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俊法師:平常中的平正人

平常中的平正人仁俊 我和魯蓉德先生相識十幾年了,他留給我印象:沉默寡言,樸素端重。因為他這樣,每次晤面都很少談話,但在我的觀察中,他那不虛偽、不敷衍的心態與面貌,總覺得他是本分中具有骨氣的人。像他這樣的質品與志性,確實具有儒家所說的「剛毅木訥」的稟賦。從這種稟賦中陶冶、淬礪而斂約久了,就沒什麼矜炫或狂妄了。因此,平常中一切的一切,大都規範得平平正正,決不許苟且、胡混一點,處處從正氣中立身處世,蓉德先生確乎這樣做到了。  他的夫人——陳國利醫師,從小就受她慈母陳老夫人信佛法的熏陶,導發出正確深厚的信心、願行,久已倡踐以佛法為己任的使命與天職感。她與魯先生「結褵」後,所流露的氣度與德品,必然給予魯先生很大啟迪,加強、提高了他的眼光與心境。他夫婦倆這樣的︰將世間正義與出世正法而為一,做人的氣概與為人的行願,不論對家庭、對社區、對國族、對世界(國利醫師正構想著將佛法擴及全球)儘可能的「守善」與行善(無極限的擴充),首先對家族起著示範作用,所以國利醫師影向所及也引起其弟妹及整個親屬真誠歸向三寶,足見她具有親誠而實際的感召力。  近幾年來,國利醫師上海致力推展佛法,邀約我到玉佛寺講經,聽法而信受的人相當多。有時談到魯先生做人的原則,使我對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一生中遭遇到的挫辱與苦困非常多,由於好學與耐苦的意志不斷地鼓勵、激策著,總是一不罷二不休的創制、發明實用性的新產品,例如他精心製造電視機等等。他的家用和東明的教育費用,泰半靠著他的腦發明、手製作,以及國利醫師看病所得的診金而來,因此,東明的學業才能有成就、有貢獻性情非常摯醇的東明君,對雙親的體貼與照顧,真做到了克盡人子之責的境界;腦識與心思夠明敏的東明君,事業財務都很順利;國利醫師半醫半商,經濟來源也相當好,時常懇勸魯先生多享受一些應享用的物品,可是,他照舊淡然泰然的儉約刻苦,撙節消費。守得住這般本色、本分的人,世法上可稱為正人君子佛法可說惜福(不浪費)、警福(不縱己)的人了。善根穩固與善力充實的人,沒一個不做得這么認真的。  善根受到「正見」的導護、培立與成長,存心與作事都不離正見的指示,善根與善力則一天天深固而強大。人的心存在、作在這樣的深固強大中,才顯出人類不共(一般「生物」)的特質。做人,能牢記而實踐如此的特質,人格應遵循與人性應執持的,則怎也不肯馬虎,不許折扣絲毫;人,果真做到這樣的二不,人的價值意義,才充充分分地顯露出來。人知道了也決定這樣做做得成為慣習了,身心中正氣與正義,就永不匱損昧暗,所以一旦遇到時代的大變亂、慘迫害,總能從正氣與正義中站得穩、持得緊,表現出「中流砥柱」般的形象。魯先生從面對身受中始終矗立著這樣的人形象;他這樣的人形象,久已成為家庭親屬的范型,稱得上不虛度此生,不愧對時代!  據國利醫師告訴我︰魯先生念頭上盤回不已的——大難!他大半生中面對身受的儘是大難,所以,刻骨銘心的都不離苦難印象。一般人面酷烈苦難,總想盡快脫離,渴求快樂,得到了快樂便忘卻苦難人類無盡而嚴重的苦難可說都由忘卻苦難而妄求快樂所招致。魯先生從面對身受中深刻地活在苦難印象中,所以苦難印象越涌現——涌現得見到、聽到沉溺在血淚中的眾生呼號求救,也就越不敢、不肯妄求快樂世間快樂的「磁吸」力太強了,一被它吸緊了,就沒法掙脫得開;這就同上了鉤的魚一樣,怎也免不了烹宰之苦。所以真能預警世間快樂之患的人,太稀有、太可貴、可敬了!人際中有了這樣的人出現,從他的言行中就恍然預警到欲樂的大患,許多人才避得開五欲「花箭」的中害。這,最急需的條件——強烈的警難之念,時時將警難之念提得緊,防得嚴;嚴得不為「如花似玉」的釣誘所動,襟懷才坦盪得同「冰壺秋月」一般呢!  做人克己得一輩子都不肯同流合污的魯先生,的確已趣入了這樣的境域,因此,他受到家屬與親朋間綿綿續續的真切懷念。克己的要著——「知非」,深知一般任情縱慾的「非處」(違理性、損人性),克治得極為嚴肅、猛決,這等人對人倫道德與國家規律,莫不認乎其真的身踐心持。所以,一旦面臨驚天動地的大禍變、混亂與迫害,所受的叢叢苦難,比火烙得還更深透心底、顱內,血淋淋淚潸潸的大難印象,就化為最警惕、最驚奮的激策與握踐的巨力。警難之心警得與時俱增,面對身受的慘酷苦難實況,則成為「悲天憫人」的標志與願誓。「立己」立得不倒,「立人」立得能(常)扶(起),則成為世間最「有心」的人佛法真能自利利他的,就從這樣的有心中更進一步發大乘心。大乘心的愈發愈大而愈真,心底里與眼面前所涌現所迸起的無限的苦難印象苦難印象中不斷的見到諸佛菩薩為苦惱眾生而奔波、而奉獻,深刻地警覺到難由惱致,當下明決而猛呵自心煩惱,對煩惱絕透了情,警難之心與造難之行,才防堵得極嚴極快。這裡,要特別提一下︰防有漏難也得防有漏福;因為(爭享)有漏福是構成有漏難的肇釁者!  蓉德先生與國利醫師,稱得上賢夫賢妻了,蓉德先生做到了受難、警難、不造難,從嚴肅中豎立著堅矗的人形象;國利醫師做到了有福、回福、不享福,從遠大中橫建著勝妙的佛法幢,真足以做在家學佛者的模範了!  佛歷二五四六年在新州同凈蘭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