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戒色的根本動力

  《維摩詰經》說,舍利弗問維摩詰:「你為什麼不在凈土修行,卻要到污穢、悲哀、痛苦的人修行呢?」維摩詰居士反問:「當太陽升起之時黑暗在哪裡呢?」舍利弗說:「太陽升起,黑暗無蹤!」維摩詰說:「我自光明凈土投生黑暗娑婆世界,為了照亮世界黑暗,不是與這世界一起敗壞、黑暗的!」曾經的我們確實在這個世界裡不斷地墮落造業受苦啊! 維摩詰精神當如黎明的太陽照亮我們陰暗的心靈

  先問,我們為什麼要戒淫?戒淫的根本動力來自哪裡?戒淫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人因不甘墮落而戒,有人因健康生活而戒,有人因家庭幸福而戒,有人因事業順利而戒,有人因後代昌盛而戒,有人因愧對父母而戒,有人因深陷疾病而戒,有人因學佛向善而戒……你為什麼而戒?要知你戒淫的發心越大,戒淫的動力越足,命運改造的越快,生命將變得充滿意義,無限輝煌。戒淫的初衷不同會導致戒淫的難易不同。如果發心作佛,學佛菩薩眾生無邊誓願度」的無盡悲心,念念住正道,日夜精進,相信戒淫會有不可思議效果。作佛與戒淫孰輕孰重?作佛的心像無盡的宇宙,戒淫只不過是一粒微塵而已。如此戒淫在我們整個生命中的意義就太渺小了。你對色慾自然就看輕了,心中執著貪婪自然放下了。如果戒淫的同時心裡還貪戀著美色,還渴望著滿足自己種種的慾望,心量太狹小,戒淫就成為你眼前大山,你註定不能取得太大成績,即使你暫時戒除了不好的行為,日後遇到境界還是經不起誘惑還是會破戒。而且你的命運不可能得到改造,因為意惡太重了。

  其次,撇開戒淫,問:我人生的根本目標是什麼?這一我要怎樣走過?我生命的根本動力是什麼?曾經我也思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奮鬥,我不想繼續父輩的命運。我試著為這個目標奮鬥了很長一段時間我現在發現這個動力自私了,始終想的是自己,所以在那麼長的時間裡我德行毫無長進。為自己,我常氣餒,有時毫無做事的動力了。每當這個時候我想父母的辛酸和殷切期盼我就找到了動力,看來單純的個人慾望有時會減退我們個人奮鬥的動力。又當我遠離父母,一個人在外地學習生活時,又沒有做事的動力了,整個人懶散散的,什麼事都不想干,我走到外面,發現很多人在辛勤的生活尤其是那些弱勢群體,他們那麼辛苦地掙錢,我的心靈被觸動了,他們為什麼這麼辛苦呢?我又找到了勤奮做事的動力,他們活的太辛苦,我不忍心,這觸動了我。是我對苦難眾生的同情觸動了我的心靈使我看到了生命的全部意義,看到佛菩薩幫助眾生成就眾生的無盡悲心。為苦難眾生而奮鬥開始在我心中激蕩迴響。

  為別人,不為自己。這是我新的人生觀,是我努力目標自私自利是個人嚴重的障礙,如何突破自私自利邪淫不就是自私自利中的一種嗎?總想滿足自己的慾望而絲毫沒有想到這樣的行為會給父母他人後代帶來多麼大的傷害。進一步來講邪淫這種自私自利的行為不僅嚴重地傷害了自己還把自己的愚痴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佛菩薩絕不會這麼做,古來的聖賢絕不會這麼做,他們永遠做造福眾生利益眾生的事,「不為自己求安樂,但為眾生得離苦」,他們念的是眾生,想的是眾生,但凡我們肯接受肯回頭,他們就會幫助我們成就我們。請看如本法師關於菩薩大慈大悲精神的演講:

  諸位要明白,菩薩大慈大悲精神從何而來呢?就是從情慾凈化而來,以大智慧化導感情大慈大悲,化小我為大我,以獨善其身化為兼善天下,以個人觀感化為整體的觀感,處處都是眾生著想,眾生苦難就是菩薩苦難眾生快樂就是菩薩快樂,沒有彼此自他對立的分別,一律平等相待,打成一片,這是菩薩有無量劫修行的風范;菩薩能以智慧慈悲用得恰恰好處圓融無礙,度化眾生的悲願是盡未來際的,菩薩為了度化眾生,也曾經拋頭顱灑熱血,眾生需要什麼!菩薩就能眾生的需要如願以償,眾生需要腦袋,菩薩可以腦袋給眾生;眾生需要身軀手腳,菩薩以身軀手腳給予眾生;眾生需要金錢寶物菩薩可以金錢寶物給予眾生;眾生身心恐怖不得安寧,菩薩會施大無畏精神,給予眾生免得恐怖不安;眾生需要佛法得以解脫菩薩可以為眾生演說佛法,讓眾生得到佛法的滋潤,以得到究竟解脫菩薩度化眾生能觀機逗教,眾生需要菩薩以何等身分來救度他,菩蔭就有大智大悲神通力,示現眾生所需要的身分來救度。菩薩具有的智慧慈悲完全奉獻在眾生中,這種精神,這種美德,是貫串三世永無止盡的,突破空間地域觀念華嚴經雲:「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菩薩全部以犧牲奉獻的精神做入世救濟的工作這是可贊嘆的,可歌可詠的。諸位呀!人生價值不在於自己佔有多少,而是在於自己奉獻之多少!菩薩的行為表現,就是具有這種美德,為六道眾生心目中的風范。

  諸位同參們!慈悲又含育有解脫的意思,慈悲是經過智慧凈化而來的,慈悲是無染污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真理的,慈悲光明的,慈悲不受輪回的,慈悲是無自私的、慈悲是奉獻犧牲的,慈悲永恆不變的,慈悲快樂的,慈悲清涼自在的,慈悲是無缺陷的,慈悲柔和中道的,慈悲智慧自然的流露,沒有裝作、表現自然的,能夠如此才能堪稱菩薩的大慈悲心。觀無量壽經雲:「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也。」所以我們學佛的同道,修行目標,終了是為了成就佛道,既然是為了成就佛道,就應該學習菩薩的大慈悲心成就慈悲心圓滿慈悲心,絕對不能舍離慈悲心學佛一旦舍離慈悲心,是無法成就佛道的,希望諸位學佛同道們,為了要成就我們的佛道,大家共同發大慈悲心吧!努力!努力!莫放逸。

  只有具足了佛菩薩的大慈悲心才能努力精進成就自己的人生,自度度他,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靈性,離究竟苦,得究竟樂。請看下文凈空老法師「悲心舍己,不疲不厭」的講演:

  菩薩能夠捨己為人,勤於教化眾生,不疲不厭,什麼力量推動著他?世間人,你認真努力工作,那個動力是什麼?是名利!有名有利,你就拚命去干,如果名利沒有了,你就不幹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人民勤奮起來了在這之前,我們在國外所聽到的,有不少人到中國去訪問,他怎麼說?中國人是世界懶惰的人他不工作他不願意工作,非常消極那是什麼?那時候人民公社過的日子,沒有名利,你干再多也是這麼多,你不幹也是這麼多,所以大家就不幹了。這一改革之後,乾的所得你自己的,拚命干,日夜不休息,這不是很明顯的例子嗎?佛菩薩什麼都不要,他為什麼要拚命干?慈悲心,叫悲心。所以這是個動力,這個動力比利要強得太多了。利沒有了,他就不幹;悲心它不會沒有,它是永恆不滅,悲心來推動,永遠沒有休息,永遠沒有停止。世間法裡頭找不到這樣的動力可以跟悲心相比,找不到。所以不學佛的人看到好像學佛的人那麼樣精進,他又沒有名、沒有利,這個人怎麼這麼傻!其實他一點也不傻,他是大悲心流露出來了他在菩薩道,一點都不稀奇,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菩提為因,菩提是覺,不迷惑了。你看大悲是根,這在推動你,有智慧沒有煩惱這是菩提。方便,方是方法,便是非常恰當的方法,方便沒有定法,一切一定是因時、因人、因事種種不同,但是總而言之,它都歸到止於至善。做得太好、太圓滿了,方便才能夠做到,不是一種方法。所以佛家常常在方便上加兩個字,叫善巧方便,非常善良,非常巧妙,這事情做得那麼圓滿,這才叫究竟。《普賢行願品》裡面也這麼說法,「諸佛如來大悲而為體」,以這個來顯示出阿彌陀佛在因地時候,這是法藏比丘他來建造西方極樂世界,那麼樣的勇猛精進,什麼原因?大悲菩提、善巧方便。確確實實跟中國大學》上所講的意思相吻合,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止於至善就是方便為究竟,親民是菩提為因,明德大悲為根。這三綱是一切眾生本性,《三字經》上說「人之初,性本善」,三綱就是性本善,每個人都有我們現在為什麼沒有?迷失了自性,就是迷失了這三綱,我們把明德、親民、至善統統迷了。明德變成無明,不明,胡塗,不明了;親民變成煩惱,親民本來是智慧菩提,變成煩惱;善巧方便變成造業,造作一切惡業,顛倒了,一百八十度顛倒,這叫凡夫,轉過來的是聖人、佛菩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