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感悟人生 第八講 如何掃除自心的塵垢 二、如何得解脫

二、如何得解脫
  1.掃塵除垢
  如何來正確對治自己的煩惱?就要如理修行佛法修持佛法。如理修持佛法,我們常常聽到六加行。六加行的第一加行:灑掃住處,庄嚴安布身語意所依。「灑掃住處」就是我們常常所講的清潔工作,打掃衛生、布置場地等。「庄嚴安布身語意所依」,身所依是佛像,語所依是佛經,意所依是佛塔。在印度、在南傳佛教國家寺廟,比如泰國斯里蘭卡緬甸這些國家,廟裡面都有塔、有菩提樹、有佛像。我們中國也有很多廟裡邊有塔。佛像佛經、塔,這代表著身語意之所依。
  佛經裡邊告訴我們,掃地有五種功德
  第一種功德,令自心清凈;第二種功德,令他心清凈;第三種功德,眾天神歡喜;第四種功德,造就猛利的業;第五種功德死後往生天界。「往生天界」就是往生凈土; 「造就猛利的業」就是戒律清凈;還有天神歡喜自心、他心清凈
  灑掃住處、清潔衛生的時候能夠令自己的內心清凈,那麼這是五種功德的第一種。我們又如何能夠把清潔衛生工作同對治煩惱、如理修持佛法結合在一起?事實上我們從來就沒有這樣的一種聯想,說我修行、對治煩惱要從搞衛生開始。我們常常覺得這種搞衛生、做清潔的工作都是沒有文化的人智力比較差的人、歲數比較大的人做事情。實際上,佛法就是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最簡單事情開始。我剛剛出家的時候,寺廟裡面的老和尚告訴我:你學
  掃地要學三年,學泡茶也要學三年。當時我就不好理解,讓我學掃地還要學三年,這很容易就能學會,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就學會了。並且,每天都要掃,不管是有沒有灰塵、有沒有垃圾都要去清掃。其實,這就是修行的一種功夫,培養我們的長遠心。
  我們在清除塵垢的時候、清除垃圾的時候,這些塵垢垃圾外在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清除內心的貪嗔痴煩惱塵垢。通過外在塵垢這種比喻、這種象徵,來認清我們內在的煩惱垃圾
  釋迦牟尼佛有一弟子 ——周利槃陀伽,他出家以後,釋迦牟尼佛告訴他「掃塵除垢」四個字,他學了個月都記不住,但是最後他能大徹大悟佛陀授記他說,周利槃陀伽是他所有的聲聞弟子當中,轉變心意殊勝的人。他天天就是掃地,掃到最後,佛陀這樣為他授記。
  他掃地為什麼能有這樣的一種成就他就是能夠很認真地根據佛陀開示佛陀教授去實踐。佛陀為他講:「此塵是貪非塵土,塵乃貪名非塵埃,諸智者眾除彼塵,如來教中不放逸。」我們掃來掃去,都是要掃內心裡邊的這些塵埃 ——貪的塵埃、嗔的塵埃、痴的塵埃這是三毒的垃圾
  2.對治煩惱清凈
  我們修學佛法不能認識到自己內心中有垃圾,自己內心中有問題,我們又如何來對治?我們又如何來清掃?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我們常常說,我們修行就是念經、持咒、磕頭,這才算修行很難說我們打掃衛生是在修法,實際上這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意識不到內心當中煩惱塵垢,我們即便天天坐在這裡念念有詞,但實際上你念的和心裡想的是兩個不同的情況口裡一邊念佛經內心一邊在起煩惱,甚至被煩惱包裹得越來越緊,不僅不能對治,還會包得越來越死。
  我們內心怎樣才能夠清凈狀態呢?我們只有對治了煩惱內心才會清凈內心才會開明,內心才會安樂。同時,因為我們自己內心清凈,別人看到我們,也生歡喜心,他的內心清凈了。別人聽到我們說話,也很高興,他的內心也能夠得到清凈天神看到我們戒律無有虧損、內心清凈,也很歡喜。所以,我們要真正去認識到底怎樣叫做如理修持佛法
  3.解除煩惱修行
  如果我們缺乏了最基本的功夫和最基礎條件,我們又怎樣能去修行呢?如果我們自己的心不能打開,不能凈化,修行佛法的人內心裏面還有很多障礙這是不夠條件的一種表現。所以六加行的第一加行,本身就是要清除自他障礙自他的違緣、同行善友之間的違緣以及同善知識的違緣。所以,認清自己的煩惱、認清自己內心狀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
  如果把我們自己內心得很高,覺得我們這種現況、我們這種條件,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修行,那無疑就是我們繞著這條路在走。所謂「繞著路在走」,就是你走的不是一條直路,你走的是一條彎路,你繞道走,繞了一圈最後還會回到原來這個點上去,走錯路了。所以我們學佛法,學習道次第的話,就真正要按照佛陀告訴我們的一點一滴去實踐,如果不是根據這樣的正法去實踐的話,都是白忙活一場,根本、內在的煩惱調伏不過來。所以前一段時間我也講過《認識煩惱修行的開始》,它的緣由就是在這裡。
  我們如果沒有去對治煩惱,我們的各種痛苦會越來越多,不能解除。我們常常講到八苦,現在有這些痛苦,過去也是這些痛苦,我們未來一樣也是這些痛苦今生今世我們得到人的身體,固然是因為我們在過去造作了成為人的業因,但今生能夠得到人身不等於說我們過去世就修行過,或者修到什麼程度。當然也有人過去就修行過,但不等於說我們所有人在過去都修行過。
  世間是有那麼多的人,你讓他到廟里來,來拜佛、聽經,他肯定不來,那他就是缺乏善根,但是他們也是人,甚至是很有身份很有地位、很有學問的人。所以說,你得到人身不等於說你前世修行很好。我們如果不修行的話,這些痛苦、這些問題肯定不能解決,一直會不斷地累積,不斷地持續下去。
  佛法把這八苦最後都歸到五蘊熾盛苦。這個痛苦既不偏重於物質方面,也不偏重於精神方面,五蘊和合。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這三種是我們內心痛苦生老病死,是我們身體上面的痛苦。而身心和合的痛苦,就是最後一個苦——五蘊熾盛苦。無論是身體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還是身心和合方面的苦,你都要把它去除。如何才能沒有這方面的痛苦,唯有佛法才能夠去除、解脫解脫什麼?解脫痛苦痛苦怎麼解脫?不要有業,不能造作召感痛苦的業。我們如何不去惡業?要斷煩惱煩惱怎麼斷?要靠佛法來對治。所以我們用佛法來對治煩惱煩惱對治了就不會造業。沒有這種業就不會感召八苦,沒有了八苦我們就解脫了,就是這樣一種關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