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師父,各位在坐的居士們,大家都知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卻在菩提下,在一千多年的前,六祖慧能大師告誡我們,佛法在哪裡,讓我們在世間中找,那麼,佛法究竟在哪裡呢?在我們心中,我們心不能離開眾生的心,眾生在哪裡呢?眾生就在世間,因此,佛法不能離開世間,也就不能離開廣大的眾生,如果離開了廣大的眾生來求證佛法,那就毫無意義,猶如一兔角,那兔子怎麼會長角呢?在兔子身上,怎麼能找到角呢?那就找不到真正的佛法,那就得不到真正的佛法,找不到自己的本性,見不到自己的本性,因此,佛法在世間也就是佛法在眾生當中,不要離開眾生,我們起建這么一個水陸道場,有這么一個殊勝的因緣,也就是讓大家從佛事中了解佛法,這是宣傳佛法的一個途徑,古人雲:做水陸道場,人生如夢,就是從索事當中,在這一方便門當中,來怎麼樣傳使巧合,方便地引導人們走進佛門,來到這個道場使大家有一個培植福德種植福田的機會,也就是善因,一念善因,就是將來成佛的種子,這顆種子被稱為菩提之種,有了菩提之種,何愁將來不成就佛果呢?
因此,法華經上說入人入塔廟,一稱南阿佛,皆共成佛道,不論是小孩,他是意的還是無意的,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就種下這個因果,將來必要成就佛道,中不過是時間的長短而矣,大家不要忽視了這個小小的善因。因此,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不要認為這是一個小事,大家知道,一滴水它在什麼地方永遠不會干呢?那就是放在大海里,它永遠不會乾枯,也就是說,你種了這顆菩提之種,它永遠不會枯萎。這個因,永遠就種下去了。因此,大家不要忽視學佛的善因,就是說,一念菩提心,就是菩薩,你就是菩薩,在坐各位都是初發心,都是發心的菩薩,只要你發出了菩提心。
在兩千年的時刻,大家有緣份在這裡相聚,共同來培植因,這在歷史上也是第一次,因此,大家能趕上這一法會,這也是諸佛菩薩的天龍法會。因此,在這七天之中,不能用錯了心要善用其心,一心念佛,一心求佛,在這七天的佛事當中,大家有這么多居士,可以稱為:「像《彌陀經》上所說的諸上善人,可以說四眾弟子,在這七天之中,出家師父和在家居士,共同修行,可能在弘化禪寺歷史上還是少見的。
由此可見,這個佛事,也是非常如法,得到了大家的響應。因此大家要珍惜,在這七天之中,不要說閑話,一門心思下功夫,下什麼功夫呢?在心境上下功夫,用最虔誠的心在佛面前懺悔,來求佛會,因為,往昔莫造諸惡,偏有如此貪、嗔、痴。每個人的佛德因緣都不一樣,因此,人在一生中的遭遇都不一樣,都是因為古時以來貪、嗔、痴造成的,那麼我們從什麼地方修起呢?他的原因在那裡呢?為什麼我們的佛德不能圓滿,不能像佛,菩薩一樣得到快樂的人生呢?就是因為要從生與義之生,我們以前所作的種種都是因為我們沒有修身,沒有修口,沒有修心,就是因為我們在這方面對自己檢點的太少,因此,作為一個合格的佛門弟子,他的言語是非常的敏感。什麼叫修口,也就是不惡口,也就是說不惡意重傷別人,傷害別人,不兩舌,都是修口,兩舌就是這邊的話不說到那邊去,那邊的話不說到這邊來。你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大家要切記,你說起來痛快,但是這個後果,這個因果要背。不能兩舌,不能惡口,不能綺語,就是不能說些輕落的話,因為你說出來之後,對他人會產生復面的影響,因此,這樣的話要少說,盡量不說,再就是不能說假話,不能妄語,作為學佛的人。
因此,在上次的一個晚上,我講了一個典故,就是《菩薩經》上有這么一個記載,一個人保證三世不說假話,他的舌頭能夠伸到鼻尖當中來,這當然嘍,這個話說起來大家好像有點難,難以理解,其它並不是這樣,其實也很好理解,像《彌陀經》粗廣長舌遍十方法戒,佛的聲音是遍布十方的,把一個人的舌頭伸到鼻尖上來做不到,所以說我們要提醒大家,不要說假話,要說真話,要做一個正直的人,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作為一個學佛的人,要切記,莫要認為這是個小事,我說一句假話,對別人沒有什麼影響,也就是口是,也是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一妄語,這叫修口。
