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存五觀」分別是哪五觀?

https://www.liaotuo.com/uploadfile/2021/1019/20211019052600631.png" />

  活了40多年,吃了40多年的飯,出家為僧後才想過吃飯的問題。中國漢傳佛教寺院過堂用餐前,我們要供養、要施食,不能只想自己有吃,而忘了供佛、供僧、布施六道眾生,而是也要他們有吃,我們才吃。這讓我想寺院用齋之所--五觀堂,堂中多配「食存五觀」四字

何為五觀?  第一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是啊,想一想,我們每天用功多少?算算,我們每天又耗費了多少的食品?這些食品要耗費多少人力、心力、物力才可產出,才能擁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食品來之不易啊!

  第二觀: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想想,內省一下,我們每天積了多少德行?我們又有多少德行?我們每天接受施主供養社會服務,是否夠德行夠資格享有,如德行不夠,要怎麼辦?難道不是奮起直追嗎?

  第三觀: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我們要防貪心,為何特強調貪心?因為,人皆有食慾,都想食好的,許多人因此窮奢極欲,他們厭惡食清湯淡飯。為此,要防心離過,認清吃飯的真正用義。

  第四觀: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吃飯要以什麼態度要把飯菜當葯,為治人的不食飢餓之病與枯死之病;平時,寺中用餐不叫吃飯,而曰「葯食」,就是此道理。如不食此葯,是不利身體的正常健康生存延續的。為此,吃飯不為口腹之慾,不為享用。

  第五觀: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為了學佛、為了修道才受此食,應吃此飯。因為,人生難得,身體是修道的基礎

  在我們過堂用餐好後,我們要舉行結齋,祈福布施者,猶其感恩成就我們有吃的各種因緣以及布施者。

  回看今天社會上,大吃大喝之風不止,鋪張浪費之風不止,食者不知來之不易,食之也不感恩。於此食情之下,提醒大家,猶其青少年,好好想想吃飯問題是有必要的,而佛教的食之五觀及相關精神對糾此食情是有幫助的,學佛者,更應如此。我還以為,學佛者要從學吃飯開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