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老人在八萬劫前念了一聲「南無佛」,遇佛出家,證阿羅漢果

  在信因之中,最殊勝之因,莫過於《要解》所說:「深信散亂持名猶為成佛種子,況一心不亂,安得不生凈土?」

  散亂心中念佛都會成了成佛種子。例如經典中說,佛在世時有一人來出家舍利弗用慧眼觀察,看出老人八萬劫以來,未種善因,不準出家老人大哭,佛聽到後,叫舍利弗准他出家。因為老人在八萬劫前是一樵夫,一次在山中打柴遇虎,逃避上樹。虎過後,放心了,念了一聲南無佛」。此一老人在八萬劫前,在驚亂中念了一聲佛,八萬劫後,憑此善因,遇佛出家,後證阿羅漢果

  又如《法華經》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由上可見,散亂之心,稱佛名號,尚有這樣殊勝功德,何況一心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亂境界,焉有不能往生之理?信願持名是往生的親因,從此妙因必得往生的妙果。

  正果老法師在起香日開示大眾「 期以證」,可見這個道場不是通常地隨喜結緣,而是要在這七天之內達到一心不亂念佛達到一心不亂就決定往生

  曾有人問蕅益大師說:「人若在念佛七日念得一心不亂之後,又造惡業,仍能往生否?」

  大師答得好,大師說:「果得一心不亂之人,更無起惑造業之事。」

  我現在做個比喻,例如燒開水,水燒開後,便已消毒,可以放心飲用。縱然放涼了,也是涼開水,依然可以食用。反之,這一壺水,今天放在爐上,燒五分鐘,拿下來放涼,明天放在爐上燒五分鐘。這樣燒一百年,始終不能當開水用。

  大家蒸飯,也是同樣道理,要一口氣成功,免成夾生飯。我們用功,也正是這個道理。現在的道場就是希望在這幾天之內把水燒開,這就是期取證。經中所說的一日,是指甘四小時。所以在道場內要一心念佛,出道場回到家中仍應一心念佛。不要回家就看電視等,心就亂了。家務盡量安排好,可以在七日之內,下至只是一日,專心持念。

  我們現在所念這本阿彌陀經》是姚秦時代羅什大師所譯,要求念到一心不亂,唐玄奘大師所譯此經中則把這一不亂譯為「繫念不亂」,兩譯合參便知羅什大師的「一心」才相當於玄奘大師的「繫念」,就是說一心是指專心持念心不散亂。不是指事一心與理一心。

  因事一心則消除了見思二惑,理一心則可破無明都是甚深境界。現在合參兩譯,知道一心同於繫念,所以我們真實發心老實念佛,綿綿密密,精進不已,以此為因,必得往生極樂的妙果。至於現在達到一心不亂也是可能的。往生時品位就更高了

  《要解》說:「深信凈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三昧得生。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不虛棄。是名信果。」

  可見,信果就是要信從念佛之因,得往生之果。深信極樂凈土中「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都是由於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入念佛三昧往生極樂世界的。諸大菩薩亦復如是。例如此界最尊的普賢文殊兩大菩薩,乃釋尊的脅侍。

  在《普賢行願品》中,普賢發願偈為: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再《文殊發願經》,文殊發願偈為: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以上兩偈實質全同,五言偈即從七言偈精練而成

  又《文殊般若經》說:「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現在諸佛。可見念佛功德難思。上至文殊普賢諸大菩薩,悉皆念佛求生極樂國土,諸上善人下至一切人民,皆因念佛而得往生。皆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又如自身之影,必隨自身;空谷迴音,必應於響。從因得果,果不離因。念佛之功,功不唐捐。往生之願,決不虛發。能這樣信,名為信果。(《凈土資糧·阿彌陀經宗要——信願持名》,黃念祖著,中國書籍出版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