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身自好」與「孤芳自賞」,到底有什麼區別?

uploads/content/2022/june/9ece454cab635be87149766e7659c894.jpg" />

自從學佛以後

對吃喝玩樂的短暫享樂不感興趣

與周圍人的共同話題也越來越少

拒絕了很多人的邀請和應酬

時間用在念佛、抄經上

被人說成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賞

這到底是我錯了,還是他們太愚痴?

uploads/content/2022/june/6fc77a9fc21097df56ad991244d69b20.jpg" />

  從詞典上的解釋來看

  在不同的人眼裡、不同的情況

  「清高」有時是 潔身自好

  可有時卻是 孤芳自賞

  兩者的界限到底是什麼


  uploads/content/2022/june/5a878c247f8b64777589ddbf3247933f.jpg" />

  在一個風氣污濁之處在一個崇尚吃喝玩樂甚至坑蒙拐騙的環境里,學佛人能夠潔身自好,這當然是好的。這就好比有的人開車闖紅燈,有的人沉迷於賭博,有的人煙酒不離身,但我們自己可要看樣學樣,守法、守戒就是遠離危險、愛護自身。

  那麼,別人遞過來的煙和酒要不要接?約你打麻將,要不要去不去會不會被說成「自命清高」?這就看我們是用什麼樣的態度來拒絕對方的邀請。客氣地告訴對方,自己得回家照顧父母、輔導孩子就不去了禮貌地表明自己平時不抽煙,試過幾次後對方自然了解,也不會再來邀約,其實這也很正常。

  反之,如果流露出厭惡的神情,「你這樣是不對的」,表現出一種道德優越感那就難免會被周圍人指為高傲、孤芳自賞、自命清高了......所以,會不會被指為「清高」,會不會被周圍人孤立,不在於你的行為是否隨了大流、迎合了周圍人,而在於你表現出來的態度

  六祖與獵人

  六祖從五祖處承接了衣缽後,為避開他人的爭搶,也為遵照五祖所囑咐的「不宜速說」,六祖惠能並沒有立即出來講法,而是在廣東四會這個地方,混在了一群獵人隊伍里。

  雖然這是個別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但六祖面臨的挑戰也是可想而知。獵人在捕獵吃肉的時候,六祖並沒有「正面剛」,也沒有鄙視獵人,但他會趁著看守捕獸網的機會,把落網的動物悄悄放掉,吃飯時就把蔬菜放在鍋里蘸一下煮了吃,別人問起就說自己只愛吃肉邊菜。就這樣過了五年,期間遇到因緣合適的獵人,就稍稍點撥一下佛法,接不接受那就是對方的因緣了。

  來自《六祖壇經

uploads/content/2022/june/65fc53b8ddd096a981ef60121e24936f.jpg" />

  學佛之後,確實會對世間名利世俗生活會看淡了一些,對於一般人最熱衷的吃喝玩樂都看淡了。在這情況下,無形中是會覺得自己比執迷享樂的人看得更透徹一點,甚至會不屑於跟世俗之人為伍,包括興趣愛好都會發生變化,的確會與周圍人有些不合拍的地方

  但如果產生了「高他人一等」的「優越感」,那本質上是「我執」的一種表現癥狀道雖然不同,卻不必因此看輕對方。學佛明理、要守戒,更要慈悲圓融。在沒有學佛前,我們不也和他們一樣嗎?只是我們有幸,比他們更早地接觸並接受了佛法。作為無明中的眾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很正常,有句話說,每個人都是未來佛」,未來他只要有機會了解、學習了佛法,他一樣會變得更好,說不定在修行還會後來居上。如果能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產生這種所謂的優越感了。

uploads/content/2022/june/2c5a0a41e5ffd6ba97f659387aaad416.jpg" />

  戒律也好,因果也好,不是說給別人聽的,那是給自己去做的。到餐廳吃飯,廚師忘記了你提出的不要蔥姜蒜,也不要覺得受到冒犯而憤憤不平;家人不聽你的勸,還是要去喝酒、打麻將也不要恨鐵不成鋼、罵他無藥可救;對待他人,不要太苛刻,看問題不要太嚴厲,否則大家因害怕、不理解而不願意與我們打交道,不但是給自己砌起了一道高牆,也使我失去了大眾結善緣的機會失去了慢慢影響他們的機會

  如果我們內心並沒有這種優越感,也確實是以委婉客氣的方式回絕那些不恰當的邀約了,但還是被有的人說成「孤傲」,怎麼辦?三個字,「隨他去」。我們只需做好自己,接下來的事情與我們無關,強求獲得所有人的好評,這是現實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