那什麼叫修身呢?也就是不殺、不偷盜、不邪淫,這個大家也要記住,這個殺生,在家裡頭發生,我覺得總不是一個好事,作為一個家庭要有一個祥和之氣,什麼叫祥和之氣呢?抓一些動物來殺,的確是罪過,這個因果報應,因為你是個家裡的人,所以最好,作為一個社會一的人,這怎麼辦呢?我又不能吃素,我又有小孩,那怎麼辦呢?那就把成品買回來,不要在家裡殺,不要親手殺,這是最好不過的,不過每個人的環境不一樣,像我們,就很容易做得到,作為一個家庭來說,你們還有小孩,還有媳婦,上面還有長輩,下面還有晚輩,因此,不提倡你們吃素,但是大家要盡量做到不殺生,不殺害生命,所以從佛法來講,眾生都不得是平等,不要認為它們是一個小動物,我們是高級動物,其實都是一種生命體,你有什麼理由去傷害它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殺害它呢?它憑什麼成為我們口中的美餐呢?因此,大家盡量做到不殺生、不侵生,為什麼要不殺生,目的在哪裡呢?他的利益在哪裡呢?不殺生,就是護持我們的善心,就是護我們的心,作為一個小孩,從小這樣培養他,他絕對不會輕易去傷害一個生命,他長大之後,人緣關係也特別好,因此,有很多家庭,在小孩出生的這一天,都會大操大辦,殺害生命,這對小孩的健康,長壽;對小孩的一生平安、不平安都是有很大的關係。例如,我們在小孩出生、滿月、生日的時候,盡量不要去用殺生的代價,替小孩慶祝,如果到餐館吃的話,就買個成品,盡量不要殺生,甚至在這個小孩生日的時候,這樣更利於他身體健康,不但是人利於他的身體健康,而也有利於他的心理健康,為什麼呢?如果你趁這個機會跟他講一講不要去傷害其它生命,無信是平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當成佛,他只不過因為過去生中,果報而矣,因為佛教講的是六道輪迴,就是說,誰能說我們能保證自己的人生不失去我們自己呢?那就要持五戒。因此,不要殺害它,不要殺害生命,用現在的話說,你傷害了這些生命,對周圍的環境都是一種破壞,用現在的話說,就要環保,要保持生態平衡,為什麼過多自然災害,過多的生態不平衡呢?就是眾生的肆虐、殺害這些動物,所以說對這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人的生態,失去平衡。因此,過多的自然災害形成,我們盡量保護生命,保護動物,盡量做到,其實這個吃素啊,當然大家個人條件不一樣,其實素食是有益於身體健康,因為素食非常衛生,它沒有細菌,經常吃素食對人體健康是有很大好處的,用我們的話說:「素食清新,素食清新啦!使人的心得到一種平靜、寧靜、祥和的心態,吃素食的人他就顯得非常的慈悲,他對其他的動物是不忍心去殺害的,用傳統的文化來說,就是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其實這種心大家都有,這種同情心,因為吃素食的人,他對任何生命都更加憐憫,他不忍心去傷害生命,因此,不殺生在這裡就展開來說,以後有時間,我們就專門來探討。
不偷盜,什麼叫不偷盜呢?就是不是我有東西我想拿走的話,首先要跟這個東西的主人講一聲,就說我想借用你這個東西,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不是說你把別人的東西拿走了,這也叫偷,但是它的意義讓大家明白,是彼此信任的關係,彼此之間產生一種信任關係,要明白這么一個大道理,並不是我拿了你的東西,這個算什麼呢?大家很熟悉,我拿了你的東西,其實也不算什麼,但是就是要大家養成這么一個好的習慣,一種道德,一種規范的行為,只要不是我的東西就必須告訴這個東西的主人,這個大家要懂得,這個道理也很簡單,我剛才說的不殺生也好,如果大家沒做到不要緊張,也就是說慢慢地養成這么一個良好的習慣,一種良好的行為,甚至用你的這種行為帶動你周圍的人也就是善待生命,善待自己,也就是善待自己周圍的人,如果你養成了不殺生,不偷盜,這種行為,你就會對你自己說,對周圍的人說,都會有很好的人際關係,對於一種很好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緣份,大家都很信任你,大家都非常喜歡你。
