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第六十七章)01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六十七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六十七章 佛國隨俗世還真01

   第一對根境無礙,謂觀根入定,應從根出,而從境出者,為顯根境唯是一心,緣起無二,理性融通,是故根入境出耳,境入根出亦然。

  『第一對根境無礙』根是指六根:眼、耳、鼻、舌、身再加上意識思想的意根。大家都學佛成道你說拿什麼去成?做門要找木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須把工具備好,修行的工具何處找呢?我們本來有的,就是父母給我們的身體的機能。譬如念佛法門頭腦意識心理意識來念;或者有些人呼吸則是父母給的鼻子呼吸,以耳朵來聽,一定要用這個『根』。『境』呢?是與根相對的外境,譬如鼻子呼吸呼吸作所緣外境觀之;眼睛能夠看一切光色,光色是物理世界自然現象,也是外來的。

  所以說根境是第一種相對,根境要無礙。普通人根境是有礙的,拿眼睛來說,眼睛沒有障礙嗎?眼睛很好,既沒有近視也沒有眼疾,就算近視戴上眼鏡也沒障礙!其實障礙大了!人白天能看,黑暗卻看不見,而狗和老鼠黑暗看得見。像這些問題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弟子就問過他,人的眼睛為什麼白天看得見,夜裡看不見,佛說這是為我眼睛虹膜少一種色素,而狗眼睛是紅色的,就是現在所謂紫外線、紅外線之類的,所以夜間也看得見。佛答覆得很妙,現在看起來非常科學。實際上我們的六根如果修持成就,可以達到無礙境界,普通是有障礙的。

  年輕同學研究古代佛學要在這種地方加上新觀念,『根境無礙』只是一句古文,然而透過這句話可以了解,人的生命功能是無限的,只是我們沒有把自己生命功能發揮出來,因此而受障礙。如果能把生命功能發揮到極致,人也可以修到天眼通,使眼根不受色塵、物理的障礙。那麼天眼通怎麼來的?修來的,怎麼修來的?不是菩薩給你的,是你生命功能本來具有而把它發揮出來,怎麼發揮?還是靠你本身的工具,它的方法只有兩個定慧

  『觀根入定,應從根出』,這幾個字你體會一下,文字都看懂了,但是進不去。譬如拿眼睛、眼根來講,怎麼樣叫『觀根入定』?從眼境界上進入定境,做得到嗎?做不到!兩眼一閉,前面黑洞洞的,定不定呢?還怕鬼呢!定什麼!甚至有些看光,練境界、練神通,亂七八糟就來了神通沒練成,神通兄弟神經』得到了,然後眼睛也有了問題。

  因此,怎麼樣才能觀根入定?再拿眼睛來說,見而不見,不見而見,這樣就由眼根入了定。譬如觀自在法門是從眼根入定,眼根而出;觀世音法門而不聽,不聽而聽,從耳根入定,耳根而出。所以『觀根入定,應從根出』,重點在『應』字上,應該從根上出定。『即此用,離此用』是禪宗馬祖一大師告訴百丈禪師原則在這個時候,就這樣從根出定。當然有些人不一定如此,並不是說他不對。從根入定而從境跳出的,出到哪裡去呢?智慧生出來,解脫了,不受境界的限制。佛法目的在求解脫,初步在解脫生理習氣障礙心理習氣障礙這是兩層哦!然後才能進一步解脫物理世界障礙,而超越物理世界、超越身心。超越以後跳到哪裡去?還在身心中,自在而已!非常自在

  所以有些人可以從眼根而入,從色境出定。我們眼根所觀是相對的外境的色塵,色塵是佛學名詞,亦即物理世界的光色。利用眼睛入定,何謂入定?心念止於專一的境界。然後眼睛對色塵而出定,怎麼叫出定?達到身心解脫境界,此即『從境出』。

  然而『應從根出而從境出』的基本原理呢?『為顯根境,唯是一心』,不管根與境,基本原理是心物一元,所以說根境二者相對,唯是一心所變現。這個心不是西方哲學所講『唯心論』的心,也不意識思維分別的心,意識思維分別只是心的一部分作用,換言之,是第六意識作用。這里所講的心是形而上,本體的心。本體起用的心,唯是一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