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請入彌陀願海

  阿彌陀佛,大願之王,四十八條勝願,正是彌陀萬德圓明的本心的流露,條條都超情離見,不是眾生妄心所能揣摩估計,這是徹底的殊勝方便,沒有一條不是為一切眾生殊勝永恆的真實之利。

  古德說:每條願都是饒益有情;每條都是願共眾生究竟成佛。這兩句話點出了彌陀的聖心。 彌陀大願,分別說明就成為四十八願,若再細說,可為四百八十……四萬八千等等願。合之就是彌陀的大誓願海,也稱為一乘願海。 一乘願海就是凈土法門的寶中之寶、王中之王、心中之心、妙中之妙,縱有億口億舌,也說不盡讚歎之辭。 全部大願譬如一匹光華耀目精美絕倫的錦綉,每一條願就像錦綉上面的圖案花紋,例如蟠桃、佛手、蓮花、牡丹、仙鶴孔雀,都無上美妙。雖然妙態各殊,可是參差俯仰,配成整幅佳畫。 全錦織成,只是經緯兩條線,一條線是:遍十方虛空,盡未來劫數,一切國土、一切眾生不分族類,不計善惡智愚,哪怕是惡道眾生,一律平等攝受教化加持接引,令離惡趣,但受諸樂。 一條線是:願一切眾生一塵不染,一法不立,遠離妄想執著,恢復如來本性生滅頓消,寂滅為樂,證大涅槃,究竟成佛極樂世界凡夫即是阿鞞跋致,無情說法,蓮池寶樹宣演法音,香光遍滿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種種超情離見,無上希有之事,整體是不可思議,囫圇[1]是華嚴境界極樂國中一塵一毛,各各都是圓明具德,圓滿具足圓融無礙,清凈光明,徹照十方,一切妙德無不具足。 正如《往生論》說:「極樂國佛、菩薩國土三種庄嚴,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凈句,清凈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這就說明國中一切無非彌陀智慧法身,所以無不圓明具德,無不絕妙奇特,能惠予一切眾生真實之利。 本經三真實,正與天親菩薩開示互為表裡,彼此呼應。法藏大士「住真實慧……一向專志庄嚴妙土」,正與天親大士三種庄嚴入於真實智慧的說法相合。 本經所開化顯示的是真實之際」,正同於天親大士的「無為法身」,所以極樂窮微極妙,超逾十方,普給一切眾生真實之利」,普令住正定聚,證不退轉,契悟無生,決定成佛彌陀大願深顯大乘佛法理事無礙境界極樂本體是無為法身,可是國中萬物微妙奇麗,無盡的庄嚴,並且普令見者聞者悉皆增上。無為的法身理體,顯現無量庄嚴,無邊妙用,這正是理不礙事。 再者國中人民普至十方廣供諸佛,可是不失定意。大作佛事,但仍在定中,這是事不礙理。理體與事相不相妨礙的妙境,遍於全願全經。 極樂的一花一香、一塵一毛都是圓明具德,也就都是華嚴》的一真法界的特徵,也即是彌陀行者當人的自心。所以極樂境界不可思議具足華嚴》的十玄,一多相即,小大相容,廣狹自在,延促同時,在願文中都很明顯。 例如:以眾寶合成一物,是多入一,此物所放的香,只是一個香塵,可是遍滿十方世界這是一入多。一可入多,多可入一,這就是一多相即。極樂一國如鏡,能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是小中容大。 「諸佛凈國庄嚴」是廣,「悉於寶樹間見」,寶樹是狹,這是廣狹自在。‌「於一念頃」(在動一念的剎那之間),可是完成‌「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這須多劫長時才能圓滿佛事,所以延(長時)促(短時)相同了,這就破了時間極樂境界深玄,但也可從世例來作粗淺的比方,譬如北海池水中的一個波,波的前後左右當然都有波,但是你怎麼能劃清這中間的波與它相鄰四波的界限?這是不可能的。每波的本體只是水,水就是囫圇的一整池的水。於是一切波都在這一波的本體之中,所以說一波含有一切波。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正因一即一切,所以一句佛號具足顯密禪凈無邊法門的一切功德一切妙用。所以具縛凡夫只要信願持名,臨終自然眾佛接引,帶業往生。生彼土後雖然仍是凡夫,卻已位證不退,雖有重罪未消,決定不墮三途,花開見佛,頓悟無生,常寂光中,決定成佛這都是由於六字洪名圓明具德、一乘願海圓明具德。 蕅益大師說:‌「實相無二,亦無不二,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乃至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贊所贊,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所以一入凈業門中,便是身在實相大海,無論你是俯是仰,是自由式是蝶式,或深潛,不論向東向西,或沈或浮,總之都不離這個實相大海,也即是彌陀誓願功德之海,也是大智慧的薩婆若海。 只要深信切願,便入此海,即是入了彌陀智慧功德之海。超情離見,人類語言無法宣說,眾生妄心永不能測。可是大恩大德彌陀世尊,特垂方便,普興救度,開此妙門,一切眾生聞佛名號,深心信受,老實念佛,願共眾生同生極樂。 只要此心真實,這個人雖身在娑婆,已蒙彌陀攝受,不再退轉。正如《阿彌陀經》:‌「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請入彌陀願海》,黃念祖著,《法音》1992年第09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