再個就是不邪淫,作為一個在家的佛教徒要夫妻之間,家庭之間,要互敬互愛,互相尊重,這是修身。
再就是修心,修心從什麼開始呢?不貪、不嗔、不痴、這就是修心,我們把他稱為貪、嗔、痴三毒;所以修行很簡單,大家可能有體會,就知道怎麼修啦!主要是從身、口修起,修心怎麼修,那就是不貪、不嗔、不痴;那什麼叫貪呢?大家可能知道,可能我就說一個小事,從事物來說,我喜歡吃這個東西,叫不叫貪呢?我看這個東西很喜歡,這叫不叫貪。當然,從佛,菩薩境界來說,這也叫貪,但是我們還是一個凡夫,那怎麼辦呢?你說我就是這個東西很喜歡,我看到這個東西,我就想吃它,我就是說一個小小的事情,我現在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這個要慢慢改造自己的行為,這就叫修行,我現在所說的這種貪,不要使大家誤入歧途;這個貪,是個大的貪,我剛才所說的,所舉的這幾個事例,中不過是人的一種習性,用我們佛教來說,習氣,這個氣,大家要明白,成佛的這個時候才能就近斷境,這個需要很漫無邊際長的時間,才能把他洗凈,干凈,我就打一個比方來說,就像一個裝酒的瓶子,你就是把它洗得很乾凈,但是還能聞到酒味,這就叫習氣,這個習氣需要很長的時間把他斷決,大家也不要擔心,不是我說了之後,大家馬上就能做得到,這個是不可能的,也就是大家明白這么一個道理,貪,什麼叫嗔呢?就是我喜歡的人很多,我不喜歡的人,我就對他產生一種反感的態度,一念嗔心起,八百丈不開,大家千萬不要起嗔心。因此,大家要有一種祥和之氣,保持一種明凈的心態,來為人處事的話,你的生活一定會非常幸福,一定非常快樂。因此,大家要用佛法的心,來對待一切眾生啦!別認為你是個學佛的人,他是個不學佛的人,我就高高在上,他就是無知的人,不要這么來看人,一切眾生都是佛,只不過你是先覺而已,他還未覺,大家不要認為我信佛了,不尊重他們,大家就錯了,每一個眾生都是佛,都是菩薩,我們要把每一個眾生看作他是菩薩,佛。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親兄弟,所以《梵文經》上說:一切蘭指舍,如果大家把人都看作自己的親人,來看待他,你說:你對每一個好,大家都很喜歡你,你就會得到大家的信任。因此,大家莫用錯了心,像《華嚴經》上說,要善用其心,修心比什麼都重要,大家明白了這個道理,按這個道理去做,那就說你用功,怎麼樣用功呢?怎麼樣來下功夫呢?比如說,就參加這個水陸法會,你就知道怎麼樣來下功夫呢?知道怎麼來,用什麼心態來修佛。因此,要在心靈上,要在心地上下功夫,善用其心,你把一切,眾生看成是佛,是菩薩,把自己看成是凡人,那你就會成長,所以披的這件衣服叫慚愧衣,要長生慚愧,而不是就是說我信佛了,你沒信佛,你還是迷中,在這個迷當中我就走出了這個迷,我們要做什麼工作呢?就是我們要引導那些還沒有走入佛門的人,引導他走入佛門,因此,修行是我們幫助他走入佛門,一念這個心,你就是菩薩,你發了這個心,你就是菩薩,因此,大家庭就這樣,首先從自己做起,從自己的家庭做起,在擴展到周圍的人,來引導他們做人,學佛,學佛基礎在哪裡呀!如果連人你都沒有做好,你來談學佛,我可以說本生就對佛是不尊重,因為佛太博大,太精深,我上次說:一地不知二地事,二地菩薩做的事,那一地菩薩又怎麼樣知道呢?因此,大家不要認為學佛,學得差不多,在佛門已很有造詣,所以說,要生長久,要善待,要尊重別人,佛眼看人,人人皆佛,在佛在菩薩的眼中,眾生都是佛,都是菩薩,佛從來沒有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佛,而所有的有是眾生,都是凡夫,佛不是這樣看待,佛不會用這種眼光,因此,我們發菩薩心,就是發這種心,也就是善待你,周圍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佛,都是菩薩,都是你的親人,都是你的兄弟,你說這樣該多好,這就是慈悲心,這個慈悲心,不是佛才具有的專利,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得到的,而是你發了這個心沒有,你去真的發心了沒有,因此,每一個人都要發心,都要輕視自己,所以,大家都要明白這么一個道理,這才知道為什麼學佛,學佛的意義,求佛的目的,學佛從什麼做起,所以,我還會問大家的,學佛從哪裡做起呀,也就是從人做起,學佛與沒學佛的標準在哪裡呢?