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解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經文:【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雲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男子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所沙數。】印度的那一條恆河,這沙太多了。【如是沙等恆河。】把每一粒沙,當作一條恆河,叫作:如是沙等恆河。把每一粒沙,當作一條恆河來計算,【於意雲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這些恆河的沙多不多呀?當然是很多了,對不對?
     【須菩提言。甚多。】當然很多了。【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這一句話要注意聽,如果加一個字,就更清楚了,但諸恆河沙,你只要算一算恆河裡面的沙,已經不得了了;尚多無數。何況其沙?注意聽喔!把每一粒沙當作一條恆河,這樣無量無邊加起來的恆河裡面的沙,單單一條恆河的沙就沒有辦法算,再把每一粒沙當作一條恆河。何況那麼多恆河加起來的沙?因為古人翻譯,翻譯的很簡單,一下子看不來。(光是一粒沙當作一條恆河恆河就已經不計其數了,已經多得不得了!何況其沙?)再講一遍就像恆河中所有的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把每一粒沙當作一條恆河,於意雲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沙多不多呀?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每一粒沙當作一條恆河,這個恆河已經算不完了,何況加起來那麼多恆河,裡面的沙怎麼能算呢?何況其沙?

       【如恆河中所所沙數者。一沙即為一河。是諸河中。各有其沙河尚無數。何況其沙也。】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若有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大,三千大千世界就很廣,又多又大,那麼大的一個范圍來布施。【以用布施。】用這個七寶琥珀、珊瑚、瑪瑙、珍珠七寶等。用這個七寶,滿,我們前面所講的恆河的沙數,意思就是無量無邊的意思,就像三千大千世界,這么廣、這么大、這么多來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當然很多了。真的是很多。
       【佛告須菩提。】佛就告訴須菩提了。【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這一句話簡單,就是有相的東西,永遠沒有辦法勝於無相,就是這個人怎麼樣布施,多少的供養三寶,建幾百個道場供養多少的阿羅漢、佛,還是比不上不生不滅悟到清凈自性的人,悟到清凈自性的人,一念就超三界,就了生死布施再多的金銀財寶,建再大的道場,不管你怎麼樣護持三寶,只有是有相,它的范圍就算很大的福德因緣,做了很大的福報因緣,還是不能了生死。有相生滅法,永遠比不上不生不滅清凈自性。所以,師父一直交代,開悟很重要開悟以後,悟到不生不滅念佛,萬法回歸自性自性念佛就是實相念佛大徹大悟以後,所有的拜佛,三輪體空,沒有能拜之心,沒有所拜的佛,沒有中間所拜的這些禮數,三輪體空,統統沒有,也是清凈自性拜佛,雖拜,而無能拜、所拜,心跟境統統沒有,馬上進不生不滅清凈自性開悟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在般若智慧上下手,般若六度最重要的,五度如盲,般若就像我們的眼睛,因此聽經聞法非常重要。
       我再一遍,解釋一遍:須菩提我現在實在是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執著的心、有相的心,用七寶,滿剛剛所講的恆河沙數這么多的七寶就像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廣、那麼大、那麼多,來布施得福多不多呀?須菩提說:很多呀,世尊!佛就告訴須菩提:這些都是有相的,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重點就在這兩個字:叫作「受持」。不是聽一聽就算了,要去消化它,同時要去實踐它。
       所以,世尊在《佛遺教經》裡面講:守志奉道,其道甚大。你聽到這個空性的思想,一定要守住它,了解萬法皆空守住這個正確知見以後,徹底放下,而且要放得真的有功夫,不只是說,今天你來聽一聽。。。回去了,忘了;聽一聽,境界現前了,又忘了。世尊告訴我們:這個受持就是依教奉行,了解清凈自性無相,絕對勝於緣起的種種假相你就守住,萬法不可得,徹底放下,守得住喔!兩個人吵架:哎呀!我沒有徹底放下呀!當我一天追求到境界的時候;哎呀!我沒有徹底放下。所以,一直借重外在境界,希望得到永恆的快樂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世尊說:當一個開始了解真理,開始過精神領域生活的時候,這個人見道不遠了,已經離道不遠了。如果一個人一天到晚有過物質生活的享受,唱歌、跳舞、花天酒地,雞、鴨,或者乃至於海產,乃至說:我今天吃這個,明天跑到那個山頭,去吃那個什麼土雞城,後天去吃什麼燕窩,想盡辦法用這個生滅法的色身,要去追求一種永恆的快樂世尊說:錯了!這個路走錯了,要怎麼樣呢?隨你自己的經濟能力,隨種種的因緣,隨你種種的能力,去享受該有的物質,而後要徹底的覺悟精神領域的重要。當一個人物質世間要求得很少的時候,精神領域提升的時候,這個人就要見道了。所以,佛陀說:我很富有,並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而是因為我要得很少。世尊要求得很少嘛!要求得很少,那就有什麼罣礙。所以,你看這個世間,要求得愈多你就痛苦不堪。
       新聞報導的,不曉得真的還是假的,像綜藝最愛憲,那個什麼吳宗憲還是什麼,是不是?他說有五部車子,這一部玩一玩,玩那一部,一個人開五部車,怎麼玩呢?是不是?錢很多,對不對?叫他來華嚴三聖…有個信徒不懂這個:師父觀世音菩薩怎麼拿劍?弄錯了,那個叫華嚴三聖,他把他搞成西方三聖了,中間這個毗盧遮那佛;左邊拿智慧劍的文殊師利菩薩這是普賢菩薩。連佛像都看不來。何況見性?是不是?連這個都看不來。一尊六十萬,有沒有人要出的?順便啊!沒有喔!沒辦法。所以說:我們了解說,這個物質世界,是生滅東西,硬是在這里追求到永恆的快樂世尊說:這是錯覺,一定不可能。不過我們最基本上的食衣住行,是一定要的,基本上的東西,自己修道一定要這基本上的東西,沒有這些,我們怎麼修行?)
 
      【甚多世尊者。謂七寶滿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福德甚多。】不如【受持四句偈者。為他人說。】你告訴別人《金剛經》空性的思想,而此福德勝前福德者。簡單講就是:無相修行,一定勝過有相的,不管這個人怎麼樣拜佛,怎麼樣念佛;可是碰到境界散亂,馬上執著,跟人家斗諍、是非,我相、人相、人生相、壽者相,拼個你死我活,絕對不如一個人坐在那個地方,如如不動的人,絕對比不上。這個人硬幹,從早上拜佛到晚上,誦《無量壽經》從早上誦到晚上,乃至於凌晨,可是一起座,馬上菜市場人我是非、四相統統來,是非、斗諍、挑撥離間,什麼統統來,不講幾句牢騷抱怨的話,日子不好過,對不對?不給人家對方泄氣幾句,不能顯示自己的價值觀,老是在我相裡面打轉,打死不開悟,沒功德的),【載應化非真分中。】前面是應化身,不比真分,就是真的法身。「載」就是記,應化身,前面有講的,是比不上清凈法身的。
       【為他人說。】了解《金剛經》,就了解清凈法身清凈自性,【而此福德勝前福德者。若能說此大乘經義。化導眾生了悟】開悟【住無所住心。】安住在無所執著的心。【得無所住法。】萬法不可得。【當知受持此經。無為功德。勝前以七寶滿恆河沙數。】你用再大的布施,絕對比不上一個如如不動的人心性如如不動,就見性,就見到不生滅,是最大的功德。【三千大千世界。有為之福德也。】那都是有為的,有為就是生滅有漏的東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