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師:人家找葯,我服葯

  人家找葯,我服葯

  眾生都在煩惱病中治病良方即是佛法佛法浩瀚無邊,於是學佛者紛紛踏上「找葯」之路,看似情理之中,實則荒謬已極。

  為什麼?因為,「找葯」的工作悉達多太子早就替人類完成了他也因此而服葯成佛,並把所有的葯方及其對症一一列出,一部部宣講出來,由弟子記憶流傳,後來又結集成為文字,再後來又翻譯為漢語,這就是大家熟識的佛經

  每一部佛經都是治病妙藥,眾生雖有八萬四千煩惱,其「根結」卻並無兩樣,都是妄想」而已。只要服用佛經之葯,無論哪一部經,無論哪一個葯方,都能夠降伏妄想,到那時,怎會不百病皆消呢。

  學佛二十載,不曾有人指點我如何學,就算指點也沒用,因為我不信他們,我只相信佛陀。雖然我無比贊嘆歷代高僧大德那是為他們完全遵循佛陀的教導,他們的修學歷程與開示都契合佛經我以他們為榜樣

  南傳佛教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實質並無高下之分,不過是契機不同罷了。對於一個漢族人來說,假如他不曾深入漢傳佛教經論的學習,而直接去學習南傳佛教或藏傳佛教,十之八九不得其門而入。

  原因何在?就在思維習性的巨大差別

  漢族是一個特別聰慧的民族,我們善於思考、善於分別,甚至有些過猶不及了。我們太聰明了,以我個人為例,我不屬於本民族最聰明的那一類,但僅就我的分別能力而言,放眼望去,足可俯瞰其他全世界兄弟民族的所謂精英與大師了。

  ——啥?有點兒吹牛?

  不是吹牛,是牛。

  如今的漢族人,啥都不缺,最缺的就是「牛氣」,也就是所謂的「自信心」。一個沒了自信心的民族,談何夢想?一個沒了自信的人,談何修行成佛?不要說成佛,就是降伏煩惱也絕無可能。

  咱不能和黑人兄弟體力,不能和白人兄弟個頭,不能和棕色人種兄弟比壯實;就算在亞洲黃種人兄弟當中,咱也不日本人細膩,不如韓國人溫情;就在國內來說,咱也遠不如藏族兄弟淳樸。

  但我們並非一無是處,咱聰明,這還不夠嗎?

  再說咱的方塊字,其表意能力之強,流傳之便捷,足可傳承任何優秀文化與深奧教義。一旦梵文佛經大師們譯成了漢語,那就意味著,佛法將與漢語同在。

  在各個教派的《大藏經》當中,漢語《大藏經》是最全面的。或許日本的《大正藏》是最優秀的藏經版本之一,可其中全部是漢語方塊字,如今的日本人已經很難看懂,我們看起來卻很輕鬆。

  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對於每一個熟識漢語的學佛者來說,都有能做到。再加上咱聰明,只要肯用功,完全能夠讀深讀懂。虛雲老和尚曾多次說過,在末法時代修行,與其四處參學善知識,不如好好依止一部《楞嚴經》。要我說,不僅僅是楞嚴經》,哪怕是一部《四十二章經》,那麼短,只要熟讀玩味用心觀察,久而久之,見道不難。其它許多經也是一樣,但凡是大乘了義佛經,都足以讓大家洞開佛慧。

  問:如何「見道」?

  答:《四十二章經》雲:「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如是知識,得道疾矣。」這句經文,透過天地世界生滅相,直指「靈明覺性」為菩提大道,如果有人能夠這樣認識,依此入觀,堅持不懈,自然能夠迅速見性得道。

  問:這都道理,如何「實修」呢?

  答:分別之人只見道理,信受之者即是葯方。世尊的意思是,只要您行住坐卧當中,把這一經文提起來,照著它去觀察,既然天地萬物都是生滅無常,那這世界的本質是什麼呢?所謂的「大道」之「道體」何在呢?

  不需要您猜,世尊直接指給了您,那就是您自心的「靈明覺性」。您只需要順著世尊的指向,信受下來,如此認識與觀察,去找到那個「靈覺」,充分地明了它,自然明心見性,悟得菩提大道

  問:為何您說「每一部佛經都是治病妙藥」呢?

  答:《四十二章經》雲:「學佛道者,佛所言說,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中間的蜂蜜和邊上的蜂蜜都是一樣的甜,都有同樣的營養;每一部佛經也是如此,乃至於每一段經文仍是如此。

  有些人佛經,覺得都是大道理;我讀佛經,處處都是治病之葯,句句可以服用。換句話說,讀誦受持、信受奉行才發現都是實修方法,只看您肯不肯去做了。

  問:那您如何「服葯」呢?

