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法師:佛法在人間

佛法人間
 
心律法師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職場這個江湖,有多少故事不斷上演?上下級的傾軋,同事的嫉妒,什麼潛規則,什麼性騷擾,什麼《杜拉拉升職記》的暢銷,職場生存指導的流行,展示給我的是一副鬧哄哄的職場亂相,職場到底怎麼了?
  說到這裡,恐怕每個人都有一大堆感慨。人生在世,生存是第一要務,所以我們不得不去工作,為自己和家人賺取衣食,求得溫飽。從剛參加工作的愣頭青到兩鬢蒼蒼的老人,一個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人一生大部分的時光都在職場拼殺。
  或許有人會說,這些爭名奪利之舉,根本和佛家觀點背道而馳,要是用佛家態度,恐怕得遠離職場。
  從表面上看,佛教是一種宗教,最終指向出世的彼岸世界,必然要強調超越世間與克服世俗慾念,而財富經常被理解為慾望象徵,這強化了財富佛法對立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在佛教看來,佛教徒在完成出離的任務之前,首先應該履行世間責任。《善生經》中提到,修行者首先應該尊重父母師長、妻婦、親族,「此四多負荷,任重如車輪世間無此四,則無有孝養。此法世間智者所撰擇;行則獲大果,名稱遠流布。」而完成這種任務,「先當習伎藝,然後獲財業;財業既已具,宜當自守護。」這是修行者必須履行的職責。也就是說,從事世間經濟活動,以保證自己完成世俗義務這是佛教徒必須去做事情
  再者,經濟生活從實質上來說,也是不離實相的。《華嚴經》說:「一切治生產實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生產經商,佛法就在其中。至於現在所提倡的「人間佛教」,主張佛法不在世外,就在世間生活中,那麼,經濟生活當中自然也有佛法

  總之,在佛教看來,財富本身並沒有罪過。問題取決於:(一)取得財富方法。只要「如法」——符合佛教以及社會道德標準和要求——去取得財富,從事經濟生活都是允許的。佛經對於如理如法取得、使用的財富,稱為「凈財」,也就是「清凈財富」。凈財不但是維持生計的必要條件,同時還能利益社會、造福人類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