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命河推出因果浪04
雲何應知諸行是心果耶?頌曰:心熏習增上,定轉變自在,影像生道理,及三種聖教。
『雲何應知諸行是心果耶?』我們曉得一切因果都是唯心,怎麼樣可以知道呢?剛才我表達得不好,但是我也只有這么大的本事,把行陰說明到這個程度。這個行陰為什麼都是心的果呢?
『頌曰』這是永明壽禪師摘錄《顯揚論》中的原文。他說我們討論心的行陰、心的果,這其中與唯識有關。我們的心是熏習的增上。『心熏習增上』這句話討論起來真要命,佛學最難懂的是『業』,業很難解釋,翻成中文是孤臣孽子、冤孽的『孽』。善、惡、無記都是這個業,拿現在的術語講是一種力量,無形的一條繩子,一個動力、功能。業也翻成『習氣』,習氣是中國文化的講法,我們習慣性構成一個氣,這個氣當然不是呼吸的氣,也不是空氣的氣。氣是一股力量。比方剛才有些人許多無意的動作:抓抓頭、摸摸鼻子,打電話摸電線、拿東西,這是習慣,習慣形成力量,很難把它轉變過來。人有許多生來的習慣很難改變,有些同學說笑話,某某同學前世大概是女人,好多動作女性化,有些女同學前生是男人,好多動作男性化。這個笑話說明什麼呢?業力、種子,過去帶來的習慣甚難調伏。(這里所說的過去是講前生,看不見的那一生。)
『熏』,熏臘肉,熏魚一樣,香煙抽久了指頭髮黃,熏出來的。佛像前點香,熏久了變黑。菩薩不好做,做菩薩一臉都被熏黑。熏習這個名詞有二個說明:慢慢熏變成了習慣,過去的種子熏習慣了變異成現在的行為,變中有異,與過去生不一樣。講過去世、現在世太難啦!我們小時候都喜歡研究自己,再不然嘛,找個物件來研究。小時候在一起都曉得他的習慣,長大了,有些大學畢業、有些當博士、乃至在社會有事業成就,他童年的習慣還在,因為他那個種子熏習變成現行。現行呢?變了一個樣子還是那個習慣,現行變成未來的種子,這是熏習來的。
還有另一種情況,是由於教育的環境。很多青年人到國外待久了回來,講話『耶、耶!』我說:『耶個什麼?是就是。』但他是有意的嗎?他是無意的,習慣了,這也是熏習來的。外文搞好了,三言兩語夾兩句外文並不稀奇,講慣了。
所以,說種子熏現行,現行變種子。這個心的作用接受了外境,慢慢熏習要以增加。要什麼時候轉變呢?大家學佛打坐修定,只有真正得定的人才轉得了這個習氣,才能把這個熏習轉了,定到最高處才得自在,像觀自在菩薩一樣,才可以自由自在。
反而言之,普通人、不修道的人、不學佛的人,他已熏習的壞習慣,久了以後,凡夫也很自在,自在就任性,愛怎麼樣就怎麼樣,『你要我轉變辦不到,我習慣了。』就是這個樣子,這是凡夫的自在。你說:『你改一改好不好?』『好。』過一會兒一忘記,老毛病又犯了。菩薩自在,凡夫也自在,兩種自在方向不同。凡夫變成定業,修道的人變成定的功德。其定一也,定的作用一樣,一個是向造業的路上走,一個是向升華的路上走,定的功能如此。定就是確定、固定、變不了謂之定。
所以學佛為什麼叫你念佛、打坐?搞修養的人總有種好的方法讓你練習。天天念佛打坐不過在熏習而已!以為自己打坐做功夫有道,那還差遠了。大家都在熏習,向好的路上慢慢練習久了變成定心,固定那個形態,把變異變成不變異,不追隨外境轉,那才能轉變,『定轉變自在』。
譬如有朋友告訴我:『某人學佛那麼多年,年紀又大,脾氣還是一樣壞噢!』我說:『他佛也念得好,脾氣也發得大,對啊!同我一樣。』這有什麼用?沒有用。修持盡管修,壞的業力同你並駕齊驅,念佛這一念的定有沒有轉變熏習的習氣,我告訴你,據我所知沒有用,當然還有許多非我所知的。所以要深入了解這個道理,打坐也好、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熏習增上,你可以自我檢查,『定轉變自在』。
