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20日講於襄樊鳳林禪寺
感謝各位居士盛情邀請,今天我很高興與大家一起交流。看到居士們對佛法的熱情嚮往,我十分歡喜。歷史上的襄樊,曾經是道安法師駐錫的寶地,曾經是佛教文化中心,今天看到襄樊佛教的盛況,看到居士們對佛法的熱情,使我深受感動。「文革十年」浩劫結束後,近二十多年來佛教又得到恢復和發展,我們這一代人能聞知佛法是很幸運的。只是各地區佛教發展不平衡,鄂東較快一些,鄂西北有點差距,但今天我看到了大家的信心,感到充滿了希望。各位發心學佛是難得的因緣。上午座談中我了解到,襄樊的居士學佛很早,為恢復襄樊佛教事業付出了很多心血,再一次說明「人能弘道,佛道弘人」的道理,只要有了學佛的人,只要有佛弟子發心,這就是希望。弘揚佛法,需要有一批人發心發願,今天利用這個機會,我講講四弘誓願。
我們皈依佛門,要發誓願。一是法門無量誓願學,弘揚佛法,首先要學習佛法,要聽經聞法,讀誦經典,研究經典。佛法若不學,雖慧不能了。佛法好,利益大,但如果不學習,雖有智慧,也不能了解佛法。現在提倡終身學習、終身教育。學佛法也是終身學習的過程,也是終身教育的歷程,而且是生生世世、世世生生的歷程。我們常講,盡形壽皈依三寶,就是要用一生的時間來學習佛法。我們還講自度度人,就是首先要自度,自己受益,才能度他人,學習佛法,就是要懂得修行,修身、口、意,修五戒十善,這都是自度。學習佛法要一門深入,越學越覺得不足,同時也要廣學多聞,多聞多思,學習才能明理,佛教是非常重視學習的宗教,經是佛說的,學佛必須看經;律是佛對我們的要求,論是高僧古德習佛的體會。用心學習經律論,才是真的佛弟子。現在佛教界學習是不夠的,出家眾和在家眾都欠缺。興辦佛學教育事業,是很重要的舉辦佛學培訓班,是很必要的。
第二個誓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學佛要發心,發什麼心呢,要發眾生無邊誓願度之心,要使佛法留傳,需要默默耕耘,需要廣為弘揚,佛法對佛法對國家、社會有很大利益。這正如古人講的,弘法利生。弘法是四眾弟子的義務和責任,廣度眾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大家都是居士,要真心護持三寶,真心弘揚佛法。據我了解,襄樊目前的常住僧人不多,發心住下來的更少,所以,居士的責任顯得很重要,責任重大,大家要挑起重擔。弘法,就是要普度眾生,教育眾生,古時候經常講經,現在弘法方式多了,傳播錄像光碟都是很好弘法方式。我們說學佛要發心,從古到今,仍未過時,發心即是奉獻,把自己覺悟的人生道理奉獻出來,要為佛教做實事,要樹立護教精神,佛教才能發揚光大,發心是個不老的話題,發心是佛法常駐的動因,只有大家發心,佛教才能發展,才能普度眾生。
第三誓願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眾生的煩惱,是從自性中生出來的,《金剛經》專門探討如何降服其心,如何斷煩惱,大家多誦《金剛經》,我們眾生的心,妄念紛飛,生出種種煩惱。學佛就是去除妄心和妄念,顯現真心、清靜心。眾生不煩惱也叫做無明煩惱,什麼是無明呢?不明事理即是無明,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即是無明。眾生的心好比是黑暗的房間,什麼也看不見,充滿了怖畏和顛倒夢想,內心充滿了煩惱,而佛法就是明燈,能照亮我們的內心,是覺海慈航,幫助我們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古人講:「一燈能破千年暗」。只要我們的智慧之燈點亮,種種煩惱皆可破除,只要我們誠心誠意,從內心生起懺悔心,行持五戒十善,我們就能斷煩惱。這五戒十善,好比是穿上了防彈衣,保護我們的內心不受外界的干撓,保護我們的內心不生煩惱,才是學佛的根本目的。只要斷除煩惱,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明白。人生中的順境逆境,正是磨鍊其心,要在逆境中斷煩惱,所以說學佛是做功夫,是磨練自心的功夫。越是逆境,越能磨練功夫。
