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要敬重尊長
蔡禮旭老師
第二,「敬重尊長」。尊敬長輩,也要尊敬賢能之人。古代的禮儀,體現了對有道德學問的人的特別尊敬。這樣是否不平等?我們要理解,西方人所說的平等,是指人人都有一張選票可以投,但這不代表大家對社會的貢獻是一樣的。所以,恭敬之心所體現的禮儀規範折射,要以每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來定的,這樣才有次第,才是真平等,不然整個社會誰也不服誰,就會亂成一團。
當我們見到一位愛護人民,而且時時擬定對國家有利的政策、很有德行的好官時,難道我們連個禮都不主動跟他行嗎?當我們對賢德之人有禮的時候,同時也是給我們的子孫、學生做一個好榜樣,教導他們見賢思齊。所以,中國古人有很多禮貌的儀態,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只是現在的子孫沒有深入去理解。尊賢重要,尊重老人更重要,因為老人為社會貢獻的時間比我們長,沒有上一代哪來的下一代?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誠心追念祖先前賢的恩德,如此人民才能淳樸厚道。
我們在廈門演講時,福建龍巖來了幾位老師,其中有一位老師上台來分享心得,非常有意義。他說他來上課之後,才知道德行的根本在孝道。夫子在《孝經》里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這位老師的明白不是文字上的明白,而是印證了這句話真實不虛。他們鄉里全都是姓吳的,整個村落分成十幾個單位,他是其中一個單位的。他們那個單位有四十幾戶人家,出了一百零八個大學畢業生,只有一個人不是大學畢業,而且這個人還是考上之後讀到一半因故休學,所以是沒有一個人沒考上大學。
為什麼這四十幾戶人家的素質這么好?因為從小長者就告訴他們,清明節、春節這些重要的節日,一定要回來探望父母,這是念恩,不忘本。每年的大年初一,所有的孩子不是去玩,而是陪母親去上香禮佛。禮完佛,上完香,把母親送回家之後,再去給鄉里的長者拜年。拜完年之後,所有同輩的親朋好友聚集在鄉里的一所小學,互相交流這一年來讀書的心得、工作的經驗。有這樣的風氣,難怪他們的素質都這么好。所以,任何事都沒有偶然,這個鄉鎮抓到了學問的根本,根本就是孝與悌。每年跟長者拜年,是對尊長的恭敬,也是落實「出則悌」、「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所以自然而然長養他們處處替人著想的心。我們由此也得出結論,德行好的孩子成績一定好,而且他們的好不是逼出來的,是自動自發的。所以,長養孩子孝悌的態度,對他一生的成就至關重要。
THE END