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的誤區

  由於戒律的弘揚不到位,大多數人不了解戒律,對戒律的理解出現了偏差,致使很多人談戒色變,這麼殊勝的  戒律怎麼會讓人害怕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持戒誤區:

  一.戒律是自律,不是律他

  學戒持戒的首要目標是自律自修自我約束,然後再通過持戒功德,慢慢影響大眾一起持戒

  如果動不動就呵斥別人犯戒破戒,並且不知道是誰給的權力,宣判別人下地獄餓鬼畜生,這樣只會讓大家對戒律討厭害怕

  戒律是約束自己三業,規范自己身心的,讓自己能夠快速與道相應;不是尺子,去量人長短,不是鏡子,去照人美醜的;若明白了這一點持戒就持得歡喜自在了。

  二.戒律是開明的,不是呆板的

  佛陀制戒非常開明靈活,慈悲並且人性化。

  佛陀制戒時,首先考慮的是最下根器的佛弟子能否持守,不斷的去詢問,有無異議,讓大家都認同並且能夠做得到,這樣才能體現戒律作用意義。如果佛陀制的戒大家做不到,等於沒制戒。

  佛教從傳入中國開始,就是戒律、僧制、王法與俗禮互相融合的過程,如果一定執著純粹的原始的佛教戒律,那麼,佛教難以在中國生根發展。所以祖師們根據中國的國情,為了佛法的長久住世,而破了一些遮戒。

  祖師說對於持不了的一些戒,要有慚愧心和懺悔心,要發菩提心利益更多眾生

  三.戒律解脫,不是束縛

  修行是逆生死流,戒律就是要斷除我們的累劫習氣,切斷對世俗生活的貪染執著

  很多初學者,一進入佛門發現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乾脆棄而不學,以為不學習戒律犯了有過錯。這樣的認知是非錯誤的,犯了戒不旦照樣有罪,還多一條不學無知罪。

  實際上,戒律是幫助我們解脫的,持一條戒有一條戒的功德。有了戒律的規范,我們的慾望會少一點,煩惱會輕一些,離解脫就更近了。

  四.戒律是保障,不是妨礙

  佛弟子如果沒有戒律的保護,跟俗人無異。

  會在紅塵五欲里迷失自己,身口造罪無量,一旦業緣成熟,難脫果報。按戒律要求的去做就不會造惡因,我們就不會遭受惡報。每一條戒律都是讓我們清凈自在的。

  五.戒律基礎,不是終極目標

  持戒有無利益,是入道修行的根本,佛法三學的基礎,沒有戒律不生定慧。但一味強調持戒就能解脫,就落入戒禁取見。

  如果不修禪定念佛法門持戒充其量只是人天果報還在輪迴中。所以,發菩提心,修菩薩才是學戒持戒最重要目標

  知道了這些持戒的誤區,以後我們就可以繞開這些誤區了,讓我們快速得到解脫往生極樂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煩惱無盡誓願

  法門無量誓願佛道無上誓願

  普賢十大願王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