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無量壽經》之樹音妙樂

無量壽經》之樹音妙樂

佛告阿難:「世間帝王百千音樂,自轉輪聖王乃至第六天上伎樂音聲,展轉相勝千億萬倍。第六天上萬種樂音,不如無量壽國諸七寶樹一種音聲,千億倍也。亦有自然萬種伎樂;又其樂聲無非法音,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

好,這是「樹音妙樂」第十五章——這一段。介紹完了菩提樹之後,釋迦牟尼佛又告訴當機者阿難——進一步來闡釋極樂世界音聲之美。那音聲之美呢,就有一個次第的比較。享受什麼音樂,欣賞什麼音樂,這也是福報。古代的帝王家裡都有樂隊,而且從禮的次序上來看:帝王他是八佾——八八六十四人這是天子享的樂;如果諸侯呢,他就是六佾;下面大夫可能就是四佾。身份不同,享受的樂隊它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世間帝王是享受人間美好音樂。那麼把世間帝王享受的最美好音樂——它有百千音樂——跟轉輪聖王所享受的音樂來相比,就是百千億萬倍不及其一;轉輪聖王與四天王天所享受的音樂相比,又遠遠不及;四天王天享受的音樂跟忉利天王享受的比,又不及;那次第的,忉利天王不如夜摩天王,夜摩天王不如兜率天王,兜率天王不如化樂天王,化樂天王不如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王音樂。所以這樣的六天——從世間帝王轉輪聖王,到第六天,他們享受的伎樂音聲,上一重天的要勝過下面的「千億萬倍」。

好,也就是欲界六天當中,最美妙的音樂是他自在天了——第六天那他自在天的「萬種音樂」——就是所有的音樂音聲,不如阿彌陀極樂世界在「七寶樹」中風吹來發出的「一種音聲」,相比都「千億倍」不及其一。用這個次第的比況,是傳達西方極樂世界音聲非常的清凈、非常的美好、非常的華麗、非常的具有不可思議的德能:是這麼一個情況。那這種音聲的質地到底是什麼?剛才講享受音樂是一種福報,現在我眾生都沒有福報。現在就是我們想欣賞夏、商、周的音樂,都沒這個福報——想聽先王之樂都沒這個福報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讚歎韶樂「盡善矣、又盡美也」,武王的音樂「盡美矣,未盡善也」。現在我們就是這樣的夏、商、周聖王的音樂,都沒有福報聽到;或者我們即便偶爾聽到了,我們也沒有欣賞能力——對牛彈琴。《高山流水》你跟牛彈一彈,它照樣吃草,它無動於衷。

我們就想像這種西方極樂世界音聲之美,實在是我們再豐富的想像都沒有辦法去了解。相傳法照大師南嶽修般舟三昧,得念佛三味的時候見到阿彌陀佛,是阿彌陀給他授「五會念佛」的。這個五會念佛能夠讓人煩惱,證法性,開悟。這個五會念佛音聲頻率振盪可以直接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並且告訴一個信息,這個音聲人間五百年就沒有了。所以現在大家都在唱五會念佛,可以說並不是法照大師得的一個音樂。法照大師原來在山西一帶啟建五會念佛道場的時候,他的音聲可以傳到長安的皇宮裡面去,所以那種音聲的穿透力是非常遠的。那別說法大師了,就是道綽大師——唐代的時候,他領人在樹林裡面念佛,等到他念完了離開後,樹林上空還有佛號音聲在環繞。

所以在我音樂上有一個叫韓娥的,美好音聲可以繞梁三日。包括音聲響徹遏雲,他的音聲過去真的把雲都擋住了。這個音聲感動人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一種悲哀的聲音一唱,都能讓大家哭起來;然而一種歡樂的聲音唱起來,大家都笑起來——破涕為笑。它就能夠有這麼強的轉化人心力量,所以這個音聲通過耳根跟我們的性海相通的。這個音聲之道是很值得去探究的。那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法界當中的音樂之都,它每天都有自然而然顯發的萬種伎樂。你看我們的大型交響樂團,它有多少樂器、多少聲音也就是十種,最多一二百種而已。那如果有幾萬種的音聲,組成一個盛大的音聲的海潮音,那你說這是什麼情況——那種盛大、那種輝煌。而且它非常清凈讓人聽了以後,這個浮躁的心都能夠平靜下來。所以這是自然」——就是法爾自然、無作妙用的——「萬種伎樂」音聲都盈滿在西方極樂世界。那進一步說,萬種伎樂的音聲——樂聲,都是法性的音聲、實相的音聲。所以我們常常講,音聲能夠表達無形無相的實相。

用這種音聲表達的法性——實相,它就具有八種特點。這八種特點就是這八個字: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大家注意這八個字,實際上這八個字就是實相的一種在音聲上的表達。「清」,清凈。實相是清凈的,所以我們從至誠的實相心發出的音聲它就非常清——清徹。那清是跟濁相對的,我們濁染的心聞到這樣的一個清凈心,馬上就像清水珠進入渾水裡面,我們濁染的心就會變得清凈。「暢」就是暢達。如果是直心,他出的音聲一定是暢的;如果他充滿機心、諂曲的心,它就沒有暢的特點。直心是道場。所以當我們唱著這種聲音,比如在佛號當中,一定要把它非常流暢地唱出來,不能中間有阻逆。

