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明居士:精神分析-2(治癒心理疾病的秘訣)

  在世界科學界,如果因為某一個人提出的理論而將他所處的年代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話,那麼這個人和他所提出的理論則是非了不起的。一直以來,在許多科學門類中並未出現此類人物,而在心理科學界就出現了這麼一位傑出的人弗洛伊德。他所提出的理論是「精神分析」。在精神分析盛行的年代則被稱為「弗洛伊德時代」。此後一直到今天,凡是心理學界提出某些理論的時候,都會弗洛伊德的理論作出比較說明。弗洛伊德提出的潛意識概念一直對世界的戲劇、電影藝術、文學、廣告政治,以及大眾日常生活中的談資方面都產生著深遠的影響。當然更重要的是弗洛伊德世界第一個系統地概述並建立起用於治療心理疾病治療體系的人——即精神分析治療體系。那麼精神分析到底是什麼
  第三節:精神分析是什麼?
  精神分析就是對「精神」的分析。精神?什麼是精神?如何去分析精神?假設我問你,相信你會與絕大多數人一樣感到茫然,無法做出精確的回答。既然精神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那麼分析精神到底是分析什麼呢答案讓你感到莫名其妙:精神分析,也就是分析精神分析的是「潛意識」。
  為什麼是分析潛意識呢?
  原因是,在110年前,精神分析的創始人弗洛伊德在他的老師沙坷特那裡學慣用催眠方法治療歇斯底里症時注意到了一個現象:沙坷特發現在催眠狀態下,可以通過催眠師的暗示作用人為地在患者身上製造出歇斯底里癥狀,這些癥狀與一個人在非催眠狀態下——即正常生活狀態自然發生的歇斯底里癥狀一模一樣(歇斯底里症:由情感衝突引發的失明、失去肢體功能,或者其他生理缺陷。這些生理殘疾是由患者心理引起的,而不生理的)。由這一現象弗洛伊德認識到:「不但包括歇斯底里在內的心理疾病全部源自一個人的潛意識,實際上人類任何的思想行為都是由意識所激發」。這一認識後來成為了精神分析中的基本理論——「精神決定論」。這一理論是說,一個人腦中出現的看似偶然的想法和行為都有其特定歷史緣由的。就是說,任何的心理行為都不是偶然發生的,一人腦中之所以會出現某個念頭動機和引發某個行為,都與他過去的經歷(包括心理創傷)直接相關。錯誤心理行為是由腦中錯誤的潛意識所激發,而要想修正一個人錯誤心理行為(心理疾病),首先就要改變腦中的錯誤意識。因此,精神分析分析的是一個人的潛意識
  通過分析腦中潛意識找出導致心理疾病錯誤意識,然後改變這個潛意識,就直接改變了一個人的錯誤心理行為。因此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概念下的「精神」指的是「潛意識」。那麼什麼是潛意識呢? 創造出潛意識這一概念弗洛伊德作了如下定義:「某些心理成分,例如,某個觀念,一般都不是持續地有意識的。觀念更顯著特點是其意識狀態非常短暫;此刻有意識觀念,一會又不是有意識的了,但在一定並不苛刻的條件下,它又會出現在意識中。在這期間,它是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我們可以說它是潛在的,意指它具有隨時進入意識的潛力。」
  簡單地說,我們的所有思想,全部源自我們過去的生活經歷和獲得的知識。凡是那些沒有在此時此刻的當下你腦中呈現出的思想,全部都處在潛伏的——即潛意識狀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因為腦中只有記憶具備「潛伏」的性質——而腦中除了記憶也沒有什麼了,因此潛意識就是記憶(也正因為潛意識就是記憶,所以弗洛伊德才發明出了通過自由聯想——也可以叫做「自由回憶」,來獲得潛意識的技術)。
  凡是被我們回憶起來的東西,在回憶之前,我們都可以叫它為潛意識,當其呈現在腦中時,我們就叫它「意識」。所以很清楚,弗洛伊德表達的意識的是意識到」的意思(也是指能夠被意識到的內容),而不是指哲學意義上的「意識本身」。因此清楚地說,凡是被意識到的記憶內容,在意識到的當下,就被稱為「意識」。既然所有的心理疾病都由是錯誤的潛意識所激發,那麼這些錯誤的潛意識是從而來的呢——即是,導致一個人心理疾病的潛意識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
  第四節:導致一個人心理疾病的潛意識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
  下面,從一個精神分析經典案例開始談起。
  1.麗莎的麻痹
  一次一位年輕女人(暫時稱其為「麗莎」)來找弗洛伊德,她有隻手臂麻痹,無法做家事,因此很痛苦弗洛伊德在檢查過她的手臂後,發現神經肌肉都一切正常。既然生理沒問題,一定是由心理導致的病症。那麼她的心理出了什麼問題呢?
