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二十九願、得辯才智願

二十九願、得辯才智願

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頌曰

彼土經法隨心現 聖眾諷誦持說悟

不經久劫苦勞行 即得無礙辯才

一、列諸願名

此願諸師所立之願名有七:受法令得辯慧願〔義寂〕四辯無礙願〔璟興〕持經必得辯才智願〔良源〕得辯才智願〔禮阿、慧雲、性海、深厲、觀徹〕必得辯才願〔法然〕辯才智慧願〔靜照〕誦佛教法願〔月珠、道隱〕。今從禮阿法師,採用「得辯才智願」之名

二、願成就

以無礙智為人演說,等觀三界無所有,志求佛法具諸辯才,除滅眾生煩惱之患,從如來生解法如如,善知習滅音聲方便,不欣世語樂在正論

三、同部異譯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唐譯〕:

若我成佛國中眾生,讀誦經典教授敷演,若不獲得勝辯才者,不取菩提

《無量清凈平等覺經》〔漢譯〕:

闕此願文

《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吳譯〕:

闕此願文

《大乘無量壽庄嚴經》〔宋譯〕:

世尊我得菩提正覺已,我居寶剎所有菩薩,為諸眾生通達法藏,安立無邊,一切智慧,斷盡諸結,悉得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四、同類異經

《悲華經》第二十三願:

所有眾生,皆得四辯。

《大悲分陀利經》第二十三願:

願其中眾生,悉逮無礙阿僧祇辯。

五、顯明願意

法藏菩薩何故立發此願?蓋法藏菩薩睹見諸佛剎中,或有佛土大眾終日經卷舒,不能通利;通宵法寶諷,不發智慧;如蟲食木,似牛聞琴;雖能為人說,不得辯才智,徒昏理守事,藏佛玄旨,妄說深為淺;假使諷誦,目計紙墨;若解說時,語多滲漏。

是故法藏菩薩,愍諸眾生,不解文義而失自利,不發智辯而失利他,乃自修讀誦、思惟佛經法,回與眾生,而發此願言:「我國土菩薩,誦經演教,持說通利,慧辯無礙,自然明了,任運通達,諸佛法藏,若不然者,不成正覺。」

大凡一切四依大士,一言之下,心地開通,一軸之中,義天明朗,發得三昧,獲得總持,而化當世以講說,垂將來以著述者,莫不皆由此大願力為增上緣也。彼土菩薩,讀誦經法,通達法藏,即得智慧辯才,誠是此願之功也。

六、釋疑通妨

問:穢土世尊在時,無色經卷,彼土彌陀說法,亦有色經?

答:色經是法,庄嚴隨一,設雖在世,並有何失?然此土中,多分雖無,少分非無,如佛世時,舍利弗造《集異門足論》、目連造《法蘊足論》、迦旃延造《施設足論》、瓶沙王寫《十二因緣經》等。泰嚴法師無量壽經海渧記》雲:「彼土教主常住說法,無有色經卷,雖然彼土,庄嚴無盡,欲見即現,無盡色經是不定,故雲若耳。」

問:上第二十五已誓說一切智願,何亦有此願?

答:上說一切智願約所說,順佛智德,化他為重;此願約持說,得當位慧辯之功,自利為重。上願但雲「演說」,此願雲「受讀、諷誦、持說」,故為兩願無失。

七、願文略解

「受讀」者,信力故受,臨文為讀;無色經故,亦通諳誦,《平等覺經》成就文曰:「諸菩薩皆悉卻坐聽經,聽經竟,則悉皆諷誦通利。」

「經法」者,經謂經典,法謂教法。經是能詮,真如所流文字,經乃貫、攝、常、法之義;法是所詮,實相常住無字妙理,是名經法。

「諷誦持說」者,諷者吟詠,誦者諳誦,持者憶持,說者傳說,《無量壽如來會》曰「教授敷演」。

辯才智慧」者,《無量壽經會疏》雲:「發口為辯才,內照為智慧,有智慧而無辯才則為人所欺;有辯才而無智慧,則蒙智人呵誡;智辯兼具,應為師范故也。」辯才智慧即四無礙辯,謂菩薩於此四法,智慧明了,通達無滯,故名四無礙智,以其辯說融通,亦名四無礙辯:法無礙辯:謂菩薩通達一切諸法名字,分別無滯。義無礙辯:謂菩薩了知一切諸法義理通達無滯。辭無礙辯:謂菩薩諸法名字義理隨順一切眾生殊方異語,為其演說,能令各各得解,辯說無滯。樂說無礙辯:謂菩薩隨順一切眾生根性所樂聞法而為說之,圓融無滯。下成就文曰:「以無礙智為人演說,等觀三界無所有,志求佛法具諸辯才,除滅眾生煩惱之患。」

八、白話淺釋

如果我法藏成佛時,我國土中的菩薩,研經悟理,或讀誦經典,或為人演說,若不得無礙辯才智慧者,我就不取正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