「哀」,就是實相的音聲當中它有一種悲感——大悲心。從文學藝術來看,任何能夠留世的都是悲劇。悲劇感發人心力量最大,洗滌人心力量最大。那這個「哀」——哀感,是一切眾生本具的。從表層來看,是對我生命現實苦難的一種哀;從深層來看,是我們對自己、對他人一種同體大悲心。我們常常有居士說:「我為什麼念東林佛號會掉眼淚?」當問出這個話,實際上它就是哀的這種特點的表現。因為這句佛號是阿彌陀佛哀的一種結晶——就是他大悲心的結晶。這種果地上所彰顯的大悲心,它讓我們念的時候,就能引發我們自心大悲心,這兩悲相感,就會悲喜交集,就會眼淚當我們在流淚的時候,實際上也是我們法性的一種顯現。所以我們常常說,你如果對念佛法門沒有一次流淚經歷的話,說明你對念佛法門是無動於衷的,這個佛號還沒對你深層進行感動,你的哀感還沒有出來。但實際上你至誠去念,這種哀感決定能出來的。這是西方極樂世界音聲的特點所決定的——哀。

再就是「亮」,哀而不傷——明亮。亮就是法性當中般若智慧的表達,它有亮色。然後這個音聲非常微密,「微」就是能夠探到我們內心最深層的地方去——阿賴耶識最深層的地方。所以我們念佛一定要向內心去念,不是向外面去表演的。你只要向內心去念,再用這個佛號把我們微密的無量光壽的這種原型——我們講原型,是深深地藏在了我們的分別、煩惱執著裡面,我們要透過這麼一種微密的聲音把我內心深處最微密的無量光、無量壽顯發出來,探賾鉤玄,直奔主題。所以為什麼叫「以念佛心無生忍」,單刀直入,用這個阿彌陀名號微密的聲音把我們佛知見——佛知見也就是無量光壽的表達、寂照一如的表達——就能夠顯發出來。千軍萬馬直奔主帥——微密。然後這種音聲是妙的,「妙」就是奇妙,不可思,不可議。那這種音聲能夠令我們濁染的心變得清凈,能夠令凡夫知見成佛知見,能夠在這個音聲當中頓然超越九法界境界,安立在佛的法界。竟然以這種音聲,把阿彌陀佛全體的功德為我自己的功德,以阿彌陀佛的香光來庄嚴我們的法身慧命。這就是很奇妙,就在這種六字的音聲當中就能顯發出來。這就是「妙」——妙不可言。

「和」,調和,和諧。就是這種法音透過六字洪名,能夠調和我們的一切。我們講東林佛號個字中這個「和」,有多層面的調和:首先它跟我身體的調和,就是這種音聲的響振,跟我細胞的這種波動要調和,要吻合,我們身體就會舒服;然後這種音聲跟我們心裡的心波或者說腦電波——它是阿爾法的,是寂定當中的一種妙用——跟我們的心波調和,我們的心就很自在;然後跟我們的周邊環境調和,山川大地的這種樹木花卉它都有生命——它生命的這種躍動。你看這個婆羅門教它為什麼要畫一個濕婆的舞蹈,濕婆舞蹈它也有時候就表達一種韻律、一種音聲

你能把那種優美的韻律在我們的佛號當中——在這音聲當中,你能達到高度的調和,那麼好了,整個環境跟我們一體了,不跟我們衝撞了——非常和諧這就是地利;然後人和,你跟我念佛的這個場地上所有的人,不僅我跟我細胞,我跟我的心波和諧,我跟他細胞的波動、他的心理的波動也是和的——你跟他人也和了。所以一個共修念佛,你跟環境和,跟他人和,跟自己和,都能達到高度的諧和狀態好了,你肯定是很舒服的,肯定能得到法喜的。如果這個音聲達不到這個狀態,相互之間都聽得很別扭,肯定這種共修就達不到相應的效果。所以我們常常說,念佛這個音聲的格調一定要講究,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把清、暢、哀、亮、微、妙、和、雅的特質表現出來。

這個「雅」就是雅正、高雅。這個「雅」是代表一種超越的意向。超越意向就是賦予念佛什麼特點?念佛是為了往生的,求往生是為了了脫三界的輪回、圓成佛果、普度一切眾生的。你一定要標定在這個目標上,你才高雅;如果你把念佛作為世間名利的一種追求,你本身就俗了,這種庸俗是跟法音不相應的。所以為什麼我們說念佛你要標定:念佛就是求往生。你求往生的這個目的裡面,就包含著非常超越的意向——甚深智慧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不音聲體現這個,我們的人格特點、我們的氣質,包括所展示的——在我們的這個建築、繪畫,也要體現。我常常講,這八個字不僅是音聲最高的審美法則,實際上是包括一切的審美法則。原來我們跟清華談東林大佛景區設計,我想來想去還是用了這八個字——建築是凝固了的音樂啊!既然音樂可以體現這八個字,建築也可以體現這八個字。還真的,他們看了:「如果建築能夠把這八個字體現出來,那是這個地球最好的建築!」

所以這個西方極樂世界音聲最後的一個結論是: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所有的音聲當中,極樂世界音聲是「最為第一」、最為美妙的。所以由此我們說極樂世界法界當中的音樂之都,音樂愛好者要去的不是去維也納,而是去西方極樂世界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師講於東林寺第二屆凈土文化進修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