  答:我只是靜坐念經,就很滿足了。如我體會,服用佛經之葯,貴在持之以恆,至於具體方法,很簡單,九個字:「讀佛語,會佛意,明佛心」,不需要解釋,是人就看得懂。到底如何操作?您靜坐在那裡,拋開一切瑣碎雜事,對著經文慢慢念就是了,是人就會。

  當然,需要勞逸結合,需要相對清閑安靜的環境,需要有吃喝拉撒睡的最基本生活。

  問:這么簡單?難道沒啥「訣竅」了嗎?

  答:不簡單。您沒事兒就坐著念經,別人都不答應。老闆需要您的廉價勞動力家人需要您的照顧與撫養,朋友需要您的大義相助,同事需要您的及時溝通,客戶需要您的隨時奉陪。

  就算您出家了,寺院也需要您參予相關工作。記得最初出家時,我們幾位沙彌每天燒火做飯,很辛苦,但我很滿足,巴不得日子就那樣過下去,因為,上下午各有一個半小時可以讀經,天黑了睡覺前的幾個小時都是我的自由時間

  可是,不到半年我就開了伙房,因為,寺院需要一個出納,而我是最有文化的一個,正合適。從此,即便讀經的時候,也隨時有可能受到打擾,注意力不易集中,讀經的效果打了折扣。

  問:那您如何調整呢?

  答:良禽擇木而棲,良馬擇路而行。既然已經出家,早已無牽無掛,唯有一心辦道,那就拋開一切,專門為自己「創造」修行空間。走到哪裡都要貢獻都要付出勞動,這沒關係,但必須要有足夠的靜修時間,最好是有規律時間,我要用靜坐讀經,領會佛意。

  無論到哪裡,盡量少參與管理,少與人打交道。離開煩惱眾生,才更容易深入經藏。千萬不要一開始學佛就把自己當大菩薩來用,那會殘廢的。

  時至如今,學佛服葯二十載,內心的粗煩惱已經基本降伏,法性之天然安樂隨處都在,這也只是修行的開始,靜修仍必不可少。偶然遇到當年的同修,還是一肚子苦水沒處倒,還在分別種種修法之優劣。我只有輕笑著安慰一句:「修行二十年,哥們,您辛苦了。」

  找葯不如服葯,釋迦牟尼佛之慈悲教化尚在,哪裡需要您自作主張去找啥子葯呢。喜歡哪部經就念哪部經,別忘了「讀佛語、會佛意、明佛心」;喜好哪個修法就實踐哪個修法,但不可離開經論的指導;與哪位善知識有緣就親近隨學,前提是需要通過佛經戒律來斷定他確實是善知識才行

  問:不是說學佛需要「擇法」嗎?

  答:是需要,但前提是您已經具備「擇法眼」。在此之前,您只有老實念經聞思修的份兒,若不深入經藏洞開佛慧,怎會具備「擇法眼」呢?沒有「擇法」之智慧眼,您往哪裡去選擇呢?

  學佛本是最簡單的事,只要老實聽從佛陀的教導,便足矣,何必問別人呢。佛陀的教導在哪裡?盡在經律論三藏當中。

  問:三藏經典如此浩瀚,究竟從哪裡下手呢?

  反問世界上幾十億人,為何您偏偏要來問我呢?

  彼答:因為我遇到您了,認識您呀。

  答:這就對了,您遇到哪部經論,覺得喜歡那就讀它;覺得不夠喜歡,就換一部。一如您問了我之後,如果不滿意,還可以去問別人。相遇即是有緣,請務必珍惜緣分。人和人是這樣,人和佛經也是這樣。

  問:今天有緣,就請您最後推薦一部佛經,給還在找葯的同修們讀念學習吧,如何?

  答:甚好。只要是通曉漢字的人,想要學佛法建議從《遺教三經》入手。其中,《佛遺教經》相當於世尊慈悲遺囑,《四十二章經》相當於世尊經典的四十二段語錄,《八大人覺經》相當於最精要的菩薩行大綱。

  這三部簡短的佛經合印在一起,是最好的學佛入門,比看任何介紹書籍都更加準確與踏實。文言文字字含義深刻,請務必千百遍地讀念學習,但絕不可趕進度,也無需制定死功課讀到哪裡歇到哪裡。要調心至心如流水一般地去緩緩讀念,如享受一般地去念經修行才是靜坐讀經之正路。

  佛法雖然浩瀚,緊要處只在看破妄想之根結。凡夫心猶如亂麻,沒有調和之力,如何看破妄想呢?必須藉助於法的力量,在經文引導下,亂心才能夠逐漸調理順暢。

  於是,隨著不斷念經,從「亂心」到「調理之心」,名為「正念現前」,法喜便會發生;從「正念」驀然回觀,便會發現「心本無念,念是妄想」,智慧隨之開明;再繼續隨經文觀察,最終會覺悟「心本無念而遍在,非生非滅」,當處若能明了,此即「明心見性之時這本是最簡易平常之事,卻被那些無知妄想之輩給神話了,豈不悲哉。

  還在「找葯」的同修們,敬請及時「服葯」,以免來日病入膏肓,兩眼一閉路茫茫,君往何處去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