  原來她是獨生女,父親喪偶而且殘廢,社會道德讓她必須全心地照顧父親。當有一時間,有人向她求婚時,由於她必須要照顧父親,所以就無法答應對方的請求,最後就與對方斷絕了來往。就在她結束這段關系後,她的手臂就開始麻痹了。
  弗洛伊德在通過精神分析後得出的結論是,在她的潛意識中渴望自己能夠生病,然後在她的潛意識中就形成了一條自我暗示:「我的手麻痹」。結果她的手臂就在這錯誤暗示下真的「麻痹」了。那麼在她的潛意識中為什麼會希望自己生病呢?這個錯誤暗示又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她的本能慾望,即潛意識中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好的感情歸宿,然而社會道德又必須讓她留下來照顧父親;這樣在她的內心中就引發出了本能慾望社會道德之間強烈的衝突(引發了焦慮)。為了避免心靈長期經歷這種痛苦,她就把這種情感給壓抑下去了
  雖然這種本能慾望社會道德暫時「壓抑」下去了,但是它並沒有「死去」,而是轉換為了另一種方式來實現自己——即,如果自己也成了殘廢,那麼自己就會社會道德上擁有充足的理由不用再去照顧父親了,由此願望就可以得到實現了。所以在她的潛意識中就渴望自己生病,進而形成了導致自己成為「殘疾」的自我暗示。清楚地說,導致一個人患上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的潛意識是源自被壓抑的慾望搞的「鬼」。
  從以上可以清楚看到,心理疾病產生的根本機制是「壓抑」。「壓抑」這一概念弗洛伊德提出的;這一概念也是精神分析的奠基石。那麼為什麼人類需要「壓抑」這個東西又是誰壓抑了本能慾望呢?
  2.為什麼需要壓抑?
  任何的生物都有本能反應,同樣一個人生下就有生物性的本能反應。這種本能反應表現在人的心理上就是本能慾望(本能慾望不單指滿足於性和食物慾望,還包括憤怒和攻擊的慾望)。因為人類的本能反應是經歷數億年進化出來的應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反應」,因此其能量是非常強大的。
  進化的唯一目的和取向,是使個體越來越能夠獲得更大的生存機會進而繁衍後代。因為群體的力量遠遠超過個體的力量,所以當生物的進化越來越高級的時候,就形成了「群體」,表現在人類就是出現了「社會」。
  能夠支持社會存在,以及推動社會向更高階段發展的機制是社會規範。社會規範的作用是保護群體的利益,只有群體利益獲得最大的保護,群體中的每一個個體才會獲得最大的生存機會
  例如:狼或鳥也具有群體性,即有「社會性」,只不過由於其社會規範層次非常的低,而無法形成強大的社會力量。比如說當狼群中某隻狼死去時,其它狼會將其吃掉,這也就直接導致,雖然一個人無法斗過一隻狼或一隻老虎,但是由人類社會性,最終決定了不是它們吃我們,而是我們吃它們,甚至把它們當成寵物來圈養。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假設某一天一萬隻狼或老鼠,也具有了高度的社會性,那麼它們就會變得非常可怕,某人會反過來會成為它們所圈養的寵物。因此,「社會」的力量非常大。
  人類社會規範就是「法律」和「道德」。社會中任何一個個體對社會規範執行的越嚴格,那麼這個個體的生存概率就會越大。最簡單例子就是交通規則。例如:如果人人都遵守交通規則的話,那麼在青島每年至少會少死700多人。因為每年由於交通車禍導致的死亡人數是700人以上,就是說,平均每天有2個人由於自己的「太自由」而完全喪失了繼續活著的「自由」。
