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俊法師:建心地大道場 展世間大行願——獻給圓光寺第十二屆畢業青年比丘

心地道場 · 展世間大行願 ——獻給圓光寺第十二屆畢業青年比丘
仁俊     受過現代優良僧教育的青年比丘,定能把牢、踏實一種本分:沉持得落,發達得開。從長時(盡未來際)修學的深確體解、堅實練磨、決定承續處著眼、著手,惟有沉持得落,始能發達得開。從沉持中斂盡浮俗競逐,淡淡穩穩地一心謹嚴、細精,從細精中透脫泛雜,一(純法)味一(乘)如(實)的義蘊與聖域,念頭心底玩會得著,眼前腦際啟豁得了,佛法的新天地皋羽游得靈通、明徹,世間的利名福敬,不屑介懷,不肯盤心,不忍匱法,果毅得智明能克世名,廓盪得根利剿卻惡利,不為福覆,不落敬著,澄清胸襟與高遠眼界,蓄得深厚看得曠平,無形中心地道場建立得鞏固不倒、坦泰不炫,出世能學佛見佛,入世能容人為人,凈行與弘願,就這麼樣無間無極地展開去、做出來。    青年比丘的身手身腳,體現與踐舒的,都這麼壯實凈快,無始無終地沒個了期,莫可估量的境地與根機,即能拓辟、通達得永無疆際。一般的身心眷戀與手腳粘纏,從此便竄不上念頭,毀不了形象。內有所依之「法」為准量,外有能依之「自」(善調六根)運假我;法的准量不離心目,自的假我不因緣,從因緣上而體持而現行的,舉皆憑准(聖教)量,擇得定定決決,把假我用得明明足足;明足得忘卻實我,徹底截斷了他的惦顧與威脅(最威脅自己的乃是(實)自我),於是學的修的、說的做的,除了體憶諸佛菩薩的因地與果地,整個就貫注在一眾生的苦惱與需求上。這是大乘行者真學遍修的紮根處,扎得深固遠布,干壯枝茂而蔭廣,則成為通見諸佛解脫群生的光與德。修學得著力、致力於光凈中觸的不昧、當的不畏、償的不扣,透得過諸佛證印,禁得住眾生測核,眾生心目中察見我們三業上顯露的一切,意味著三寶的表徵、化現,對三寶傾心求道的渴切與健羨,則積極得不再遲徊。    人類潛能的特「勝」之一——「梵(凈)行」,受過善而正的教育與導發,許多人就會從身心上透露出優良德行釋迦佛建立的僧團,非常注重高尚教育的整個內涵:「教授」——最圓正的文化詮演,「教誡」——最精嚴的文明展操。青年比丘涵化、陶鑄在這般教育中久了,文化素養與文明軌持,深厚、明穩得充分誠切,內存與外現的,惑業受到智思的照治、伏斷,言與行不離教授」、「教誡」的體悟、測印,正而善的整體佛法(僧),則與三業相順、相應得一貫、一致。青年比丘具有這樣的質底品象,則能表徵著「道」之所在;正道正法本是一體兩面:正法——內證內斷得了無惑習,正道——外踐外循得絕不偏倒。這麼種正,才足以展顯佛法文化與文明的全體大用。因此,優秀而平實的青年比丘,三業中思持與詮現的,總不離淳凈文化與淡真文明。如此的凈與真構成了佛法不共世間一切的特質,將這般特質演揚得周延透闢,許多人從正聞深思中獲得省領與豁曉,清凈德行就會從此生根發力,成(大)氣(度)擴(深)器(量超局限),世法中最急需的是這麼種人佛法中最渴求的是這樣的青年比丘;有了這般青年比丘闡踐佛法才有這般信眾出現。佛教中亟應植培、造就出具有這般學行的青年比丘!    儆悟、上進意念極強的青年比丘,對釋尊「體解大道」的囑付定能同潮音震腦般的響徹身心、鼓振志誓,肝膽奮勇地力求大道,直盪盪、光徹徹地邁趣大道之軌,投入大道之門,從大道中徹底翻身豁眼,手腳展得開開闊闊,腦識察得精精(不雜混)通通(不蔽遺),說的與做的則絕不空洞虛誑,毫無做作中盡讓人看得透透明明;不離佛法本分——朴簡淡寧,不耍世法花樣——巧矯賺圖,看到的儘是一片自自然然的風格。道在「平常」中的修驗與啟引,全憑這麼自覺覺他的。    能覺大道的導因——「凈心」,心,發得無著無畏,行得不缺不疾(求成佛),一味地深觀法性本空,從性空中勝解一切幻有;幻有中的「染凈」因緣了了擇定,(善惡)因果歷歷辨明;凈得善不饜滿,善得凈能淳圓,凈與善交融相增得永無底極,悲智就這麼匯注心海而洋溢於身語,「若人慾識佛境界,當凈其意虛空」的道念與聖域,則能漸次有幾分體領、或契會。內在自我消遣與外在我所脫困,也就這麼發端的。學佛法,約修練歷程的起步處說,非常重視心的肯認執持,「……自凈其意,是諸佛教」,即點撥出「凈意」為修學的主體關鍵;透過這道關鍵,智愚的界線才劃分得畢竟清楚。因此,正在長程修(學)練(磨)中的青年比丘,務須注視內心的體驗、觀照、治護與澄清;治澄得不雜不昧,必精(純)必明(正)。超脫二邊——戀著性我,厭棄塵勞,心地融通得泯絕此彼,心量曠平得等念生佛,具有而依止這樣的心,心地心力則堅充得無際無限,永不墜替的有形的道格道風,就憑這麼種無形道場莊嚴、做礎柱、為源本的。安住、深涵、凈持於這麼種道場中必具的志意與品概:立真道心沉得住,建大(乘無相)道場發得開;沉得透底忘我,才發得(永恆)探頭(學佛)為人。    心地道場建固得不動不倒,立在佛前許的,念念體現;投入人中做的,事事兌現;這二現現得成德成力:德化為行展大行,力運於願練弘願。現代有守有為青年比丘的總持處:從清凈法脈的融貫中直見、直效諸佛,從廣大人脈的通接中常敬、常為眾生,這二脈融通、發揮、發達得最極充實光凈,心地道場世間大行願,才建展得永遠矗立,普遍攝涵。要做到這般田地,面對現實,務請現代僧青年牢記著:建立無形的心地道場比建立一般有形(無法)的道場——炫顯自我氣魄(耗財物、造體面、悖因緣、昧因果),不知重要到幾多倍!    佛歷二五四四年四月四日晨客次香港黃宅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