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東教授:霧霾源自心霾 善行創造凈土

  霧霾源自心善行創造凈土

  《凈土》雜志2014年第1期文/魏德東

  2014年2月下旬,以北京為中心,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3億民眾處於嚴重的霧霾之中。都市鄉村,雲苫霧罩,人們蜷縮著、憋屈著、咳嗽著、肺癌著(霧霾引發肺癌),一副世紀末日慘象。

  霧霾的原因,不外乎生產與生活兩個方面。當我們出了世界最多的鋼鐵、水泥、煤炭,為全世界生產廉價日用品,成為世界工廠的時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的確達到了世界第二。但與此同時,工業污染物的排放遠遠超出了自然本身具有的凈化能力。這應該是近年來遍布全國、危害全球中國霧霾的首要原因。在生活方面,當大多數中國人剛剛實現溫飽不久,由於體制監管的疏鬆,以公款消費為主體,鋪張奢靡之風敗壞了整個社會精神氣質:餐館裡的食品浪費,超市裡的過度包裝,馬路上的大排量汽車,國企里的豪華吊燈,凡此種種,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最終卻無不以環境的破壞為代價。

  霧霾源自心霾。生產與生活方式,是霧霾的表面原因環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是人們心中的貪瞋痴。貪,是對財富的無限度攫取;瞋,是別人有的,我們為什麼不能有;痴,是不理解自作自受當我們以貪瞋痴的心態進入現代生產與生活當我們津津樂道一切向錢看時,「惡」似乎的確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但因果如影隨形,我們今天不得不吞下烏煙瘴氣的苦果。霧霾,與其說是自然對我們的懲罰,不如說是我們自身惡行惡報

  佛教認為世界萬物緣起和合而生的,萬物都體現著宇宙本性,都呈現著佛性。2500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支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宇宙因此成為一個相互連接的整體。中國佛教更由此發展出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宇宙精神中國人甚至強調無情有性,認為山河大地草木瓦礫都有佛性都是佛性的呈現,都要珍視與善待。

  佛教主張因果報應。因為世界是相互聯系的,所以人的行為就不是孤立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業報輪回,是宇宙的鐵則。每個人、每個團體、每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都要自己的行為負責。個人的行為,稱為別業;大家的行為,稱為共業。別業產生造業者自己的果報,叫做正報;共業產生對造業者所處環境的影響,叫做依報。2500年前,當佛陀恆河邊提出依報思想的時候,他是否已經洞察到今日北京的霧霾?

  霧霾源自心霾,善行創造凈土。人們常說自古名山僧佔多,實際是自古名山僧建多。佛教有一理想歸宿,叫做西方極樂世界,堪稱生態文明的典範在那裡,清風和煦,百鳥爭鳴,花雨澆地,天籟悅耳,八功德水環繞其間。幾千年來,億萬佛教信仰者以西方極樂世界榜樣,建設人間凈土。每一座佛寺都是優美的園林,都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佳作。佛教大地增輝,佛教使山河有名。毫無疑問,佛教極樂世界理念應該成為今天城市建設的重要思想資源。

  佛教提倡素食素食是為了不殺生,不殺生培養慈悲心。今天提倡素食,則可以大大降低碳排放量,具有直接的生態價值

  佛教主張惜福。在佛寺用餐,不剩一粒米,喝下洗碗水。惜福的本意是愛惜物力。今天的惜福則是直接減輕大自然負擔

  佛教強調報國土恩。我們生活在這土地上,風水養育了我們,空氣陽光都是我們的恩主。今天的報恩,首先就要報答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

  燒香拜佛是千百年來佛教信仰者的習俗。在霧霾日益嚴重的今天,數以萬計的中國佛寺與數以億計的中國佛教信仰者擁有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使命:心香一瓣,鮮花供佛。燃燒香燭污染大氣,生產香燭消耗自然資源。今生美貌為何因,前世鮮花供佛前。來生如何得美貌,今天供佛鮮花。今天的中國佛教信仰者應該有這樣的文化自覺:建立以鮮花與清水供佛的文明習俗。

  習近平主席說,要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的現代化不是無本之木,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現代化的精神支撐。今天,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最主要的載體,佛教責任、有義務、有能力中國現代化提供豐富的精神資源。面對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中國佛教將以空前的文化自覺,提煉與弘揚佛教思想佛教實踐中的生態元素,實現佛教精神創造性轉化,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歷史性的貢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