第四個誓願,佛道無上誓願成,學佛的最高境界,是要成就佛道,只有成佛了,明因識果,才能真正了盡煩惱,學佛的人,要有這個遠大的理想,要成佛道,有八萬四千法門。念佛誦經,禮拜懺悔,參禪打坐都是成佛之道。今天我在這裡講講凈土宗,講講念佛法門。凈土宗是適合大眾修學的。因為凈宗比較簡單易行,容易普及,說到念佛法門,大家要注意。其一,一定在有正知正見。這非常重要,要以經典為依據,才不會走錯路。沒有經典作依據,沒有善知識的指點,容易走錯路。若是接受了邪知邪見,誤入歧途,回頭很難。出家僧人的責任,是要把正確的道理方法指導眾生。經吉,徑也,指示正確的路徑。
其二,念佛,要靜下心來,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錄》里所說的,念佛時,要如母憶子,如子憶母。念佛時,要想到佛是法身父母,父母親思念不在身邊的子女,我們迷失了自己,在六道煩惱中生生死死,流浪在外,找不到自己的家,找不到父母,我們一心要回家,回到父母身邊,如此念佛,才能收心,心才能專一,心才能清靜。念佛要「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六根者是指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凡夫眾生,總是跟著六根走做不了自己的主,眼睛要看好的,生出歡喜,看了不好的,則生出煩惱。耳朵聽好的,滿心歡喜,聽到不好的,則生出煩惱。鼻子聞到花香,就愜意,聞到不好的氣味,則生出煩惱。身體也是一樣,感到舒服,就高興;身體不適,就生煩惱。心也是如此,遇順境就春風得意,遇逆境,悲觀失望,就生出煩惱。古人講病從心起,許多病是由此而生出來的。所以,念佛必須「都攝六根」一心念佛。阿彌陀佛是天上醫王,專治心病,專治煩惱病。念佛要守住自己的內心,只要時時提起正念,雜念煩惱就會消除。為什麼有些人會做蠢事,一時糊塗,因為妄念,雜念支配了他。因此,我們學佛的人要心如止水,守口如瓶,防備如城,守住身口意。學佛的人也會遇到種種煩惱,聽到各種誹謗,生出種種念頭,但只要我們遇到這些事情,馬上提起正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找回自己的內心。其三,念佛、共修也是很重要的,經上說,大眾薰修希勝進,十地頓起無難事,大眾薰修,就是大家一起薰修,大家一起念佛,能生起巨大力量,大家在一起,互為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家在一起,可以互相幫助,好比一個人挑著一個重擔子,中途有個人幫一下,就輕松多了。所以說,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是無窮的。若是關門自修,有時難以把握,甚至會出偏差也無人知曉,慧遠大師結蓮社,就是倡導共修共證。其四、念佛,要注意方法,可以持名念佛,也可以觀想念佛,默念時,念「阿彌陀佛」四字洪名,出聲時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可以坐念,可以繞念,要動靜結合,特別是老年人,久坐容易氣血不通,所以一定要注意方法,行走坐卧皆可念佛。其五、念佛,要努力破除我執,未法時期的眾生,我執重,法執也深,破除我執,就是要破除小我,成就大我,要有覺悟,人不能自私,要善待自己,不要斤斤計較,要善待周圍的人,要學會寬容別人,要有慈悲心,感化周圍的人,我們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要與眾生結緣,學佛所學,行佛所行,加強個人修養,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建立安祥,寧靜的人生凈土。一個人充滿善意,才能達到與他人的溝通。「庄嚴國土,利樂有情」。必須落在個人的實踐行持上,唯人如此,念佛才有長進,才有效用。否則口念心不念,口裡「阿彌陀佛」,心裡抱著一個「我」字放不下,那是不會有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