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運法師:心在哪裡?如何變大、變小?

心在哪裡?如何變大、變小?

  我們西方寺華嚴吉祥法會開壇灑凈當天,中午過堂的時候,我為信眾們講了《華嚴經》「一微塵」中含容三千大千世界觀念──所謂「芥子須彌」,又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顯示心量之無窮。
  可是有信眾聽後,覺得這個實在太抽象了,不好了解,跑來問我:「大和尚啊!我聽了你講的開示,似懂非懂,還是不明白呀。可否請您慈悲講得清楚一些呢?」於是我就為他講了下面這段說話故事,現放在網上,希望跟大家一同分享、交流:
   我們的心,梵語稱為citta,不但是肉體物質器官。據《四卷楞伽經注》舉自性清凈心、慮知心之二心。《止觀》舉質多心、草木心、精集精要心之三心。《大日經疏》舉質多心與干栗馱心之二心。干栗馱心附肉團心與真實心之二義。法相宗於《唯識述記》與《唯識樞要》舉質多(心)、末那(意)、毘若底(識)之三心。《宗鏡錄》舉紇利陀心(肉團心)、緣慮心、質多心、干栗馱心(堅實心)之四心。《三藏法數.十九》舉肉團心、緣慮心、積聚精要心、堅實心之四心。等等。
  以上多種的心,都有不同的解釋;我們一般是指自性清凈心或如來自性清凈心;由於自性本來清凈,只因被妄想執著所蒙蔽,因此,心,可以擴大,也可縮小。心大,就是大量、大度;心小,就是小心眼兒,氣量狹窄。那麼,誰的心量最大呢?就是世間上最偉大的導師佛陀佛陀的心量最大,大得無邊無際,能夠包容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原因是因為他全完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而且是徹底的無我。相反地,世間人們的心量大小各有不同,凡是修養越高、德行越好的人,心胸就越開闊,越豁達,反之則沒有氣量,俗語所謂「鼠肚雞腸」。
   從前,一處鄉村地方寺院,一位法師正在大殿里拈香拜佛,此時來了一個求道的信眾恭敬的問道:「請問師父,常常聽說,一個人的成就有多大,就要看他的心量有多大,但怎樣才能量出心的大小呢?」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確實不好回答;這位法師用眼看了他一下,不慌不忙的答道:「好吧!我現在教你一些方法你必須依照我所說去做,做完了,自然就會明白。」信眾非常開心地說:「真的嗎?請你說吧!我必定十足十地去實行。」法師說:「請施主你馬上把眼睛閉上,其他一切事情都不要想專註地在心裡用意識構造一根毫毛,必須在一分鍾時間內完成。開始。」
   信眾閉上雙目,凝思冥想。一分鍾後,法師問:「你心裡的那根毫毛造好了嗎?說一說它是什麼樣子?」
  「造好了。」信眾清楚、嘹亮地說:「我心中的這根毫毛尖而細長,清晰可辨。」
  「好,真好!」法師誇贊地說:「請施主重新在心裡建造一座寶塔,同樣必須在一分鍾之內完成。」
  信眾按照法師提示,閉目凝思,默默的於心裡構築成一座寶塔:高聳巍峨,外表壯觀,形狀奇特,色彩柔和,結構合理,裝潢精美,飛檐翹起,琉璃瓦鮮亮,想像得非常快速、生動。
  沒多久,「造好了!」信眾得意洋洋於自己的天才,在這么短暫的時間就能想像出、構築成如此莊嚴、精妙的寶塔來,可見自己的思維何等的敏捷、何等的智慧!可無愧地說,這座寶塔的造成完全是心靈的傑作,絕非「抄襲」其他寺廟建築的贗品。所以他笑眯眯地告訴法師寶塔建造已「竣工」了。
  法師早已預料到會是這樣的結果,面帶誠摯的微笑說:「施主聰明,那麼現在你該知道這個「心」,到底有多大了吧!」信眾聽到法師這樣說,立刻愣了一下,但未完全理解法師說話的深義,只是眨動著雙眼用心地琢磨。法師繼續開導說:「在同樣的一分鍾內,既然能塑造一根毫毛,也能建構一座高大、輝煌的寶塔,由此可見,心的大、小,完全可由自己來掌控的。」
  「噢!我明白了,原來心是可以變小,也可以變大的。」信眾略有所悟地搶著說。
  「正是這樣!」法師繼續說下去:「所以,假如一個人把心壓縮到很小很小,就只能塑造一根微不足道的毫毛;倘若一個人把心拓展開來,胸襟廣闊,豁達大度,他所構建的不知比高崇入雲的寶塔還要宏大多少倍哩。」
  「太精彩啦!法師!」信眾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
  「不止如此。」法師趁此契機,再進一步說明:「如果把我們的心能做到無限大的舒張,就會太虛宇宙那樣浩翰無涯。那麼,我們的心就會變得無窮無盡,如此,就能夠承載下任何人、事、物。我們學佛,就是要學佛陀的心量、智慧;我們的心要和佛陀的心一樣,博大無際,包容天地,吞吐古今,海涵宇宙人間萬事萬物,這樣的想法與行為,才是正確的啊!」
  「大師所說,真是至理名言!」信眾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多謝大師的教誨,真是聽師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您讓我終於明白了!」
  是啊!正如《摩訶止觀.一下》曰:「一微塵中,有大千經卷心中具一切佛法。」如果我們能放下我見我執,把自己的心擴大、融入到無始無終的時間裡、無際無涯的空間里,那就大智慧、大修行了。當然我們還應謹記,開擴我們的心懷、實現遠大的人生目標,必需要良師、益友,亦即是知識的誘導、指引,而更重要的,還必須靠自己不懈努力地去實現。如此,才不致辜負這難得的、寶貴的人身與人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