學佛的人改變了以前做人的方向,就是用自己的善心來對待每一個人,這就是個學佛的人,沒有學佛的人他就不明白這么一個道理,這是非常自私的心態,所以學佛之前與學佛之後,大家要改變你的心態,這才是明白了學佛的道理,來到廟里,你還是沒有學佛,沒有找到學佛的義境,雖然說,你一到廟里來,但你對你的家人,對周圍的人,對親朋好友都能夠善待他們,你就是一個菩薩,你就是明白了不學佛的意義,我常說:自己的父母,就是一個活菩薩,因此,在受五戒的時候就要問大家呀,你父母病重時,你是不是在身邊守護,你們答:「在守護,因此,你們是不是在守護,你離開你的父母沒有,為什麼要問呢?可能大家在受五戒的時候,都要問,也就是說,你是不是孝順父母,如果你不孝順父母你就沒有資格來求五戒,因為,你就連做人的一個基本就沒做到,何談是一個五戒的菩薩呢。很好,因為大家都從理在做起,自己的父母,自己家人就是菩薩,你把他們招呼好,你就是一個學佛的人,應盡的責任,因此,大家要懂得學佛的道理,要懂得一個道理,我很想抽個時間來和大家講講學佛的道理,這次機會,可能不多,因為每天都有佛事,你到廟里來是人很多規矩的,他們不要把他認為很苛刻,不要把他認為很難,其實很容易,其實大家忽略,不重視,還是把這個家裡的習氣帶到廟里來了,在這裡還有一個好多師父做得不夠,其實像我們,走路也好,坐也好,也要懂,得這些規矩,在廟里來是不允許高聲喧嘩,現在我們居士就像街上喊人一樣,包括出家人也是這樣,因為寺廟是一個道場,這個道場是非常清靜,沒有什麼聲音的,你們可以留心看一下,那些大廟裡面,他們喊人不會像東方山這樣大喊,高聲喊一個人,就是不允許的大笑,寺廟里是不允許的,如果在房間裡面還可以,關起門還可以,但是在佛殿里,我們現在這個祖師殿里,祖師殿的兩個門成了一個過道,這可以說真正的是一個罪過,這是佛殿啦,我們走路應該從前面繞到後面,我們不能把佛殿當成了一個過道,佛殿是最神聖的地方要畢恭畢敬。印光大師說得好,要想得到,佛法真實受用,需向恭敬中求,我們有幾分恭敬心,就能得到幾分真正佛法的實義,因此,出家人走路他是沒聲音的,你可看看那些老和尚走路,在我們走路是時候是不允許,甩著袖子走路的,那叫戲子,佛子走路拿著彌陀印,有好多出家人,也不知道,我們不是培養戲子,我們是培養佛子,唱戲的人就是甩著袖子走路,因此,每個居士要注意這一點,再一個到廟里來,吃飯是不允許講話的,這個好多居士不習慣,好多居士到了齋堂還是一片喧嘩,高聲你說我笑,這個在寺廟里不允許的,其實這些好多好多都非常簡單。我想到幾點說一下,希望大家在殿里千萬要注意,因為這都是滿堂佛祖,我們在裡面嘻笑、開玩笑,那對佛祖是很不敬的,那的確是一種罪過,因此,到寺廟里要講究衛生,不要亂扔東西,在這一方面,我很想抽個時間,很想詳細跟大家講解。因為不管你是朝山也好,還是來到寺廟也好,來到這個寶山,你想得到些什麼,你不說我燒了個香,拜了個佛,什麼也沒有得到什麼都沒學到,就走了,那非常遺憾。因此,來到這個寺廟,在上殿的時候,不能東張西望,交頭接耳,來到佛殿當中,站就站著,坐就坐著,規規矩矩的,不能交頭接耳、東張西望,這佛門講的四大規儀,在站那兒就不動了,那就像軍隊一樣,軍人一樣,有好多人不僅僅是居士,還有出家人,看到哪裡有聲音,大家都看哪裡了,作為站在這裡,就是所謂像菩薩一樣站在這裡不動了,非常莊重。再就是大家庭在拜佛的時候,受五戒的往前站,沒受五戒的往後站,這是簡單的道理。好多居士還不明白,可能是我們講得太少,希望大家今後在這方面下點功夫,學學規矩,學學寺廟的規矩,作為一個學佛基本的素質和常識性的,因此,這些出家的師父的任務非常重,應該跟這些居士講,合掌就用合掌的規矩,站有站的規矩,站海欽的衣領要挨著這個頭部,不能往上揚,也不能往下移,頭部往下低重,這都是不規矩的。