『影像生道理』,什麼叫影像生道理?人生一切的遭遇,是自己過去的因果所發生的一個影像而已。以這個道理來講,我們今天活著,幾十年人生,自己所遭遇的一切,怎麼樣長大、怎麼樣受教育、怎麼樣成家,這些不過是第二重生命的反映。第一重生命的反映是過去力量帶來的影像。懂了這個影像,在這個中間要找出那個原理。所以,真正研究佛法,在現實人生中,透過這個現象找出它的原理,而形成三種聖教,聖教就是佛的遺教大乘、中乘、小乘三種,下面是解釋這些道理的。『心熏習增上,定轉變自在,影像生道理,及三種聖教。』這四句偈含意很多,包含一切唯心業果的綱要。
論曰:由道理及聖教,證知諸行是心果性,道理者,謂善不善法,熏習於心,由習氣增上力故,故行得生。
由上面『影像生道理,及三種聖教』,我們得以知道這個唯心業果的原理,然後還要去求證知。用什麼印證?上面一句話『定轉變自在』,靠定心去求『證知諸行是心果性』,定這裡面也已包含了戒。諸行,指我們一切心念思想習慣,乃至一切行為的習慣,諸行是心的果性,都是本性心的功能所帶來的種子、成果,所呈現的性格。所以每個人個性不同,乃至兄弟姊妹那麼親近,彼此個性卻絕對不同。一個喜歡玩弄聰明的人,你叫他規矩一點,做不到;一個笨的人,叫他稍稍學聰明一點,不行;有些講話慢的,快一點好不好,改變不了,有些講話快的慢不了,沒有辦法改變。
現代人喜歡講禪宗,禪宗不是『青蛙跳下水,噗通』一下就開悟了,不是那麼容易啊!真的禪宗是轉變你的心性。所以黃檗禪師說,真正悟了道的人自己曉得:『不異舊時人,只異舊時行履處。』
人還是這個人,你自己的心性自己曉得突然轉變。一個懦弱的人變得堅強;一個講話啰嗦的人變得簡單扼要。如果這些動作都沒有運氣,你說悟了,那是『誤』了,聰明反被聰明誤。那一點理悟到沒有用,要心性的轉變,這是禪宗的真義。所以達摩祖師注重行,要行到,不是理到,聰明一點的人理都會到。
什麼叫『道理』?簡單地說,善,不善(就是惡),兩者對立,中間不善不惡叫無記,我們心理的行為經常在這三種狀態。大家反省看看,思想不是向好的想,就是向壞的想,你說什麼都不想,像有些人站在那裡愣了半天愣住了,那叫無記。無記是什麼?你看嘛!有兩個朋友,一個牛、一個豬,就經常在這裡頭享受——無記。注意哦!打坐修道的人經常把在無記中當成定了。所以要特別小心,不要把無記狀態當成入定,那是很嚴重的事,千萬小心!
道理就是這三樣:善、不善、不善也不惡(停留在獃獃的狀態)。換言之,從這里你要知道,心理的行為是兩個相對的狀態,沒有中間,不善就是惡,中間那個不善不惡的好像平行在走,那是在小昏迷、不清醒的狀態。一清醒的狀態,心理思想作用不是善就是惡,那不善不惡是一段無明狀態,佛學名詞叫無明,禪宗叫黑漆桶。這其中差別很大很大,我們要注意這個。
所以,熏習由心理作用而來。我們這一生帶來過去生的個性,加上現在的環境——『習氣增上力故』。所以生命這個『行』,生命生生不已的功能永遠不會斷絕,心理的作用也永遠不會停止。大家打坐學佛那麼久,為什麼心念不能得清凈呢?行陰不能斷。你說我想去妄想,怎麼去得了?有意地控制妄想不起,正是行陰的功能,正是大妄想,這個理要通,我經常告訴大家,學佛用功修道,理不透徹沒有用,那是大家哄自己好玩而已!在那裡消耗光陰,莊子所謂『不亡以待盡』,坐在那裡看起來沒有事,其實在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