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根、塵」對觸的當下…如何清楚了知、不礙著?

「根、塵」對觸的當下…如何清楚了知、不礙著?
  
  學員問:「如何對所謂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中的「根」、「源」的,能夠真正知道、了知而無所礙著?」
  
  若想要全盤詳細了解,就必須聽聞整個解脫課程。但簡而言之,則要先
  
  了解我們身體的構造、組成、緣起佛教的是緣起,「緣起」法義很深,然而要能夠真正深入了解「緣起」裡面深義的並不多,往往都只是知道一個名詞。我們要先從心理學、醫學方面來探討,在解脫道的課程裡面有介紹人體解剖學,讓大家可以了解我們身體是由什麼所組合而成、由什麼所構成,從醫學的角度可以講解,從生理學的角度也在講述。
  
  佛教的是緣起」,在緣起組合起來之後,它又能夠發揮很神聖的功效出來。所以,要知道說我身體本身,它就是一個「緣生」,再來要了解「無常法印」。佛教所講的「三法印」,都是宇宙真理大家都要去徹證、去徹悟,不然一般人都只是懂一些名相,實際在歷緣對境裡面,卻不知道怎麼應用、也應用不出來。只是懂一些名相,沒辦法真正了解裡面的深義。
  
  中國的《易經》,即很明顯的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在變易、變易…。《易經》就是告訴我們眾生宇宙間的一切,都是在變易。《易經》有三個很重要原則--變易、簡易、不易。「變易」就是在告訴眾生宇宙間的一切,都是在流動變化、變易…。這么廣大的宇宙,這么廣泛的真理、這些實相,這么森羅萬象…太復雜,你怎麼去了解?《易經告訴我們:簡易、很簡單。如果你能夠掌握到那個綱領、原則、總則,很簡單啊!所以,很簡易就能夠掌握到宇宙千變萬化的變化,這時候你能夠「以不變應萬變」。
  
  宇宙中變易的這些真理、這些法則它是「不易」,亦即是永恆不滅永恆不變。大家要了解「無常法印」,但這「無常法印」必須要應用到你的身心來。我們的「六根」,本身就一直不斷在生滅變化、生滅變化…。一定要先了解我們的身心(六根)是由什麼所組合而成,它的特徵、特性是怎麼樣,再來則進一步去了解「六塵」(外境),是由什麼所組成的,它的特徵、特性是怎麼樣,一樣都要去徹證、去體悟「無常法印」。
  
  一切都在變化,外境一切也都在變化、變化…,在這個變化之中,它的現象會產生,是因「因緣」而產生--緣起。如果你能夠了解我們身跟心的這些實相,它都是無常變化,也是「緣起」。所以,這時候你的「六根」與「六塵」接觸的當下,當你聽到一句很順耳的話語,你知道那也是「緣起」,而且它也無常變化,你不會去貪愛、抓取。當你聽到一句憤怒的話、罵你的話、刺耳的話,你也會了解:眾生爲什麼會罵你、會起瞋,他一定有他的因緣當你了解「緣起」之後,你會尊重他,他一定有他的原因
  
  再者,當這些逆耳的聲音穿流過來的時候,你也一樣能夠去了解它只是一個聲波,流動、流動…過去。如果你能夠去接受這個流動變化,讓它穿流而過,很快這些聲音它流過,你的心不會中箭。就因為眾生不了解「無常法印」,你的心硬梆梆的,以一個銅牆鐵壁在那裡擋著,讓一支箭這樣射過來,然後就中箭了,於是在心裡面就卡住了。
  
  爲什麼會被外境一句逆耳的話語、聲音,就把我們牽著鼻子走,在那裡起瞋,在那裡境界起舞…?因為我們對「緣起」不了解,對實相不了解,對「無常法印」不了解,因此常常成為境界的奴隸。
  
  就比如在家庭裡面,有時候先生在外面遭受到委屈心中很苦,回到家裡就動輒亂發脾氣,如果當太太的不了解,沒有給予先生適當的抒發管道,讓先生的委屈可以疏通,他憋在心裡越積越久,反而那個傷害就會越大,脾氣及罵人的語氣就會越粗暴。如果當太太的,懂得以柔來疏通,讓他把心裡的委屈講出來,你知道他的脾氣不好是有他的原因,請你不要在那裡跟他起舞,用愛心來聆聽,讓他對你道出他的委屈
  
