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法師:放下

放下

    看破、放下自在人生的三重境界。在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放下。一個人若是對經歷的事情破了,但卻不能放下他就不能獲得自在人生。只有徹徹底底放下一般人放不下的一切,才能過得灑脫自在
    有一次,坦山和尚道友環溪和尚一同下山。當他們到了山下順著一條小路往前走時,前面遇到一條小河,河上的木橋年久失修木頭已經朽壞,又加上剛下過一場大雨,混濁的河水咆哮不已。二人正准備涉水過河,忽然聽到岸邊有人在哭泣。坦山與環溪一同走過去看個究竟。原來岸邊有一姑娘,她正在無法過河而發愁哭泣。環溪拉著坦山說:「我們是出家人,幫不上她什麼忙的,還是先走吧,如果耽擱了時間,完不成師父給你的任務,你會師父罵的。」一見他要走姑娘哭得更厲害了。坦山遲疑了一下,徑真走到姑娘身邊,說:「姑娘別發愁了,來,我把你背過河去。」姑娘的臉都紅了,甚是羞怯,但還是讓坦山背著涉水過了河。過河之後,二人隨即與姑娘道別,繼續趕路。直到晚上,他們回到寺院歇息,環溪才忍不住問坦山:「我們出家人應不近女色,可是你怎麼能背著姑娘呢?」坦山聽了,哈哈大笑:「你在說什麼?現在你心裡還抱著那個姑娘不放嗎?我可是當時就把放下了啊!」
    很多時候,煩惱是人為的,我們只有從內心放下煩惱,才能一切放下,才能體悟禪宗所說自在這就要求我們要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就如故事中環溪看到坦山背那個姑娘,他看到的只是一個表面現象,而沒有透過這個表面透視到坦山雖然背著姑娘,但這么做的本質卻是助人為樂。因而坦山在現象執著,心中有了掛礙,就無法放下了。
    唐憲宗時,顏真卿的外孫韋丹在江西任觀察使,常與隱居在廬山高僧靈澈上人吟詠唱和。有一天,韋丹派人給靈澈送去一篇新作的《思歸》詩:
 王事紛紛無暇日,浮生冉冉只如雲。
 已為平子歸休計,五老岩前必共君。
    韋丹刺史的意思,我對於官場的紛爭與功名利祿都已經看破,我正打算辭官隱居,與你一起在五老峰前一起修行
    靈澈禪師知道韋刺史雖然對官場黑暗有所抱怨,但一時還難以捨棄官位。於是作詩一首讓來人帶回。詩雲:
 年老身閑無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盡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
    韋丹刺史果然印證了靈澈禪師的話。他一直做官到五十八歲卒於任上,也始終沒有辭官隱居。刺史之所以終老任所,還是因為放不下
    不過,也有放得下官位隱居的。宋代孝宗時,有個尚書郎鹿何,年方四十餘就自請退休,回家後在堂上掛了一塊匾,寫「見一」 兩字,意即反用「林下何曾見一人。」
   「放下」二字,三歲小孩說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真正放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像煩惱的人,總是覺得誰都跟自己過不去一樣。但在生活之中,不可能沒有挫折和失敗。諸多的不如意總會下一陰影,蒙蔽心靈的一方晴空。這就要我們適時調自己的心態,盡可能做到心無掛礙,久而久之,就能慢慢放下難以放下的一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