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

地藏經一般指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佛教經典,又稱《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共二卷(或作三卷),唐實叉難陀譯。

弘一大師總結《地藏經》最重要的三點

uploads/content/2022/june/cbf8302b4fafcc8da2dfd72f518be185.jpg" />

  弘一律師在他所編述的《地藏菩薩聖德大觀》一書中,論及《地藏經》最重要的三點:一是注重孝行,二是闡明善惡因果三是大悲、大願的菩薩行。

注重孝行

  《地藏經》中所雲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亡母之事都能讓我們看到地藏菩薩過去孝母、救母的精神。兩處事跡不僅明敘地藏本事,而且暗說發心之法。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其母即為念母之恩、報母之恩,繼而推而廣之,發起廣大誓願,生出菩提之心

  故學者修習地藏法門,亦先當思念父母恩義生起感恩慈悲之心,再思量眾生在無始劫前皆為吾之父母,對吾疼愛有加,如護已目,如愛掌珠,由此學者便易對無量眾生髮起廣大無邊菩提之心

  地藏法門殊勝由此可見一斑,此發心之法,可遍佈於過去、現在、未來六道無量眾生

善惡因果

  《地藏經》以因果報應為宗旨,勸人改惡向善。全經十三品:〈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至〈地獄名號品第五〉闡述惡業報應;〈如來贊嘆品第六〉至〈囑累人天品第十三〉宣揚善業的功德

  因果報思想除指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外,更重要的是,它強調“自作自受”的道理,認為“眾生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中國原有的善惡報應,是由上天鬼神的賞善罰惡來體現的,著重教人“畏果”,是“他律性”的道德規範;佛教的因果報應則強調“自覺”,旨意勸人“畏因”,將惡因消滅於醞釀時期,把“他律性”提升為“自律性”的道德規範。

  經中描述地獄的慘狀甚為詳盡,為眾生提供了一面反觀行為的鏡子,照見自己造惡業後所遭受的無邊痛苦地獄果報,是自己所造的罪業所招感的。

  弘一律師說,“佛教最高的目標是希望,人人皆能成佛,而其下手處,首先需要明白善惡因果,保持人格,因為人且做不好怎能說得學佛成佛!”所以,學佛者首先必須深信“因果報應”的道理。切莫種下惡因,要經常警覺和自省,擇善去惡,提高內心精神境界修行層次

大悲大願菩薩

  中國佛教形容地藏菩薩的大願有這樣一句話:“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藏菩薩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其所發的誓願都是為的度脫罪苦六道眾生,而且還要廣設方便盡令解脫,然後自己方成佛道

  各個國土的各個眾生,其根性和好樂都是不同的,菩薩在諸國土中的教化方便也會有所不同,但是無論怎樣,地藏菩薩自從發心以來,只知心心念念地度化眾生。關於這一點,弘一律師專門做了解釋,有助於我們體會地藏菩薩的悲願無窮。

  弘一律師說,“人們的天性都是喜歡為自己辯護。一毫之善,自己以為是了不起;甚大的過失,自己以為是不得已而已,或者以為不至有什麼惡果。我們偶爾行一點小惠,布施窮人三元、五元錢,偶爾一次、兩次,都還可以。假如一天來過三次、兩次,准會冒火而討厭麻煩了。”通過凡夫心和菩提心的對比,更加顯示出地藏菩薩的悲願宏深。

  地藏菩薩悲心持重,不只願在惡濁世界度生,而且願入地獄度化罪苦眾生,希望在地獄中受極大苦的眾生,皆能出離地獄

  效法地藏菩薩大悲、大願的菩薩行,度脫一切受苦眾生,廣行十善業道,是我們每個佛弟子要學習和踐行的。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靈隱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