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十月初五,恭迎禪宗初祖達摩祖師誕辰

  達摩祖師

  本性自空何用除一切諸法皆如幻

  己亥農曆十月初五(2019年11月1日),恭迎禪宗初祖達摩祖師誕辰。達摩祖師禪宗二十八祖、中國禪宗初祖。

  在《續高僧傳》、《五燈會元》等典籍中記載,達摩原為南天竺(古印度)人香至王第三子,生於南天竺,是印度禪宗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尊者的大弟子印度禪宗二十八代祖師

  有一天,達摩向他的師父求教說:「我得佛法以後,應到何地傳化?」般若多羅說:「你應該去震旦(今中國)」。「當往震旦,設大法葯,直接上根」。震旦,即是當時的中華大地

  達摩遵照師父的囑咐,准備好行李,駕起一葉扁舟,乘風破浪,飄洋過海,用了三年時間,歷盡艱難曲折,來到了中國

  或許是沿著當時的「海上絲綢之路」,達摩祖師在當時的「南越」(現今海南島對岸區域)登陸,即如今的廣東境內。

  崇佛的梁武帝得知有這麼一位天竺達摩的到來,就遣使持詔將他迎至當時的國都建業(今南京)。梁武帝自得地問道,「我自即位以來,寫經、造寺、度僧無數,功德如何?」卻見達摩淡淡回答,「沒有功德可言!」

  梁武帝被澆了一盆冷水,「怎麼會沒有功德呢?」達摩說,「這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梁武帝追問,「什麼是真功德?」達摩答,真正功德是凈智妙圓,體自空寂。這功德不是用世俗方法求得的。梁武帝瞬間懟上了,「那請問,世上有沒有佛的存在呢?」達摩祖師答,「沒有!」梁武帝再問,「坐在我對的是誰?」達摩答,「不知道!」幾番對答下來,梁武帝難免有些惱怒,顯然還不能領悟。兩人機緣不契,這場見面不歡而散。後來,梁武帝結識了志公大師,談起了與達摩的之番對話。志公大師從旁點撥,「達摩沒說錯,本來是有功德的,老是掛在嘴上,要人稱贊,就是刻意貪求功德功過相抵,那不就是沒有了」。志公大師又說,「佛本就不是固定的形式,佛就存在心中,既然您還在懷疑有沒有佛的存在,心中自是無佛」。這下,梁武帝才有所悔悟。

  於是,達摩祖師一葦渡江,飄然離去。至今,南京江邊上的幕府山下有達摩洞,相傳正是達摩祖師「一葦渡江」之處

  南京江邊上的幕府山下的達摩

  禪宗提倡「見心見性」,把禪定作為主要的修行手段。這個習慣最早來源達摩達摩祖師渡江後,來到浦口定山寺修行

  相傳達摩遊歷中土之時,曾在嵩洛地區雲游參訪。不知哪一日起,在少室山後山的五乳峰上,達摩擇洞禪居,經年累月的面壁修行起來。在長達九年的時間裡,他幾乎從不開口,更不與人往來。人們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都稱他為「壁觀婆羅門」。有人說達摩的觀壁坐禪源於古印度,壁觀也可能是「凝心、安心、住心」的譬喻;也有人說那是在等待有緣人。確實,那位或許曾在江邊追苦的神光法師堅守洞外數年。即便在寒冷冬季達摩觀壁多久,他就侍立多久。終於,達摩祖師決定傳法於他,後世稱為二祖慧可。《續高僧傳》中記載,「達摩禪師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觀漢地,惟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一花五葉

  九年後,達摩祖師留下偈語:「吾本來此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從此為中國禪宗發展奠定了傳世基調。

  據記載,達摩祖師學問淵博,既為有部宗匠,又精通大乘兩派宗義,三藏五明,無不博通。但是,他傳授的禪法卻極為朴實簡練,由他開始的禪法堪稱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次革命。

  經過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代代衣缽傳承,得遇六祖惠能現世後,禪宗一脈高僧輩出。最終,一花開五葉,形成了溈仰宗、臨濟宗、雲門宗、曹洞宗、法眼宗這五大宗派

  據傳,達摩祖師傳法給二祖慧可時,曾有一偈,「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一千多年後,漢地寺院幾乎都是出自這「五葉」,杭州靈隱寺即是臨濟宗的寺院之一。

  達摩祖師思想中華文化影響深遠,禪宗中國發展興盛。達摩所處的南北朝,小乘佛教仍是修行的主流。後來經由數代大德的不懈努力,直至達摩之後的600多年的南宋,禪宗才終成主流,幾乎達到無寺不禪的地步。

  禪宗在4—6世紀傳入日本、越南,20世紀後,又傳到歐美,成為現代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佛教宗派之一。

  人們追根溯源時,才發現那個沉默隱忍的印度和尚,對佛教文化中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影響,竟已深入骨血。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佛陀拈花微笑,迦葉會意,被認為是禪宗的開始。後人常說: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功夫。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蘸干洞庭湖!

  達摩祖師誕辰,吉日殊勝

  祈願世界和平災難永息,

  迴向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南無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