  人類之所以在高度智能基礎上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和壯大,就是擁有了社會規範。更清楚地說,社會規範就是讓群體之中個體的行為要符合群體利益。要符合群體利益,那麼只有那些社會規範允許的個人本能慾望會得到實現,那些不被社會規範允許的本能慾望不被社會規範認可,也無法得到實現。不被社會允許的本能慾望包括「憎恨、攻擊性、怨恨、損人利己」等等。
  那麼,那些不被社會規範認可的本能慾望是否可以越過社會規範而得到實現呢?答案是,如果得到實現,那麼個體將會受到「社會規範」的懲罰。
  例如:「孔融讓梨」就是社會規範,而如果有人違背「孔融讓梨」的社會規範,就會遭到周圍人的輕視;如果一個人去「損人利己」,那麼輕則,遭到社會中人們的唾棄甚至遺棄,進而失去食物和愛,個體就會處於孤立無援的危險境地,繼續生存下去的概率就會被大大降低。
  如果一個人去搶奪他人的利益(例如巨額貪污和殺人越貨),那麼重則,社會規範就將限制個體的人自由(關進監獄),甚至被剝奪繼續呼吸空氣的權利——即剝奪參與社會規範生活的權利而慘遭槍斃(例如被判死刑者都被宣告「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因此非常簡單地說,如果人人都盡情的去發泄自己本能慾望的話,那麼人類社會就將變成「禽獸社會」。所以作為一個「人」,必須遵守社會規範,即遵守社會法律社會道德
  那麼壓抑本能慾望社會規範是如何輸入到潛意識中的呢?答案是:一個人從小到大,會通過父母老師與人相處的經驗而逐步將社會規範以自我暗示方式輸入到潛意識中,最終形成潛意識中的「超我」部分(超我:代表道德法律的那部分潛意識)。相對於超我而言的是「本我」(本我:代表本能慾望的那部分潛意識)。
  那麼個體為什麼要把不被社會規範允許的本能慾望壓抑到潛意識中呢?
  首先,當在一個人內心中某些不被社會規範所允許的本能慾望社會規範發生衝突的時候(引發焦慮),因為本能慾望無法得到實現,所以一個人的心靈就會經歷極大的痛苦(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就會痛苦)。現在你就可以回憶一下,你曾經經歷過的心靈痛苦是否都是由「欲而不達」導致的呢?例如沒有獲得好的食物、衣物、汽車和失戀!
  其次、生命生存的第一法則是要在「無痛苦心靈狀態中度過」,所以心靈為了避免自己長期處在痛苦狀態中(緊張焦慮抑鬱、尷尬、罪惡感),就會把這種本能慾望「壓抑」到腦海深處,以便在表面意識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進而讓心靈獲得對「痛苦事件」的徹底解脫。例如對一件讓你痛苦事情(如丟失了1000元錢或被人辱罵),你只會憂慮痛苦幾天時間,而後你就不會再去想它們了。因為這種由損失導致的痛苦被壓抑進心靈深處去了——潛意識深處及邊緣。
  最終就是說,當本能慾望社會規範發生衝突時,就會導致讓一個人在意識上經歷痛苦,而心靈不允許痛苦在表面意識上長期存在,因此二者必有一者被壓抑。由於「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所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社會規範將會戰勝不被社會允許的本能慾望——即被壓抑掉。反過來說,如果本能慾望勝利了又會怎麼樣呢?例子很多:如法國球星齊達內,由於一時的「氣不過」,而在2006年世界盃時,由國家英雄瞬間變為了國家罪人(由此失去了大力神獎盃);由一個人的憤怒導致傷害他人,甚至殺人的犯罪案例則更是舉不勝舉。
  因此,「壓抑」是一種心靈進化出來的能夠導致生命個體獲得更大生存概率的「生存機制」——也是讓心靈擺脫繼續經歷痛苦的生存機制。
  既然「壓抑」是生活的「必備品」,心理疾病又是如何從中而生的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