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說說而已,還是付諸實踐

說說而已,還是付諸實踐

  菩薩,乃成佛之因。我們想要成佛,必須從菩薩做起。或許有人會覺得,自己受了菩薩戒,就已獲得菩薩身份。至少,也是走在菩提路上的行者了。但捫心自問:我們可曾發起菩提心?可曾具備相應的素質?在我們現有的心行中,慈悲心所佔的份額又有多少努力方向是否正確

  這些並不是關起門來想想就可以完成的。在座上觀修時,想著「我要利益一切眾生」,似乎並不是很難。但真正面對一切眾生時,面對那些親的、疏的,善的、惡的,形形色色的眾生時,還能無分別地一視同仁嗎?還能堅持不懈地繼續這份發心嗎?

  世人遇到危難時,常常呼喚大慈大悲觀音菩薩何為慈悲是因為他們對一切眾生平等生起悲心,而這種悲心是盡未來際永不間斷、永不退縮的。如果這種悲心是有選擇的,是有階段的,就不可能千處祈求千處應,也就不是遍及一切的大慈大悲了。

  這樣的慈悲,必須從修菩提心開始。首先是願菩提心,即「我要利益眾生」的願望;其次是行菩提心,即「我要利益他人」的行為。這些話,大家聽起來也許覺得沒什麼新意。事實上,這些道理不少人也都知道。那麼,我們內心對此的認可程度有多少?是將之作為一種拿來說說的理論,還是實際操作的指南?是將之作為衡量自己的標准,還是指責他人的素材?

  究竟怎樣發心?其標准為何?發起後如何長久保持?如是等等,都是我們必須深入了解並付諸行動的。惟有了解,才能行之有效;惟有實踐,才能加深認識。

——摘自《造就慈悲品質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