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雲法師:修行著魔的時候怎麼對治

修行著魔的時候怎麼對治

懺雲法師

不修行,有著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著魔的時候。著魔的時候怎麼對治呢?

1. 發心真誠——現在是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和命濁,精神太多。我們修行要發真誠心,如果是「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供養不離菩提供養」,就不會著魔。

2. 精神寧靜——世俗所謂「精神分裂」,大多是這樣的:愛其人以至於屋上之鳥,恨其人以至於他屋上之鳥,恨得那麼厲害。一時愛、一時恨,精神就會分裂。要是能保持精神集中,就是戒定慧寧靜安定,就沒有這些事。我們由著心去,感情若是很猛烈激動,一貪一嗔、一憎一愛,就會精神分裂,所以要避免這些。

3. 正當生活——還有,所從事的職業,一定要正命。正命是正當生活,也包括職業在內,要是不正當生活,就差。

4. 行善積德孝順仁厚——普通在世俗上,多做善事陰德,不外顯出來給人家看,顯給外面人看,是為了招名、招利,或有什麼其他作用。像倓虛大師廁所還不給人看。做善事、做陰德,可以消災延壽。再就是,好好孝順父母,多忠厚仁義。大體上,這是世俗上求不著魔、不得精神病的辦法。這是有世俗方面的。

5. 貪嗔妄想——在佛法中,若打坐時盡打妄想,一邊貪心淫慾心,一邊又念佛,這怕要著魔。一邊打著罪惡妄想,而又念著萬德洪名,怕要著魔,這是貪心。其次就是嗔心,我想報仇,寫暗信,給暗箭,教他人不知道,讓他吃虧受苦;這個信我怎麼編、怎麼寫,或我要怎麼報仇,這也是著魔的因素之一。在念佛的時候起這種心,也容易著魔。

6. 知相虛妄——還有,見了鬼、見了神、見了菩薩見了佛,以為了不起,就是「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事實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有一切的好相、瑞相我們不著就不至於著魔。怕就怕:「喔!可了不得啰!佛來摩我的頂了!」以至於「佛對我說法了!」要是自己一執著,馬上就著魔,這些經典里有說明的。還有,有過去世或今生死去的異性朋友來找,或是異性夫婦來找,要是一認真,也會著魔。華嚴經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這個「著」(音ㄓㄨㄛˊ)就是「著」(音ㄓㄠˊ),「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離了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現前。這就是不著

7. 超出人我對待——在人事上,我們要看清楚,超出一等,不和一般人勾心鬥角,起我相、人相對待;可是我知道,也不傻瓜。以至於我超出他們,看得清楚明白,可以說就說,不可以就不說,躲著,敬而遠之。在人事不去對待,不去糾纏。糾纏不清,也容易著魔。

8. 不染名利五濁——再就是貪財、貪名。大家樂、飆車啊!都有點瘋狂,也有點著魔!按照現在的說法這是社會病態:按阿彌陀經最後所說的,就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所謂「人心不古,世風日下。」我們要認清楚了才好。

以上是講到不著魔的事。

9. 般若空觀去惱障——倘使有點魔障的人,「不要」教他拜佛、多打坐拜佛多了、打坐多了,他不能用空觀把那一切煩惱空去,而煩惱佛號持咒誦經攪在一塊,亂糟糟的,精神也容易出毛病。要是能空出一切,再去用功,較比好!

10. 利眾積德調身心——所以要是曾經有過精神的人,或是現在多少精神有點異狀的人,就告訴他,教他多作些功德利益大眾事情;有這個德行,能調身心,這樣才好。大體如此。

11. 修行迴向還冤債——還有,倘使著了魔睡不著,就吃安眠葯、鎮靜劑,睡它幾天;著魔的人,大多數都不能睡。平常要是睡不好的人,也怕要著魔;最好能夠睡,說睡就睡,不睡就不睡,這樣較比好。不能睡好的人尤其是長夜漫漫不能睡,時常發作,大體都是怕有冤家。一天、兩天晚上不著,或是因為喝酒、喝茶太濃,或者臨睡前有什麼事情,那就不怕。如果常常這樣鬧,怕有冤家或是魔障。這時就要用短期修持,好比但持往生咒,跟冤親債主迴向;或者誦金剛經,十六分、十六分一半一半地誦,一切不必多;地藏經三品,一品一品地誦,分開誦,不必太多。此外,多做公益和陰德事情多做善事,慢慢就能調好。

12. 拜佛——「法華經」二十八卷,第二十五卷「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念六十二億恆河沙數的菩薩,和拜一尊阿彌陀佛,也是平等平等。千佛、萬佛,都是無量光明、無量壽命。六十二億菩薩都是聞聞自性,我們就念一尊菩薩,就是反聞聞自性。念一尊阿彌陀佛,在拜這一阿彌陀佛,也是反聞聞自性,無量光明、無量壽命,原理就是如此。我們專拜一尊佛,念念念佛、念念懺悔、念念拜佛,能得一心不亂;你念了六十二億恆河沙數諸佛,心裡不歸一心,那還不如一心念彌陀、求證一心。法門都是告訴我們應當如此念,就是這個心!你念到一心了,就是無量功德拜佛中,至心懇切懺悔我們無始劫來的業障。我們身體一百多斤,很沉哪,拜得漸漸越拜越輕、越拜越輕,拜得像在空中飄的時候,那是業障減少、消失的現象。不過,下手還得要至誠懇切,五體投地的拜才好。拜的時候,多少需要有一懺悔心隨著,念念懺悔它就沒有妄想了,妄想都是我們的業障,所以我們念念求哀懺悔、念念求佛力加被,念念念去,一句佛號打成一片才好。

佛像就像偉人的銅像,代表佛的精神,佛的精神就是無量光、無量壽,我們體會這個來拜。無量光明,我們心裡沒有無明煩惱;無量壽命,一定念念念去、才能證得無量壽。我們體會佛陀偉大的無量光壽,這樣一心念、一心拜去。拜的時候,腳步要用力量,上身輕,較比好,在醫學上說,往腳上用力量、往腳上想、上焦火、頭上的火能下降,於身體也好,上身輕也好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