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經》簡言/1

         南山草人:《解深密經》簡言/1/原創

       《解深密經》簡言

  「解深密」,意思說本經是解釋佛法的深奧秘義和佛果甚深境界功德秘密,是一部解釋深密解脫道理的經。但本經是以論的方式,從境、行、果的角度對佛法進行深入的闡釋,所以唐代窺基大師稱其為「經中之論」。

  共分八品,除序品外,由境、行、果三大部分組成。八大品是:1、序品,2、勝義諦相品,3、心意識相品,4、一切法相品,5、無自性相品,6、分別瑜伽品,7、地波羅密多品,8、如來所作事品等。除序品外,其中2、3、4、5品為勝義了義之教,即「明所觀境」;其中6、7品分別為瑜伽了義之教和地波羅密多了義之教,即「辯所觀行」;其中8品為如來所作事了義之教,即「顯所得果」。指出行者要藉以勝境,依境起行,由行而得果。

  (一)勝義諦相品——勝義諦,指與世俗觀念(世俗諦)相對的聖智聖見,或指聖者所說道理;相,指體相、相狀。本品佛教所觀境之「勝義諦境」。佛教所觀境(指修行者所觀照的對象)面對的是一切法,包括了有為法和無為法。

  本品指出:一切法中的有為法和無為法都是假名安立的,即一切事物現象都是幻化出來的,所見所聽的有為法無為法都不是實有的;聖者因聖智聖見現正等正覺,此聖智聖見無法用名言來表達,為了使眾生能夠明白這「離言法性」,而假立名相才說有為無為。這正等正覺的勝義諦相,是聖者們內自所證的,是無相境界,是不可言說,難以表示的。所謂的勝義諦相是超越一切尋思(推求尋思)境相的。因此,常處在被貪欲熾火所燃燒的境界的人對於內滅一切色聲香味觸相的妙樂境界是無法通過意識尋思來了解,因為它是聖者的內證境界

  本品關於勝義諦相與諸行相是「一相」還是「異相」討論,指出:如果說勝義諦相與諸行相是「一相」的話,即沒有差別的話,那麼修行者在修行中對諸行相如其所見、如其所聞、如其所覺、如其所知,那就不用再去尋求勝義諦相了;如果說勝義諦相與諸行相是「異相」的話,即有差別的話,那麼修行者在修行中對諸行相如其所見、如其所聞、如其所覺、如其所知,那就要去尋求勝義諦相了。所以,說勝義諦相與諸行相是「一相」或「異相」,都是不如理行的,都與正理相違背的。這就像面對黑色沉香所嗅到的妙香性,不能說此妙香性和黑色沉香是一相還是異相;又像對胡椒所嘗到的辛猛味性,不能說此辛猛味性和胡椒是一相還是異相,等等。所以,勝義諦相不可以說與諸行相是一相還是異相。否則,「眾生為相縛,及為粗重縛,」。世尊說頌曰:「行界勝義相,離一異性相,若分別一異,彼非如理行,眾生為相縛,及為粗重縛,要勤修止觀,爾乃得解脫。」

  如果執著於對種種相法記別見解那就是被增上慢所執持而對勝義為諦遍一切一味相不能明了。應該知道勝義諦是遍一切一味相的,「唯有常常時、恆恆時,」不管如來出世或不出世,諸法法性都是這樣安立的,法界都是這樣安住的。世尊又說頌曰:「此遍一切一味相,勝義諸佛說無異,若有於中異分別,彼定愚痴依上慢。」(待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