多大,大臣房子有多大,老百姓房子有多大,都有嚴格的規定,不準顛倒。少林寺呢,做得比較大,這是代表著一種力量,一種氣勢你要嚴格按照官寺的規矩設計,斗栱很小,挖口也小,房檐往外得很短,殿堂里的柱子很細,就沒有那種氣勢,沒有那種力量我心中的少林寺應該有這種氣勢力量的,只有這樣,它才能跟自己1500年的歷史地位相匹配。

  所以,少林寺的建築,許多細節的處理是採用民間的做法,沒有完全按照官寺的要求去做,它超越了一些制度約束,以追求和彰顯少林寺特有的歷史文化背景,禪宗祖庭的氣勢

  同時,少林寺恢復修建在尊重歷史傳承的基礎上,為適合今天禪宗文化發展的要求,在硬體和軟體上都是獨立設計而成的,力求保持自己的特色。

  這種特色,既突出嵩山地方特點,更要彰顯少林寺精神。所以,哪怕是一個微小的環節,我都不容許自己有絲毫馬虎,都要盡自己所有力量,力爭做到既要尋回這座千年古剎的昔日風采,又要留下這次恢復修建的時代痕跡

  我當時想到,寺院它是一個清凈之地,應該做一條蓮花道,蓮花代表清凈,出淤泥而不染,提醒僧人保持自己的品行,不要浮華。當時,文物部門說,這蓮花道過去沒有,現在不能有我說,先做上試試,到時候看看喜歡不喜歡,要是不行,我們再給它翻過來。

  1988年,我主持工作,第一次獨立做大型工程——恢復修建大雄寶殿。政府出資把大雄寶殿的框架做出來,土建工程完成了。至於油漆彩繪、殿內的塑像則是我們自己做。我帶著僧人去做油漆彩繪和殿內塑像的招標。每一項工程,我都做到親自參與。

  塑像要由我們提供照片火燒少林寺之前,日本人在少林寺拍的照片就有大雄寶殿里的塑像。其中,釋迦牟尼佛及兩弟子阿難迦葉看得清楚,旁邊的藥師佛彌陀也能看得清楚,再往兩邊就看不清楚是什麼塑像了。那麼藥師佛彌陀佛兩邊還塑什麼塑像呢,當時爭論不下。有人說日光菩薩月光菩薩,還有的說兩個供養人。

  爭論不下,我就出了自己的意見:禪宗兩種如來禪和祖師禪。如來禪依照經典參禪,而少林祖師禪是依照祖師方法來參禪。我們既要尊佛,同時更要尊祖,尊祖不是不尊佛,是以尊祖為主。

  據我的觀察,很多寺廟都有自己的代表。比如,四大名山有四大菩薩,等於是自己的特色信仰,分別是觀音地藏文殊普賢。那麼少林寺自己的信仰是誰呢?我當時就提出:在少林寺的大雄寶殿里,一邊塑一尊達摩祖師,一邊塑一尊緊那羅王菩薩達摩祖師,是禪宗初祖,代表著一種智慧,一種圓融;緊那羅王呢,代表一種力量,歷史上的練武之人都拜緊那羅王,他是一種武術信仰。所以,現在少林寺的大雄寶殿,有自己的菩薩,一邊是達摩祖師,一邊是緊那羅王菩薩,他們是少林寺自己的祖師,全國找不到第二家。

  如果說,四大名山的四大菩薩觀音文殊普賢地藏,分別代表悲、智、行、願,那麼少林寺菩薩,則代表智慧力量智慧力量的結合,就有了一個「勇」字。我想,只要具備智慧,具備力量,人就會變得勇敢,那麼,天下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

  在恢復修建少林寺過程中,我們終於進一步明確了我們少林寺自己的智慧信仰力量信仰,我們與四大名山一樣,有了自己的菩薩,有了我們少林寺心目中的「神」。

  我有機會建議社會的人要多少林寺,在寺院裡面靜下心來走走,站站,坐坐,多感受一下寺廟清凈,感受寺廟文化氛圍,看看寺廟的建築、雕刻,包括碑文,找個師父聊上幾句,留足夠的時間去觀賞去思考。有些導游講一些他自己理解的、杜撰的東西,野史的東西會有誤導。

  一座寺廟就跟一本書一樣,每個人的閱歷不一樣,每個人見解就不一樣,每個人的受用也不一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