再大家穿衣服呀,好多人受了五戒,搭衣都有不合搭配,海欽了不會穿,穿孔機得簡直是難看,這個形象不好,因此,大家都要學,要謙遜,學的東西非常多,大家要用心,這都需要用心,要懂得規矩,最起碼寺廟的一些規矩要懂,還有一個現象,我們黃石的一個現象,你這些出家師父稱師兄,大家要明白你是皈依弟子,你是三寶的弟子,三寶當中有一寶稱為僧寶,出家人稱為僧寶,就算十幾歲的小和尚也是僧寶,你是三寶弟子,你稱他為師兄,那你還叫弟子嗎?這大家要改過來,這當然,以前宣傳得太少,你是三寶弟子,再小的小和尚也要稱他為師父,作為居士,不管你是20歲,你也得稱他為師父,這個不能稱師兄的,最近我這裡的老居士稱我也稱師兄,當然,這裡不適合佛法的老規矩的,那隻能稱法師,稱師父你到上海走一走,到南方走一走,那裡的和尚就稱為小師父,老和尚稱為老師父,老法師,小法師這樣稱呼,要麼就直接稱呼師父,因為出家人是三寶之一,你三寶的弟子,你跟他稱兄道弟,那真是阿彌陀佛,那不是罪過嗎?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稱你們不能稱師兄,有些出家人稱你們也稱師兄,只能稱某某居士、你姓黃,黃居士,你姓李,李居士,這樣稱,有些老居士,年紀大的,時間長了,稱為老居士,這裡對你們的尊稱。這在其它地方沒發現,就是在我們黃石這一塊,稱出家人稱師兄,這個以後大家要慢慢改過來,今天,就乘這么一個上堂的機會,也就是說這么一段閑話,耽誤了大家的時間,作為我也非常慚愧。在修學方面作得非常不夠,但是有一點,通過我這番話,希望大家能得到一點點佛法的素養,非常高興,再就希望你們記住我當剛所講的話,應該遵循佛的教誨,應該依照佛的清規戒律,來充實自己,來身體力行,佛門才真正發揚光大,佛教事業全增增日上,隊伍慢慢壯大,學佛的人越來越多,社會就越來越好,所以說,應該說從每一個佛門弟子做起,為佛教做一點貢獻。為這個社會樹立一個榜樣。由於時間的關係,大家站起,向上排班,向佛,雙手合掌「依此流盛功德,祈禱國運龍昌,世道安和,法界眾僧因緣眾志,雖然如此,又做什麼緣佛本心際事,求際無不得絕生空與有,一向本無事,下!
錄於2000、3、24
諸大德、各位善士:
今天在這個水陸法會在弘化禪寺徐徐落幕了在這七天當中,大家辛苦了,大家在這七天當中應該也得到了很多東西,希望大家在這個佛事當中從人生當中解脫出來,這才是最大的一個願望,因此,大家要珍惜這七天的緣份,好也就是從生活的索事中,能夠在佛法的體驗當中,最終能夠解脫出來,這種解脫,是一種思想的解脫,也是從這個心裡上的解脫,因此,大家要在這個起點,作為你人生的起點,能夠改變你命運的里程碑,因此,大家知道了,這個佛事不僅僅是祈佛,而是他的目的,是大家從煩惱當中解脫出來,因此,大家要切記,也要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要自境其義,諸惡莫作就是戒,眾善奉行就是定,自盡其義就諱呀,大家不要認為這四句話非常的簡單,在這三句話當中,已經就包含了戒、定、諱,三學,這三學在佛法當中你為三無漏學,什麼叫無漏呢?無漏就是清靜,佛就是徵得了清靜無漏之身,我們眾生稱為有漏之身。
因此,這個解脫就是無為法,我們所做的佛事是一種有為法,通過這個佛事的途徑,使我們得到最終的解脫,找到人生的宿,因此,大家要好好地從修學當中能夠找到一種學佛的目的,就是能夠認識到學佛的利益,佛法講什麼?就是講戒、定、諱三學,什麼叫戒,諸惡莫作就是戒。
什麼叫定呢?就是自有主張,不要隨著環境,不要隨著外源的干擾而改變自己的信念,要遵循因果的規律,大家不要違背了因果來做事,這就是眾善奉行。
在思想上,要自盡其義,義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思想在想什麼呢?是不是與佛法相違呢?這個功夫是不是與自己的行為相背呢?因此,要自盡其意呀!從自己的思想上下功夫,這才是真正的佛教,這才是真正的佛教呀!因此,大家要好好地牢記佛法的宗旨,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盡其意是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