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普賢菩薩有十個修行大願,其中第五大願就是『隨喜功德』。
所謂隨喜就是隨是隨順、隨事隨理、隨權隨實。具體來講,隨事就是隨順事相,隨理就是隨順理性;理就是實相的理體,法界的本性。喜是喜慶,慶因慶果,慶幸奉行佛法、弘揚佛法。現前一念心,隨喜法界眾生的功德,所以稱隨喜功德。
修行隨喜功德,與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等一樣,有著同樣重要的功德,我們隨喜贊嘆他人的成就好事,如同禮佛、念佛、誦經一樣,都是了不起的修行功課。常人見他人有善喜,忌妒容易隨喜難,就是不知隨喜有這么大的功德。
隨喜一切眾生功德的法門非常殊勝,具有無量無邊福德,而且可以改變我們現世命運。佛經曾記載,釋迦牟尼佛在極久遠之前,做大國王,供養過一位如來整整七年,所得的大福報,到現在已經用光了,但是隨喜功德的福報是無限的、用不完的!
一般的布施、放生之類的果報雖然大,福德也有用盡的時候,但是隨喜一切眾生功德的福報,沒有極限,是真正的無窮無盡的福報;供養如來的福報有用完的時候,但是隨喜的功德福報是無限的;每次我們隨喜自己的功德,它便會增長。例如,在做完禮拜諸佛之後,如果在供養文中做隨喜的話,每一拜所累積的難以思量的功德都會加倍;
每當我們隨喜他人的功德,如果那人的境界高過我們,我們累積的功德便是那人的一半;如果他們的境界低於我們,我們累積的功德則是他們的兩倍。可見,隨喜是一個清凈的修行法門,多多隨喜,真的是功德無量!
不僅普賢菩薩發隨喜功德的願,佛陀也常常贊美隨喜的功德。佛經雲:如是過去未來一切眾生,所有善根皆悉隨喜。又於現在初行菩薩發菩提心所有功德,過百大劫行菩薩行有大功德獲無生忍,至不退轉一生補處,如是一切功德之蘊,皆悉至心隨喜贊嘆。過去未來一切菩薩,所有功德隨喜贊嘆亦復如是。』所以,隨喜是最佔便宜的修行法門,只要養成幫助他人的性格,隨時給人歡喜、給人方便,就是很大的功德了。
隨喜是十分重要的法門,每次我們隨喜自己的功德,功德便會增長。如果隨喜無始世以來,我們所積累的功德,功德會更增長,令人無法置信。
如果我們不是菩薩而隨喜菩薩一天所累積的功德,我們也因而累積了一半的功德或菩薩半天所累積的功德。如果我們隨喜佛陀一日累積的功德,我們累積到他十分之一的功德。佛菩薩眾有無量多,所以每當我們隨喜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菩薩的功德,我們便累積了浩如虛空、無法置信的功德。另外,有情眾生在無始世之中已經累積了非常多的功德,我們因隨喜眾生所累積的功德而得到的利益就超乎想像。又因為累積隨喜功德,牽涉到只是純粹的內心活動,不需要做任何特別的外在活動。沒有人看得見我們在隨喜,因為那僅僅是意樂。所以,隨喜是不為人知的修行,容易成為清凈的修行。
隨喜是隨順、贊嘆他人所作善行、功德和成就。任何人作利益眾生之事,我們都應由衷地歡喜贊嘆。以清凈心隨喜他人善行,也是在成就自身的善心。若能以無限廣大的清凈心去隨喜,所獲功德將是盡虛空、遍法界的。
迴向是在完成善事之後,使善事的功德成熟的一種發願。佛陀在《慧海請問經》中曾做偈語雲:『譬如水滴落大海,大海未竭彼不盡,如是迴向菩提善,未得菩提亦不盡。』所以,迴向的對象不同,所感的果也會有極大的差異。如果只為現世的一些利益如健康長壽、消災免難、陞官發財等迴向,則所感的果不大;要想所作的善業能恆久不滅的殊勝方法,就是把功德迴向出世的功德——發菩提心,這樣所作的善業能恆久不滅,而且還會逐漸增上,諸佛菩薩的廣大福報就是極好地例子。因此,我們不應執著於世間利益,而應該逐漸捨棄世間小利,迴向發心時應盡量廣大,趨向出世的功德,甚至是無上佛果。
兩千六百年前,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成正等正覺時,他發出的第一句宣言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樣的平等觀,道出了生命本是同等尊貴的,沒有高低大小之別,也是佛教最大的特色之一。人人皆有佛性,差別只在於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積累隨喜功德時,最重要的是當以平等心看待一切人等;同時,要謹慎不可妄起人我計較的心念。
菩薩隨喜而作功德分二種:世間法為有漏功德,如造橋修路、齋僧建寺等慈善業,慶悅贊嘆、不生煩惱是非等歡喜心。出世間法為無漏功德,了生脫死,廣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靜慮)、智慧等六度。如果能隨喜而修,以世間一切善因,迴向無上菩提,亦可轉有漏功德為無漏功德。所以,對於一切公益善事,有力則助力,無力則歡喜、贊嘆。佛法讓我們知曉,每個眾生都有無量劫累積的煩惱、習氣。佛教的隨喜功德就是對治傲慢、嫉妒等不良心態,特別是對治嫉妒。如果能將嫉妒、傲慢一念之間轉為隨喜,就會變成無量的功德了。因此,我們要學會轉傲慢、嫉妒為歡喜、贊嘆,這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