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華禪師:《心經註解》六

滌華禪師 心經註解【六】

照見五蘊皆空。「4」

(一)「照見者、而不是眼見也、亦非非眼、」以回光反照、照明自心「空」。觀自在者、其意若似也、所謂、修菩薩行讀恆時、行讀形菩提道者、必須回光反照、反照自心、之中、所見五蘊、空是不空五蘊不空者、生死不空也、生死不空者、即生死不能了也。五蘊空時、生死亦空也、生死空者、是不生不死也。

(二)五蘊者1、色2、受3、想4、行5、識也。五蘊者、其號五陰也、與五濁者、有連帶性也。倘能空五陰時、五濁不空、亦空矣。五濁者1、劫濁2、見濁3、眾生濁4、煩惱濁5、命濁中。為五濁也。濁者、污垢也。五陰而與、五欲者、亦有密切之關係。五欲者1、眼欲見色2、耳欲聞聲3、鼻欲嗜香4、舌欲嘗味5、身欲著觸也。欲者、想念不能忘也。

(三)皆空者、見五蘊不作五蘊相。皆空者、見聞思覺中、無有五蘊相也。無五蘊相者、見五欲來時、其心如不動其意不轉不搖、見如未見、聞如未聞、知覺情意、亦復如是。空五蘊者、真心本性、與靈識、妙覺中、「沒有、五蘊想相、」沒五蘊想相者、見如無見、聞如未聞、識無識相、覺無其欲、無欲之時、為五蘊皆空也。集句。照見五蘊皆空者、從回光反照、而提起、無我真心、使五蘊皆空、仍須提起、無我真心、提足之時、必須徹底放下、徹底放下者、連無我相、五蘊空、一概放下盡。倘能放下盡、忽見五蘊臨、即當及時、再提起。倘能提放、不失其時、其道成矣。

度一切苦厄。「5」

(一)度者、從此岸度到彼岸也。度者、經過其度者、從苦厄處、度到常樂我凈之處。度者、度出我等、出此生死海也。度者、使諸眾生、出此五陰之獄、直赴無為之大道、而到究竟、之彼岸也。度者、度我離欲離妄、真心歸覺地也。

(二)一切苦厄者、而非一二三四五、之苦厄也、是包括娑婆、全面、之苦厄也。苦厄者、猶如八苦、交煎、之苦厄者、八苦交煎者、1、生2、老3、病4、死5、求不得6、怨憎會7、愛別離8、五陰熾盛時「這八苦者、人人難免」。仍有其他、共業所集苦、與別業所成苦。共業者、如天災、人禍、山崩、地烈、火山爆發、堤壩沖塌、刀兵之劫、不可數也。別業者、一家一人、單獨招到、不測不良、諸苦厄難者、弗可盡數也。所謂、生死不無、苦厄難免也。集句。度一切苦厄者、按世法而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心常憶念。觀自在菩薩。或念、觀世音菩薩者。其有功德、與靈感者、是一如也。希諸佛子、自選一者、常念常持、常憶想、為到彼岸根基

舍利子。「6」

舍利子、三個字1、是佛大弟子中、之一也2、是佛在般若會上、呼名提字、以彼而作、代表之人也。使彼遺留是經、度諸有情也、有情者、有七情也、度有情者、是斷有情也。七情者、喜、怒、哀、懼、愛、惡、欲、也。集句。舍利子、復名、舍利弗者。按理解之、是如來、頭頂中、紅色高起、舍利子也。寄名取義、而使我等、得入般若門、而進般若室也、即坐般若座、而行般若道、即用般若、之大用也。

色不異空。「7」

(一)色者、多種顏色也、色者、多者、多種、多類、之別也。色者、是某心內、分別、諸眾生相中、多類之別也、色者、凡是、有形有相、有動、有止者、其性皆不離、其色也。以及妄念、與欲性、亦復如是、總名為色也、甚至舉心動念、行住坐卧生活之中、皆有色性也。

(二)不異空者、色空如如也、如如者、倘無心相、色從何來、當知諸妄、諸相、猶如泡影、泡影不真、不真者、終必是空。其名為、色不異空也。集句。色不異空者。凡有其相、皆名為色、其相者、非空非色也。色者、生也、生其心者、生心為色、倘若無生其心者、色即非色、無生其心者、不生妄想是非之心也。不生妄想是非之心、之中、真心融融、妙性湛湛、其心性清凈而無為、其名為、常樂我凈、常樂我凈者、而非凡夫、幻夢無常之樂、可能比也、可能量也。常樂我凈者、夫大地山河萬物萬相、無有不是覺者、真心中、之靈之用者、用者何、萬物萬相、「象」、由覺者轉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