  當他能夠有紓解的管道,就不會再脾氣了。如果你硬碰硬的在那裡他對抗,他罵你一句,你頂他兩句…,他本來就在那裡發脾氣了,你又在那裡跟他硬碰硬的,衝突情況就會越嚴重。這是因為眾生彼此都站在自我」的立場,而不容易了解到「無我」,不容易了解到「緣起」、「無常」,於是就很容易成為境界的奴隸,而在那裡衝突不斷。
  
  如果大家真正的靜下來,好好去聽聞真正純正的佛法,大家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感受到自己真的逐漸在脫胎換骨,你的生命意識層次都不斷的在提升,你的智慧不斷在開啟,你會以慈悲智慧去善待一切眾生你在家庭裡面的衝突也就會大大的減少。
  
  學佛不是用壓抑的,也不是在用某個法門把我們的憂悲惱苦只是壓下來,然後緊抱某個法門不放、不敢放,不是這樣啊!那隻是方便、過渡時期。真正要解決我們內心的憂悲苦惱,一定要去了解爲什麼,一定要去探討真正的真理實相。
  
  如果能夠了解我們「六根」的組成及「六境」(六塵)的組成,以及特徵特性,了解「緣起」、了解「無常」,心量就會逐漸的打開。當你的心量逐漸打開之後,事情會礙著你的就會越少。為什麼會發生車禍?因為有物品、不然就是有車輛…阻擋在前面,如果你粗心大意,還是會去撞到的話,就把道路再拓寬一點。這也就是說,如果你能把我們的心量,不斷的打開、打開…,你的心量越寬大,在你的人生世界裡面,你的衝突、礙著就越少。
  
  所謂的「心量」,最初的擴充是透過四無量心--慈、悲、喜、舍,亦即這四種方法,可以把我們的心打開到無量,沒有限量,叫做「四無量心」。慈、悲、喜、舍,它可以把我們的心量打開。如果你本來很吝嗇,亦即心量很狹窄,慈、悲、喜、舍的這個「舍」,是發心布施、跟眾生結善緣,點點滴滴跟眾生結善緣,這就是慢慢把我們的心量不斷不斷的打開、打開…,於是到後來它就是無邊無量。
  
  以出世間法的角度而論,很多都是與一般眾生習以為常的思維是相反的。我現在宇宙實相:如果有我見、有私心、從「自我」出發,你抓取越多,你自認為得到越多,其實你是失去的越多。在世間法裡面,你好象是抓取越多、獲得越多,但事實上你的生命、你的人生,卻是失去越多。因為你越多,表示你越需要;越需要就表示你是貧窮;你越貧窮,就表示說對你的無盡寶藏,你離去的越遠。
  
  如果從我們這里,慢慢散發出去的是慈悲心,越是無我無私的默默在做,為眾生在做,你付出去的越多法界反饋給我們也會越多。你越是為自己打算,到最後是一場夢一場空,什麼也沒有。你越是無我無私的爲天下眾生在做,你的心胸越寬廣、越寬大,法界反饋給我們的是無邊無際無量的。
  
  佛教裡面所講的「有得有失、有失有得」,世間所謂的「得」事實是有得有失,有時候你是失去更多。如果以世間眼光來講,人家認為你好象是個傻子,說:「你怎麼都在爲別人在著想、爲天下眾生在著想?人家都會計較,而你怎麼不懂得跟別人計較?!…」如果你的心胸越寬廣、越大,你不會跟人計較,沒有那些得失心,也沒有那些名利心、不會抓取,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傻呼呼的,人家覺得你好像失去很多,看起來好像傻瓜,但事實是有失有得。
  
  這是世間思維與出世間思維不一樣的地方,從「無我」的立場出發,你的法財是無限的,「無盡的寶藏」是無限的,空海是協助大家開啟我們每個人生命中無盡的寶藏,去發現、去開啟我們每個人生命中無盡的寶藏。當你真發現到你開啟了,你到哪裡都是快樂安祥自在知足常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