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殿腳窩

  佛殿腳窩

  由於少林武術名揚天下,即使沒到過少林的人也會聽說少林和尚因練武把大殿中的地面都跺成坑了。游過少林的人都知道:那些腳坑在少林常住院最後的一座殿宇――千佛殿內。千佛殿中用方磚鋪成的地面上,有四十八個深淺不同的鍋樣腳窩。這四十八個腳窩排列四行,前後左右間隔兩米有餘,非常勻稱。最深的有五十厘米。這些腳窩是練武踏成的嗎?為什麼只有四十八個?深淺為什麼不同,又排列這樣勻稱呢?

  德禪大師專門叫來幾位今天的武功高足弟子,當面在這些腳窩上作了表演。這一看便完全清楚了。這些腳窩的確是千百年來僧們在這裡練武踏成的。腳窩為什麼分布得這樣勻稱呢?原來,少林武術特別重視腿上功夫,俗稱:南拳北腿。進寺學武,必須先練三年腿功,站樁、蹲樁、恨腳……,他們說:手為兩扇門,全憑腳打人。師傅弟子,要求腳上的基本功特別嚴格。幾十個人在千佛殿內,兩手側平舉,前後左右距離散開。因受著四壁和十二根屋柱、中間毗盧佛龕的限制,能夠活動開的最大容量,也只能有四十八個位置。經常地固定在這些位置上習練腿上功夫,久而久之,這四十八個腳窩,也就自然而然地踏成了。為什麼中間的兩行腳窩比較深些呢?這又是一種原因,就出在“少林拳打一條線”這個特點上。少林弟子練武也總是龍騰虎躍在這一條直線上。他們尤其嚴格要求弟子,要嚴格練好高難度動作心意把”。俗話說:“心意把功,三年不成”練“心意把”,要求是躍起如只燕凌空,落下猶泰山壓頂,一起一落只能在兩米左右的位置上完成。因為起點受牆壁、木柱的固定,落點也就自然固定在一個位置上。練這種功夫師父又常採用單個教練的辦法,便於糾正動作,讓大夥在四周品嚼功夫,這樣年深久遠,中間兩行腳窩就自然比較其它的深一些了。

  千佛殿的腳窩,是練腿上重功形成的。少林武功也還特別講究腿上輕功。輕功是怎麼練的呢?俗話說:“輕功重練。”練輕功,要先練綁沙袋,就是綁在腳踝上部的小腿處。鐵砂、石砂都可。開始每條腿上只能綁一斤重。綁上之後,就不能再輕易去掉,睡覺、擔挑、竄跳、翻筋斗、練武……都不能去,只有在洗澡時,可暫時去一下,洗完澡重新綁上去,才能去干別的。練得毫無負擔感覺的時候,再半斤、二兩地增加,可以一直增加到十斤、二十斤或更多一點。這就要看各個人的毅力和吃苦精神了。但是,在每條腿上綁到五斤重的時候,全身上下就要開始帶“重身”了,以便上下重量配合適當,否則腳重頭輕,也要影響練武和勞動的。“重身”就是鐵袖圈、鐵護胸、鐵護背、鐵壓肩……。也可因自己練武之需,自行設計製造。假若全身能帶上三十多斤重,仍能竄、跳、翻筋斗,當把這些沙袋、重身去掉時,那不就身輕似燕了嗎?

  在練綁沙袋、帶重身功夫的同時,還要練“跑滑板”、“跑立磚”……“跑滑板”是在高牆上靠上一條長板,開頭要盡量放的平一點,以便順利地跑上去,轉回身來又順利地跑下,絕不能扭不回頭而退了下來。跑得熟練自如了,就把木板再向上靠得陡一點,再如上法,跑上去,回頭再跑下來。跑得熟練自如了,再把木板向上靠得再陡一點,照樣跑上跑下。這樣一點一點地陡起去,當陡得無法再陡時,重身一去,飛身上牆的功夫就成功了。

  練跑滑板同時也要練“跑立磚”。“跑立磚”是,先把三塊磚以間距一大步為度、三角放定,在這三個固定點上往來奔跑,實際是在作一連串地急轉身動作,當跑得十分熟練,從不會踏空的時候,再把磚楞放起來,依樣往來奔跑。跑得自如到不踏空、磚不倒的時候,再把磚立起來,再進行往來奔跑的練習。到了在立磚上也不踏空、不倒磚的時候,就到了練“跑石筐”的時候了。

  “跑石筐”是用三個半米多高的竹筐,裝滿鵝卵石,三角放好,象跑立磚一樣的踩著筐子的邊沿,來回奔跑。但是,每跑一步必須彎下腰去,拾起一塊鵝卵石扔出去才行。並能練得跑得快、拾得快、扔得快、越快越好。直到把筐內的卵石扔掉完了,雙腳仍能不停地在三個筐沿上來回跑,竹筐能一直穩放不倒為止。踩著竹筐的里沿練好後,再踩著竹筐的外沿練。這樣練得純熟了,當把練功重身沙袋等去掉後,就能身輕似燕,靈活自如,飛檐走壁。

  還有專練踢石的。“練踢石”,是在練功場上,擺滿大小不等的石頭,先踢小的,以踢得起飛為准,慢慢就能踢飛大的。踢到多大為止,何時功夫練成,這要根據個人的意志。上面這些都是講練腿上的功夫

  練手上功夫,主要是練“開山捶”、“鐵沙掌”。練這種功夫,是先將砂袋綁在事先埋牢的木樁上,或將大砂袋懸空吊起也可。先照砂袋上練擊掌,練劈掌,直到練得擊掌可以擊碎石頭,擊掌就能劈開磚石,手上滿是老繭時,就可以再去練插沙了。

  “練插沙”是將一口一米深的大缸內裝滿綠豆,用手五指並攏去插,便會越插越深。直到練得“嚓”的一聲,就進深到腋窩地,再將缸內換成豌豆去插,仍然要練到一下就進深腋窩。最後再換成用鹽炒過的鐵豌豆去插。鐵豌豆要用鹽炒的原因是,手指插破流血,也不會因之感染化膿,還容易提早結繭。當在裝滿鐵豌豆的缸中“嚓”的一聲,就進深到腋窩時,胳臂一掄可代“棍 ”;用手掌去砍,可代“刀”;用手指去插,可代“矛”。這時的功夫,就到了許世友將軍生前對《解放軍報》記者講的那樣,“用手抓人就是五個血窟窿,回手就是一手肉”的時候了。

  再者,還要練習眼力。練習眼力,除用弓箭射標之外,就是去打梅花銅樁。“梅花銅樁”是用六根桶樣粗細三米多長的銅筒,在練功場上,豎立起來,圍成一個直徑五米大小的圓圈,在裡邊習練刀、槍、劍、棍、鞭、流星等器械。不管在內怎麼練,練什麼,一律不準讓器械觸著樁身。耳邊只能有器械飛舞的風聲,吹得銅樁“轟轟”作響,而不能產生觸著樁身響聲。

  此外,還有用頭撞石枕以練“金鐘罩”,用抱玩牛犢以練臂力,……總之,從來沒有固定的格式,也沒有固定地把許多種都練完,只要一種能夠長期堅持苦練到家,就很了不起。俗話說:不怕千著會,就怕一著成。自古以來,少林功夫有一項,可以不經過流血流汗的長期苦練,就能輕易到手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